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解决外部性导致环境问题的路径研究

2015-03-23 12:36高清霞曹亚慧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3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环境保护

高清霞 曹亚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金融创新解决外部性导致环境问题的路径研究

高清霞曹亚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环境问题的来由,负外部性,并探讨了金融创新在解决外部性导致的环境问题上的可能性和一般途径。本文在界定外部性概念和分析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如何导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的行政手段及公共政策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缺陷和不足,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及其可行性,最后探讨了运用金融创新实现环境问题的内部化,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金融创新;环境外部性;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673-288X(2015)03-0040-03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the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 growth,namely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and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and approaches which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has in solv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caused by negative externality. Firstly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externality,and analyzes how externality of economic activity leading to environment problems. Secondly,it analyzes the weak points of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in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rdly,it discusse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ities and its feasibility. Finally,it discusses the utiliz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achieving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possible ways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

Keywords:financial innovation;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简介:杨丽琼,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为环境政策和国际环保合作

通讯作者:马杏,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资源和环境管理

1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导致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涉及各个领域,而本文从经济角度展开,把环境问题与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相联系,以期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办法。

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从收益和成本区分又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负外部性则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环境问题往往归因于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水污染:一家企业把废物倾倒进水中,就会损害包括下游居民和企业各方的利益。类似现象十分普遍,在早期的工业化过程中更加明显,某些市场主体的排污行为虽然会影响到其他主体,但因为存在产权界定不清、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的问题,排污主体无需付出代价,导致其继续排污,最终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被扭曲,导致了市场无效率甚至失灵。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间,也积累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十分严重,多种资源也面临枯竭,这与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息息相关,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企业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不计对环境的影响,损害了周边居民的利益,却没有做出补偿,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外部性如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扭转,经济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必将持续恶化,最终将使经济失去发展的条件。

2传统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缺陷和不足

针对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特别是负外部性问题,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及经济理论的局限,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公共政策可以解决,在水污染的例子中,如果政府能对企业的排污征税,或者通过法律条款来管制排污,强迫排污企业付出成本,就会使其减少或停止排污。

于是政策当局开发了多种由政府主导的应对办法:“政府管制”、“碳排放税”、“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均由政府推动。其中最为主要的思路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限额(Quota)政策。例如各国政府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规定;《京都议定书》中对各国碳排放量的规定等,通过限额政策,可以将负外部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对他人产生过大的影响。二是税收政策。庇古(1920)提出,政府应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庇古税”)①Baumol& Oates(1971)分别从环境政策、污染控制、污染税以及庇古税与统一排污标准成本比较等方面,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寻求污染控制的最佳途径。。与税收政策类似的还有“财政补贴”,即对降低负外部性的技术产品等进行补贴,刺激公司改善自身技术和产品,降低社会成本。

当前,中国针对环境相关的负外部性问题所实行的是排污收费制度②197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变化领导小组的《环境工作变化工作汇报要点》,是中国政府首次颁发的有关排污收费的正式文件。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则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1982年2月5日,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排污收费暂行办法》(7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意味着排污收费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运行。从政策含义上看,排污收费制度所依据的经济激励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类似于“排污者付费原则”。。但是,不仅排放标准并非一定是帕累托最优,而且收费比率也不是以边际收益与边际损失之间均衡作为依据的(当然这些可能根本无法计算)。政府主导的政策措施虽然便于强制推动、迅速见效,但是由于政府不可能拥有市场与企业的完备信息,无法准确计算污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以及污染的均衡价格,因而帕累托最优限额和税收都不可能达到,而且用于执行政府管制(限额政策)、税收与补贴政策的行政体系本身也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包括可能产生的寻租与腐败)。

3内部化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行性

所谓外部性的内部化,是指将市场活动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减少市场失灵。通过外部性的内部化,人们就会从价格上获得正确信息,便于在各种替代方案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外部问题的生产者也会更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全部成本,有意地减少外部成本,减缓外部性,这也将使得经济与环境资源总的利用也将更为有效率。

实际上,运作良好的市场机制完全可以经济有效地将外部性内部化。在牵涉到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外部性问题时,米徳(1952)创造性地指出,外部性导致市场损失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市场来交换制造外部性的权利,他认为,如果企业间能够交易(或者政府拍卖)代表污染权利的权证,则相关的外部性将不复存在。科斯(1960)也认为,只要污染的产权清晰,通过在自由市场上的讨价还价以及转移支付,外部性完全可以内在化。可以发现,米徳(1952)和科斯(1960)在探讨外部性问题时,虽然没有明言,但是已经倾向于将制造外部性的权利视为企业的资产,将其内生到其生产函数中,从而使外部性问题不复存在。

而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市场自身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其内部化的能力正在大大提升。技术进步更会使得计量排他和收费更加方便,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友好和容易获取,而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得到很好的执行,且交易成本较低,市场会以一个经济上有效率的方式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解决。当然经济上有效率有时并不代表对环境的友好,需要人为地引导和设计,通过开发和设定某些机制,激励市场主体主动按照环境友好的方式来运作,达到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4金融创新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在1912年建立的创新理论中提出,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③出自于1912年熊彼特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活动开始快速增长。到90年代,有关金融创新的理论也基本上形成了体系,成为金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金融创新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金融创新的客体已经开始超越传统的货币、信用对象,一些过去与金融活动无关的因素(比如天气、污染等) 也逐步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另一方面,金融创新正在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扩散,利用金融创新解决社会经济和金融问题,正在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这些特点无疑都说明,公共问题的外部性正通过金融创新实现内部化的解决,环境问题作为公共问题的一种,自然也是可以通过内部化手段解决的,以下就是几条主要的解决途径:

4.1 明确产权界定

环境要素将成为与资本、劳动、技术等并列的生产函数要素之一,成为市场主体不得不考虑的生产成本,排污的权利则成为一种生产资源进入市场资源配置体系之中,市场主体在运营过程中所能排放的各种污染物都有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在这一体系中,金融创新表现为金融产品上的创新,大量与环境相关的金融产品将被深度开发,下面将对当前已经出现或未来预计出现的环境金融创新产品④资料来源:根据文献Hourcade J C,Robinson J.Mitigating factors:assessing the costs of reducing GHG emissions[J].Energy Policy,1996,24(10-11):863-873]全书内容整理。及其作用做深入分析。

(1)可交易污染物许可证和信用,交易标的包括二氧化硫、氨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含铅汽油、碳氧化物、反应性有机气体等,增加这种许可证成为持证者的一种资产,可以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方便污染物达到最少的排放,达到最有效的利用。

(2)类银行和基金产品,交易标的包括排污权储备和抵押、环境类基金和生物多样性企业基金、林木资源证券化产品等,这些与排污权、环境资源等密切相关的类银行和基金产品一旦发行和销售,便可筹集更多的资金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并给投资人以环境资源带来的收益权,达到双赢的效果。

(3)绿色金融交易,交易标的包括碳排放权、温室气体,这类产品通过把污染物排放的权利明确界定归属,并作为一种金融资产进行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当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于2013年6月18日也成立了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以来运营稳定。

(4)天气衍生产品,交易标的包括气温互换和期权、巨灾风险互换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本就具有风险对冲等多种功能,而以气温、天气、巨灾等为标的的衍生产品,则可以为自然风险及自然灾害提供有力的保护,把环境灾害的破坏性降低到最小。

上述金融产品种类多样,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标的物都是与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或金融产品,随着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在开发环境保护相关的金融产品方面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4.2 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市场是各种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是建立在金融商品买卖基础上由融资场所、融资机制和融资活动等组成的统一体,为了内部化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建立环境金融市场势在必行,环境金融市场是环境商品交易依托于金融市场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市场,这一市场的建立,将极大降低环境金融产品的交易成本,促进其交易,最活跃的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具体措施如下:对于上述某些金融创新产品,如排污权、碳排放权、二氧化硫排放权等,建立完善一级或二级交易市场,或者在场外市场上提供交易服务;而对于已经证券化的产品,如环境类基金、巨灾风险期权和互换等,则需要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交易平台上来。

除了市场的建立与产品的纳入之外,还需要提高这些环境类创新产品的市场流动性,积极地活跃市场,让能最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排污权的市场主体获得排污权,使得资源配置最优,同时推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进步。这就需要政府机构的大力推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金融方面的经验,并与本国实际结合,建立环境金融市场,最后的目标是达到全球环境金融市场的大融合;除了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也需要积极地配合,协助政府朝着环境保护的方向设计交易方式与规则,扩大市场流动性,最终降低交易成本,使得环境保护的成本最小化,稀缺资源的配置最优化。

4.3 解决信息不对称

公共产品的外部性问题之所以会出现,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在水污染的例子中,因为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现了道德风险问题,使得没有人为排污付费,只能放任排污继续下去。

解决信息不对称,也是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一大利器。包括:建立良好的排污计量系统与信息平台,使得排污行为被量化,增加其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得其他市场主体能够及时得知,这不仅应该在交易所市场上实现,在OTC市场(场外市场)上也应该实现。金融创新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则是把已有的中介作用发挥得更大更好,以一种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撮合交易,或制定标准化合同,或帮助交易对手双方私下谈判协商,制定合同,达成一致。而这就需要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金融信息搜集方面的更高提升。

在水污染的例子中,如果有金融创新机制帮助上下游各方谈判协商,那么就很可能会达成这样的结果:或者是下游各方付钱给污染企业以减轻其污染,或者污染企业付钱给下游各方,以获得继续排污的权利。于是,不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外部性问题就能被“内部化”了,得到一个对受影响各方都有利的结果。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在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努力下,在金融创新的作用下,环境问题终有一天将通过市场力量得到更有效率的解决。

FinancialInnovationinSolvingEnvironmentalProblems

CausedbyExternality

GAOQingxiaCAOYahui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029)

资助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亚洲开发银行TA-7987-REG)

引用文献格式:杨丽琼等.环境绩效评估在地方层面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3):43-47.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