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设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2015-03-23 00:16谭承军,熊小伟,魏国良
环境影响评价 2015年4期
关键词:代表人核设施

通信作者:熊小伟(1981—),男,湖北人,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E-mail:46026@163.com

核设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谭承军,熊小伟,魏国良,王韶伟,商照荣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北京100082)

摘要:通过对核设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方法局限性与现存问题的梳理,认为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方法单一、调查内容不统一、关键人群组界定和认识有待于完善,提出如下建议:年龄组划分为婴儿(≤1岁)、儿童(2~6岁)、少年(7~17岁)和成人组(>17岁);膳食调查中粮食类细化到谷类、薯类和豆类,蔬菜至少细分为叶类和非叶类蔬菜;海产品细化到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和藻类。在缺乏关键人群组食物消费量时,建议采用厂址半径5 km范围内膳食调查数据变化范围值的95%作为摄入率代替可能关键人群组的食物消费量。

关键词:核设施;膳食调查;关键人群组;代表人;食物消费量

作者简介:谭承军(1963—),男,重庆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E-mail:tcj916@163.com

中图分类号:X24

收稿日期:2015-05-14

DOI: 10.14068/j.ceia.2015.04.019

目前核设施在开展厂址半径5 km范围和可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时,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定性或半定量食物摄入频率问卷法(semi 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FFQ),调查方法单一,且FFQ调查表设置内容不统一。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剂量评价》(HAF J0001)给出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第26号出版物提出的识别关键人群组的两个重要准则:(1)关键人群组应该代表全体居民中预期接受最高(有效)剂量的那些个体。(2)关键人群组应该足够小,以使在年龄、饮食和那些影响接受剂量的特性相对地均匀[1]。但在实际膳食调查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给出的关键人群组规模过大(超过100人)。(2)原关键人群组居住位置、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性的改变(核电厂建设导致原关键人群组搬迁和/或职业改变)在关键人群组识别和“三关键”分析中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3)没有直接针对可能关键人群组开展膳食与生活习性调查,而是直接对厂址半径5 km范围内所有自然村落的居民个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然后通过各自然村落不同年龄组居民个人辐射剂量估算值大小反演得出所谓关键人群组。上述3种情况得出的关键人群组既不符合关键人群组定义,也不可能是少数最大受照个人的代表,而只可能是某个自然村落某个年龄组居民平均受照个人的代表。

1年龄组的划分

1.1 划分原则的考虑

膳食调查年龄组划分既要考虑尽可能与人口调查年龄组划分方案一致,又要考虑尽可能与可获得的膳食调查食物消费量输出的年龄组一致,同时还应满足与辐射剂量年龄依赖性认识程度相一致的剂量系数划分要求。

1.2 年龄组划分的讨论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 11215—89)规定了人口调查的年龄组划分方案:婴儿组<1岁、幼儿组1~4岁、少年组5~15岁、成人组>16岁[2]。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中,食物消费量的输出可以细化到以下11个组:0~1岁、2~3岁、4~6岁、7~10岁、11~13岁、14~17岁、18~29岁、30~44岁、45~59岁、60~69岁、70岁以上[3-4]。2007年第4次全国总膳食研究可按照如下6个年龄组2~7岁、8~12岁、13~19岁、20~50岁、51~65岁、65岁以上,分别输出食物消费量[5]。《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参考ICRP对年龄组的划分意见,剂量系数的给出是按照6个年龄组(≤1岁、1~2岁、2~7岁、7~12岁、12~17岁、>17岁)划分的[6]。《辐射防护用参考人 第四部分:膳食组成和元素摄入量》(GBZ/T 200.4—2009)细化了新生儿与婴幼儿组,推荐给出的6个年龄组为:新生儿(≤0.5岁)、婴幼儿(0.5~3岁)、学龄前(4~6岁)、儿童(7~13岁)、少年(14~17岁)和成人(≥18岁)[7]。《核电厂厂址区域社会环境调查技术规范》(NB/T 20201—2013)则把人口与膳食调查年龄组划分方案均简化为4个组:婴儿(≤1岁)、儿童(1~7岁)(含7岁)、青少年(7~17)(含17岁)、成人(>17岁)[8]。考虑人口调查的年龄构成,食物消费量的可获得性、可对比性、可追溯性,剂量系数的划分情况和膳食调查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核设施膳食调查经验反馈,推荐采用NB/T 20201—2013的年龄组划分方案[8]。

2调查方法的选取

2.1 选取原则的考虑

不会有一种适用于所有研究的膳食调查方法,上述5种常用膳食调查方法各具特点[9]。因此,膳食调查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短期数据与长期数据的互补与有效衔接,又要考虑被调查对象用膳特点(个体调查、群体调查,尤其是集体用餐单位的膳食调查),还应针对核设施厂址特征、厂址周围城乡居民分布特点和膳食调查具体要求进行综合选择。

2.2 调查方法选择的讨论

李艳平等指出:对于摄入频率较高的食物如粮食类、蔬菜类,FFQ法调查获得的摄入量与称重法(weighted food record,WFR)和24 h回顾法比较接近(与WFR法的相对差异均<15%);但用于估计个体食物摄入量时应注意FFQ法调查结果比WFR法更离散(即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且低估和高估的比例均较高(一般在WFR法调查结果4%~25%以内的个体<50%),但仍与WFR法呈低中度显著。因此,李艳平等认为要评价个体和群体的食物消费量应以24 h回顾法更好,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WFR法[10]。

Pao和Cypel认为,用WFR法和24 h回顾法获得的短期每天食物摄入量的定量与估计,在概念上明显不同于FFQ法获得的通常食物的摄入量。FFQ法似乎更能代表日常膳食摄入情况[11]。于科等认为,过去的、较长时期的膳食摄入比短期的摄入更有意义。事实上,FFQ法更侧重长期暴露的测量而不是某几天某几餐摄入量的测量,从而获得在相当长时间内粗略、总的和普遍的信息,而不是记忆的某个细节[12]。为了尽可能提高24 h回顾法的信度与效度,汪之顼、吴欣耘等认为,有食物图谱辅助的24 h回顾法所获食物消费量与WFR法所得结果几乎无差别[13-14]。核设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的目地是为了验证辐射剂量限值是否得到了遵守。因此,过去食物消费量的回顾和未来食物消费量的前瞻性估计同等重要。

2.3 方法选择的建议

结合选取原则及前文讨论,可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方法推荐如下:(1)首轮膳食调查,以5 d 24 h回顾法为主,3 d WFR法为辅。(2)后续膳食调查,以3 d 24 h回顾法为主,3 d WFR法为辅(可在24 h回顾法调查样品中,对消费频率低的食物类别进行有选择性的抽样调查);也可以考虑采用食物图谱辅助下的3 d 24 h回顾法。(3)对建有膳食调查数据库的核设施,可采用食物图谱辅助下的FFQ、SFFQ法,相应的调查频次可简化到1年1次(在1年的间隔期内,食物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44~0.91[12])。

FFQ调查表的制定应关注以下几点:(1)应根据厂址所在地居民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如区分南方与北方、滨海与内陆、汉族与少数民族)[15-16];冬、夏季膳食结构差异较大时,可适当调整FFQ调查表的食物分类。(2)食物摄入频率的细分取决于各类食物的消费频率,如每日摄取1次、2次的食物,若不细分调查表食物摄入频率,对结果影响很大[17]。

3膳食调查的食物分类

3.1 食物细分的考虑

核设施膳食调查食物分类细化程度应尽可能和食物放射性核素浓集因子与剂量系数的划分保持一致,但也不必像营养与流行病学研究那样细分到百种以上,尤其是那些摄入频率较低的食物[17]。因此,食物种类的细分应考虑:(1)膳食调查的可操作性。(2)有助于膳食调查数据库的建立。(3)能充分体现放射性核素在食物链中的迁移与转移特征,做到剂量估算的合理保守。

3.2 调查的食物分类

陆梅估算了中国参考人的年摄入量及其所致年有效剂量。通过估算的年有效剂量可知,由蔬菜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约占总剂量的40%,其次是水产品(29.6%)、谷类(19.4%)、肉类(2.9%)、薯类(2.7%)、豆类(2.2%)和蛋类(1.6%)[18]。鉴于此,建议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时,应考虑对剂量贡献排在前3位的蔬菜、水产品和粮食进行细分,即蔬菜首先细分为叶类蔬菜和非叶类蔬菜;必要时,蔬菜细分为以下5类:叶类、根茎类、果实类、水生类和菌类。海产品细分为4类: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和藻类[19];淡水产品可分为鱼类和虾蟹类。粮食类可细分为谷类、薯类和豆类。另外,考虑到内陆厂址受纳水体下游两岸附近可能存在地表水和/或地下水取水口(包括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取水口),所以建议内陆厂址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食物分类中应考虑增加饮水项目[7,18]。

4关键人群组与代表人

4.1 最不利影响点的初步确定

在可能关键人群组膳食调查前,应首先根据核设施厂址局地特征和潜在照射途径,确定放射性流出物的最不利影响点。核设施辐射环境最不利影响点通常位于厂址半径5 km范围内(亦有例外)。对于气载途径而言,最不利影响点不外乎是距离厂址最近的居民点、菜园、果园、农田、奶牛场、奶羊场等养殖场,尤其是上述场所位于厂址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时的情况;对液态途径而言,最不利影响点是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受纳水体总排放口附近的水上或岸边的作业、活动、娱乐或滞留场所,包括内陆厂址洪水淹没带、滨海厂址潮间带以及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淤泥的疏浚抛泥点和作为农业用途的淤泥堆放点。特殊情况下,是上述几种最不利影响点的各种组合。

4.2 关键人群组的确认与生活习性调查

核设施可能关键人群组应是那些在最不利影响点居住、工作或滞留的人群,所以应从上述人群的膳食结构、食物消费量、生活习性与滞留时间等来初步确定可能的关键人群组,然后通过剂量估算来确认和验证。上述关键环节是可能关键人群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过程中,与可能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水体、岸边或水底沉积物接触或暴露时间长短等有关的生活习性的调查。

4.3 关键人群组选择的讨论

核设施可能关键人群组在人数规模上,最多到几十人(不可能是大多数人,通常最多是20~30人)[20]。因为从审管角度看,可能关键人群组中的半数人将可能受到高于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剂量。若可能关键人群组规模过大,基于关键人群组食物消费量估算得到的平均剂量就会偏低,也就意味着关键人群组中可能有更多的成员所遭受的剂量超过这一平均剂量。所以,为了确保公众个人剂量限值得到满足并达到辐射防护最优化,应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尽可能减小关键人群组规模。

在识别程序上,可能关键人群组的识别首先是建立在最不利影响点识别的基础上,而不是把厂址半径5 km范围内所有自然村看作是可能关键人群组,更不能把离厂址最近(居民人数可能上千)的行政村居民个人平均食物消费量等同于(可能)关键人群组食物消费量。因这种识别程序模糊了关键人群组与一般公众个人在膳食结构、食物消费量和生活习性上的区别,由此得出的食物消费量与生活习性数据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平均。

在关键人群组所在位置上,并不强调(或局限于)一定是居住在同一居民点的一群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人群组的称谓比关键居民组更合适),可以是居住、工作、娱乐或滞留在最不利影响点的一群人,也可能是居住在厂址半径5 km之外,但长期食用产于最不利影响点食物(陆生或水生)的某一些人。所以,关键人群组识别的关键是:核设施厂址周围找到能代表最大受照个人的那一小群人。

在识别方法上,可能关键人群组首先应该是那些具有特殊饮食习惯和/或特殊生活习性的、长时间暴露在受纳水体及其沉积物上的那一小群人。若无法得到上述人的膳食与生活习性数据,建议在输出厂址半径5 km范围内居民个人年均食物消费量时,同时给出居民个人年均食物消费量(变化)范围值,以便取得代表人年均食物消费量(以代替关键人群组食物消费量)。

4.4 代表人食物消费量

ICRP第60号出版物指出:为保护公众,有必要定义一个用于确定剂量约束值得到满足的人——代表人,他接受的剂量代表了居民中那些受到更高照射的人[21]。当缺乏可能关键人群组食物消费量时,建议利用调查得到的厂址半径5 km范围居民个人食物消费量分布资料(即食物消费量范围值,而不是人群中单个成员的极端值以防止评价过度保守)(食物消费量输出前可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加以约束[22-23]),采用食物消费量和生活习性资料变化范围值的95%作为摄入率是一种谨慎的做法[20]。

5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公众膳食组成在发生改变,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也发生着变化。建议在进行核设施关键人群组膳食与生活习性调查时,针对厂址特征尽可能减小关键人群组规模,采用适宜的年龄组划分方案、调查方法和食物分类方案。在无法得到可能关键人群组资料时,取厂址半径5 km范围居民个人食物消费量变化范围值的95%作为代表人(代替关键人群组)的食物消费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家核安全局. HAF J0001—1992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剂量评价[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11215—89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9.

[3]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翟凤英, 杨晓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2002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5]张磊, 高俊全, 李筱薇.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镉摄入量[J]. 卫生研究, 2008, 37(3): 338-34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T 200.4—2009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 第4部分:膳食组成和元素摄入量[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8]国家能源局. NB/T 20201—2013 核电厂厂址区域社会环境调查技术规范[S]. 北京: 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2014.

[9]何丽, 赵文华. 膳食调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2(6): 368-371.

[10]李艳平, 何宇纳, 翟凤英, 等. 称重法、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评估人群食物摄入量的比较[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40(4): 274-279.

[11]PAO E M, CYPEL Y S. Estimation of dietary intake [M]. Washington D.C.: ILSI Press, 1996: 498-507.

[12]于科, 项永兵. 食物频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2): 136-138.

[13]汪之顼, 孙忠清, 钟春梅. 回顾性膳食调查辅助参照食物图谱的研制[EB/OL]. (2014-08-06) [2015-03-01].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706148.aspx.

[14]吴欣耘, 汪之顼. 食物图谱辅助提高24 h回顾法膳食调查准确性的评价研究[EB/OL]. (2014-08-06) [2015-03-01].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706148.aspx.

[15]张馨, 赵文华, 何丽, 等. 中国南北方居民一年食物摄入量的变化趋势研究[J]. 卫生研究, 2006(4): 487-488.

[16]翟凤英, 何宇纳, 王志宏, 等. 中国12个少数民族居民的食物摄入状况及其特点[J]. 卫生研究, 2007(4): 539-541.

[17]张惠英, 任义芳. 食物摄取频率调查表的开发和应用现状[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4): 294-296.

[18]陆梅. 我国参考人主要放射性核素(元素)膳食摄入量及其所致内照射剂量的现状[J]. 中国辐射卫生, 1999(2): 120-123.

[19]IAEA. IAEA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9 Generic Models for Use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Discharges of Radioactive Substances to the Environment[R]. Vienna: IAEA, 2001.

[20]夏益华. 对辐射防护中两个重要应用问题的最新修订——ICRP第101号出版物简介[J]. 辐射防护, 2008(2): 97-107.

[21]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一九九〇年建议书.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60号出版物[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3.

[22]何宇纳, 翟凤英, 葛可佑.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中国18~59岁人群的膳食质量[J]. 卫生研究, 2005, 34(4): 442-444.

[23]刘建平, 程锦泉, 彭朝琼, 等.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深圳市劳务工的膳食质量[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3): 220-224.

Discussions and Suggestions on Dietary Survey of Key

Population Group of Nuclear Facilities

TAN Cheng-jun, XIONG Xiao-wei, WEI Guo-liang, WANG Shao-wei, SHANG Zhao-rong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er,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82, 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dietary survey methods of key population groups of nuclear facilit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methods are too simple, the survey content is not consistent, an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group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raised: the age groups are divided into infant (≤ 1 years), child (2~6 years old), teenager (7~17 years old) and adult group (> 17 years); staple food are divided into frumentum, tubers and beans; vegetables are divided into leaf vegetables and non-leaf vegetables; and sea food are divided into fish, crustacean, mollusks and algae. In case of the absence of key groups’ diet amount data, it is suggested that 95% of the resulted amount range within 5 km of the facility is used.

Key words: nuclear facilities; dietary survey; key population group; representative; food consumption

猜你喜欢
代表人核设施
核设施用爆破片ASME与GB/T 567的对比分析
特别代表人诉讼知多少(二)
特别代表人诉讼知多少
试论核设施退役的法律制度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核设施退役产业全球经验探析
核设施退役去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论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
中国将开展高铁、核设施等可靠性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