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304例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24 03:07李向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漏服病毒学载量

张 臻,曾 艺,李向东,汪 强,周 超

(1.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10;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42)

艾滋病患者304例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 臻1,曾 艺1,李向东1,汪 强1,周 超2

(1.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10;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42)

目的了解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特点和治疗后病毒学效果,分析影响病毒学效果的因素。方法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资料,回顾性观察既往治疗病例病毒学效果,从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4例治疗患者中,近3个月出现药物毒副反应占5.3%,漏服药物超过3次占4.9%。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成功抑制者占93.4%,病毒载量抑制失败者占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感染、WHO分期Ⅳ期患者、药物毒副反应、漏服药品为艾滋病患者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效果较好,还应针对病毒学失败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成功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药; 病毒学; 治疗结果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简称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并可能长期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并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HIV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可以通过定期检测HIV病毒载量来评价。病毒载量反映HIV复制活跃程度,是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早期预警指标[2]。影响患者治疗病毒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既往接受治疗病例的病毒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重庆市渝中区接受艾滋病抗病

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且在治疗满6个月后曾检测过病毒载量,共304例。

1.2 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抗病毒治疗基础数据和随访数据信息,并对患者服药行为进行补充调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治疗病毒学效果,观察起点为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观察终点为2014年6月30日前最后1次完成病毒载量的随访。将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小于400 copy/mL定义为病毒学抑制成功,≥400 copy/mL定义为治疗病毒学失败[2]。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基本情况、随访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以病毒学效果为因变量,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和随访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后退)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治疗的304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7.9岁,最大78.7岁,平均(44.7±13.7)岁;男245例(80.6%),女59例(19.4%);未婚125例(41.1%),已婚或同居128例(42.1%),其他51例(16.8%);静脉吸毒感染28例(9.2%),同性性接触感染 107例(35.2%),异性性接触感染103例(33.9%),其他途径感染或不详66例(21.7%);纳入治疗时基线 CD4+T细胞值小于 50 μL-137例(12.2%),50~<200 μL-1112例(36.8%),≥200 μL-1145例(47.7%)。

2.2 治疗随访情况 最近1次随访时,处于WHO分期Ⅰ期101例(33.2%),Ⅱ期170例(55.9%),Ⅲ期9例(3.0%),Ⅳ期24例(7.9%)。有17例(5.6%)患者更换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时间6~12个月64例(21.1%),>12~24个月72例(23.7%),24个月以上168例(55.3%)。最近3个月出现药物毒性反应16例(5.3%),漏服药物超过3次15例(4.9%)。合并乙型肝炎感染占10.4%(10/ 96),合并丙型肝炎感染占8.6%(7/81)。

2.3 病毒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小于400 copy/mL 284例(93.4%),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400 copy/mL 20例(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WHO分期、药物毒性反应、漏服药物为患者治疗病毒学效果影响因素。较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者,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治疗病毒学失败风险是其7.32倍(OR=7.32,95%CI 1.34~40.01,P=0.022);较WHO分期Ⅰ期者,Ⅳ期患者治疗病毒学失败风险为10.86倍(OR=10.86,95%CI 1.46~80.87,P=0.020);有毒性反应者病毒学治疗失败风险是无毒性反应者的15.74倍(OR=15.74,P=0.002);漏服药物超过3次者病毒学治疗失败风险是无漏服药物超3次的7.47倍(OR=7.47,P=0.020)。见表1。

表1 304例艾滋病患者治疗病毒学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技术应用以来,成千上万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平均寿命能延长数十年,国内有报道显示,相关病死率大幅度下降[3-7],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通常可以通过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值来评价,而病毒载量反映HIV复制活跃程度,治疗失败首先表现为病毒载量的升高,这种病毒学的表现有时可以在治疗失败几天内发生。病毒学治疗失败后,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内即可表现为CD4+T细胞值下降,最终导致数月,甚至数年后的新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出现,即临床治疗失败。

病毒载量对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8-10],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16~24周后病毒载量可降至“不能检出”的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渝中区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成功抑制比例迅速提高到90%以上,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一致[11],提示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

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而区分治疗失败的原因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原因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本调查分析中,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有感染途径、WHO分期、药物毒性反应、漏服药物等。漏服药物是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差,与既往国内外报道相同。本次研究中,服药依从性差是治疗失败的最显著因素风险,且对病情趋势变化有显著影响,其风险高达7.47倍[12-13]。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文化程度、社会歧视、吸毒、服药困难、服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等。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较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失败风险高,原因可能与吸毒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有关,另外,部分患者同时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与抗病毒治疗药品有相互作用,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处于WHO分期Ⅳ期患者治疗病毒学失败的风险也比较高,这可能与晚期患者身体条件较差,甚至并发机会性感染等影响治疗效果有关。药物毒性反应对治疗病毒学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毒性反应一方面产生呕吐、腹泻等,导致药品不能很好地吸收,另一方面严重的毒性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

[1]王陇德.艾滋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00.

[2]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3]黄世章.艾滋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近况[J].内科,2010,5(5):525-528.

[4]Zhang FJ,Don ZH,Ma Y,et al.Five-Year outcomes of the China National Fre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Program[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151(4):241-251.

[5]卫军,贾少贤,宁少萍,等.运城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生存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7):448-450.

[6]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等.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2):1176-1180.

[7]Zhang F,Dou Z,Yu L,et al.The effect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n mortality among HIV-infected former plasma donors in China[J].Clin Infect Dis,2008,47(6):825-833.

[8]李太生.如何提高我国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成功率[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1):1441-1442.

[9]Ledergerber B,Llzndgren JD,Walker AS,et al.Predictors of trend in CD4 positive T-cell count and mortality among HIV-1 infected individuals with virological failure to all three antiretroviml,drug classes[J].Lancet,2004,364(9428):51-62.

[10]Decks SG.Treatment of antiretroviral-drug-resistant HIV-1 infection[J].Lancet,2003,362(9400):2002-2011

[11]赵玉遂,荆波,刘少楠,等.HAART对AIDS患者中短期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2):79-81.

[12]Knobel H,Guelar A,Carmona A,et al.Virologic outcome and predictors of virologic failure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ontaining protease inhibitors[J].AIDS Patient Care STDS,2004,15(4):193-199.

[13]李韩平,李宏,杨坤,等.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基因型耐药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3):194-198.

Analysis of virology effe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304 AIDS patients′antiviral therapy

Zhang Zhen1,Zeng Yi1,Li Xiangdong1,Wang Qiang1,Zhou Chao2
(1.Chongqing Yuzhongt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0010,China;2.Chong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ongqing 400042,China)

Objective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ses recieving anti-HIV therapy and the virology effect after treatment,an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virology effect.MethodsCollected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AIDS Integrate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Retrospectively observed past cases′virology effect in order to do a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5.3%had drug toxicity and 4.9%missed drug taking more than 3 times during the near 3 months.93.4%successfully suppressed the viral load while 6.6%failed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venous drug abuse infection,WHO classification stageⅣpatients,drug toxicity and missing drugs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tiviral therapy failure.ConclusionAntiviral therapy has a good virology effect.Measures aiming at factors causing virology failure should be take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antiviral therapy.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ntiviral agents; Virology; Treatment outcome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12

:A

:1009-5519(2015)10-1472-02

2015-03-03)

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A14003);重庆市卫生局2013年医学科研计划项目(2013-2-148)。

张臻(1977-),男,河南洛阳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E-mail:zhangzhen10000@163.com。

周超(E-mail:2008zhch@163.com)。

猜你喜欢
漏服病毒学载量
漏服降压药怎么办
漏服的药不能随便补服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忘了吃药如何补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药物漏服需要补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