雕刻诗一般的语言

2015-03-23 06:08莫名
天工 2015年1期
关键词:水帘洞天工阿拉善

文 莫名

雕刻诗一般的语言

文 莫名

江正华

湖南南县人,自幼喜爱雕刻。2005年到云南瑞丽从事翡翠雕刻,后得到肖军大师指导。2010年,接触了阿拉善玛瑙,被玛瑙的色彩与石质吸引。2012年,在阿拉善开设工作室,专心巧雕阿拉善玉。2014年9月,作品《水帘洞》荣获阿拉善神驼奖金奖。《大富大贵》荣获2014年天工奖铜奖

阿拉善玉《水帘洞》 江正华/作

江正华不善言谈,总是“呵呵”。但一进入创作中,就一脸的专注,思维无停顿的流泻。每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作品犹如一首精美的诗,言已尽而意无穷。

雕刻与写诗一样,是思想与生活的碰撞,每一颗从事创作的心都是敏感而饱含深情的。积累是必要的,磨练是必要的。从湖南到阿拉善的路上,一定有难说的艰辛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只是如今这些都淡去了,不说,或者轻描淡写。但没有消失,逐渐沉淀下来,形成的是处事不惊的气质。“定能后而进”这是境界提升的另一种说法。

来到阿拉善,江正华一头扎进了玛瑙雕刻中。玛瑙的五彩斑斓为玉雕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看着一块块石头的形态、颜色,他的脑海中会出现一种种方案,直到最合适的出现,这个时间很短,像一个词在脑海中迸发,一瞬间,却鲜活了整个句子。

巧雕让阿拉善玛瑙的美丽得以充分的展示,当然也让创作者们有了更好的舞台。玛瑙因其色彩艳丽受到了雕刻者的追捧,因为对颜色的运用可以表现更多的题材。甚至料子有裂纹,也会被玉雕师们独具匠心的运用起来。江正华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近几年就创造了“济公”“水帘洞”“雷公”等精品,在各大赛事中摘得奖项。江正华的巧雕,不仅巧在用色,也巧在构思。水帘洞只对中间部分进行了创作,其他地方都保持了原样,就连料子上的水纹也为整件作品添彩。如同赵朴初先生所说的“天工谢人力”。完美来自于细致,来自于创造,更来自于激情。雕刻是与石头的对话,能够流出优美的诗句来。

优美的诗句离不开精益求精。虽然“水帘洞”这件作品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他却觉得有所不足。刚刚从展位上拿回来,他就又琢磨,给这件作品配一个底座。“底座不能随心所欲,要能承托出作品的颜色,要和作品浑然一体……”或许,我们只是看到了优美,没有看到优美背后的付出。是多少个不满意,才能换来如此夺目的光彩。

阿拉善玉《大富大贵》 江正华/作

阿拉善玉《神鳄》 江正华/作

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生活的,创造的,热情的。这些特点深深地隐没在江正华的玉雕作品创作中。他就用自己手头的刀,一横、一竖,雕刻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来。那是对人生理想的表达,那是对人生历程的提炼。

猜你喜欢
水帘洞天工阿拉善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黄果树瀑布之水帘洞
阿拉善博物馆改陈的艺术创新与思考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强国工匠”朱小坤 率队成就大“天工”
夜色中的水帘洞
巧夺天工
阿拉善的西夏建筑遗址
清军驻藏与阿拉善和硕特的关系
我们学校的“水帘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