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24 21:37赵兴亮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赵兴亮

吡柔比星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兴亮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腺性膀胱炎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2组患者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发现,对照组复发率23.08%(15/65)显著高于观察组4.62%(3/6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吡柔比星;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患者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主要是由于患者膀胱发生结石或者阻塞等引起,具有特殊的发病特征。据临床资料显示[1],若医治不及时,则有可能发展为膀胱癌,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主要依靠膀胱镜以及B超检验。由于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腺性膀胱炎已受到临床重视,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切除[2]。为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腺性膀胱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来本溪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5)。对照组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14~35岁,平均年龄(27.31±2.82)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9.32±1.26)个月。观察组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15~36岁,平均年龄(26.25±2.3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9.28±1.68)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所有患者取截石位,并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使用电凝功率为80 W、电切功率为100~160 W的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镜,并进行连续冲洗(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电切所有病变黏膜组织(切除深度达黏膜下层至浅肌层)。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行电切术,并用三腔尿管引流1周。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左右开始使用50 mg吡柔比星+20 mL 0.9% NS,进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周,共6次,随后减少次数,降为1个月1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尿急、尿痛等症状消失,检查尿液正常,膀胱镜检查正常;显效:患者尿急、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膀胱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有效:患者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消失,膀胱镜检查灶性异常;无效:患者尿急、尿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术后3个月仍出现腺性膀胱炎。复发:术后3个月检查无异常,半年后检查出现腺性膀胱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0.77%;观察组临床治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随访后发现,对照组复发率23.08%(15/65)显著高于观察组4.62%(3/6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常规改变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由于患者受到慢性刺激,从而导致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3]。虽然它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却有恶变的趋势,所以,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该疾病无特异性临床特征,一般有尿频、尿痛以及尿急等临床症状[4]。常规检查敏感性较差,需结合膀胱镜以及B超检查。临床单纯的病灶切除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膀胱灌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以及激光烧灼术等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临床广泛应用[5]。吡柔比星是新一代抗癌药[6],主要通过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的转录与复制,进而阻止核酸的合成,从而实现抗癌。该药物可以迅速被膀胱黏膜上皮吸附,可以有效抑制病灶的复发[7]。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发现,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与星膀胱灌注治疗比较,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操作简单,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8]。

综上所述,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还具有较低的复发率以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黄海鹏,熊焕腾,朱心燊,等.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74例报告)[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6):847-848.

[2] 容伟超,陈国威,区文贵,等.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病灶加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腺性膀胱炎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288-290.

[3] 曾小明,熊海云,余明主,等.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19-21.

[4] 刘磊,赵调调.双极等离子电切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6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407-6408.

[5] 高利军,程书栋,闫惠忠,等.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96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4):170-171.

[6] 郝颂文.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4):62,44.

[7] 陈昆,单中杰,张楠,等.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用吡柔比星单次及多次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64-665.

[8] 李萍.腺性膀胱炎56例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0,19(13):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62

辽宁 117000 本溪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赵兴亮)

猜你喜欢
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吡柔比星通过抑制雷帕霉素信号通道的哺乳动物靶点引发人膀胱癌细胞自体吞噬反应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附97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