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减压法对下肢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5-03-24 21:37蔡俊华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臀部患肢下肢

蔡俊华

自我减压法对下肢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蔡俊华

目的 探讨自我减压法对下肢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我减压法护理,比较2组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下肢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 vs 16.7%)(P<0.05)。结论 自我减压法能促进下肢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下肢骨折;自我减压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一种外伤疾病,可出现患肢肿胀、关节僵硬等,并导致其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1],甚至可能会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严重并发症,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2]。自我减压法护理让患者采用自我锻炼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对术后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3]。现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20例,研究自我减压法对下肢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1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7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加用自我减压法对其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在行牵拉或复位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天,采用小幅度减压法,即让患者的双手从腰部水平的外侧插入2侧臀部,并缓慢握拳将臀部轻轻顶起,配合2侧臀部肌肉的收缩,交替做深吸气与深呼气,每次10 min,1次/3 h;(2)术后第2~7天采用中等幅度减压法,即用双肘从躯体的2侧以臂部为支点撑起上半身,使臀部轻轻抬离床面约5 cm,配合腰、臀部肌肉的收缩,交替做深吸气与深呼气,每次8 min,1次/3 h;(3)术后第8天采用大幅度减压法,以前臂为支点撑起上半身,使臀部轻轻抬离床面约8 cm,配合腰、臀部肌肉的收缩,交替做深吸气与深呼气,每次6 min,1次/3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及疼痛情况,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可分为腹胀、DVT、便秘、肺炎及压疮。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分(无疼痛)~10分(剧痛)。肿胀程度采用测量患肢的周长的方法,并用肿胀值表示。肿胀值0~0.4 cm为0分;肿胀值0.5~1.9 cm为1分;肿胀值2.0~3.9 cm为2分;肿胀值≥4.0 cm为3分。肿胀值=患肢周长-健肢周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及疼痛情况比较 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评分为(1.60±0.80)分,疼痛评分为(0.95±0.4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80±1.00)分和(1.70± 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7.6,P<0.05)。

2.2 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5±1.3)d、术后住院时间为(10.5±2.8)d,均低于对照组的(6.5±1.8)d和(14.7±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9.1,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1例、便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术后发生腹胀1例、DVT 2例、便秘2例、肺炎3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27,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骨科中常见的外伤疾病,导致患肢的行动障碍,其可靠、有效、直接的治疗方法为手术,然而因治疗周期比较长,以及内固定或者外固定的使用,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从而使患肢的血液及淋巴循环严重受到影响,导致出现关节僵硬、气血不通等功能障碍,甚至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等[4-5]。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自我减压的护理方法,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还能大大降低术后固定部位脱位或移位的发生率,抬高臀部的做法还能通过解除局部的压力避免血流淤积[6-7]。对患者采用自我减压的护理方法,还可以疏导其心理状态,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还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8]。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下肢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因此,自我减压法能促进下肢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 蔡晓霞,赵景云,黄彦英.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81-82.

[2] 张宵宵,詹欢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26-127.

[3] 胡红霞.自我减压法在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790-3793.

[4] 赵学红.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111-112.

[5] 张凌.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53-2154.

[6] 沈秋红,陈智慧.加强自我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后行外固定支架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41-42.

[7] 赵子春.高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栓塞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51-3152.

[8] 卢秀丽.前瞻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8):2003-20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77

江苏 212000 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蔡俊华)

猜你喜欢
臀部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对称
手到病除
激活臀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