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育人”工作机制

2015-03-24 17:09
关键词:国防生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赵 炜

(海军政治部,北京 100841)



构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育人”工作机制

赵炜

(海军政治部,北京100841)

摘要:国防生是军队干部的重要来源。思想政治教育既关系国防生本人的人生未来,更关系到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是国防生培养的首要任务。构建全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合力育人的“四个育人”工作机制,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部队特有政治要求对接起来,是打牢国防生思想基础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赵炜.构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育人”工作机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97-100.

Zhao Wei.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Education working mechanism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reserve-duty’s Officer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1):97-100.

自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建立以来,国防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机制日趋完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国防生已成为我军军官的主要来源之一[1]。与军队院校学员相比,由于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成长环境的多元性,国防生科学文化基础较为扎实,但军政素质略显不足。解决军政素质这个“短板”,需要深入把握国防生培养规律,找准提高文化素质与强化军政素质的结合点,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前瞻性,以实现国防生培养与部队任职需求的有效对接。

军政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基础素质两个方面。军事基础素质通过短期强化训练可以快速提高,但打牢思想基础却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国防生作为特殊身份的大学生,将来是要拿“枪杆子”的,军队各级领导甚至是高级领导都可能从他们中产生,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既关系到学生本人的人生未来,更关系到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从这样一个战略高度和人生角度来思考,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国防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国防生身处各种理念、各种思潮、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激烈的大学校园,面临意识形态领域的考验更为直接、更为严峻,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对国防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准确把握国防生思想行为特点,准确把握国防生成长的合理需求和发展愿景,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生思想行为“接上火”、“挂上钩”[2]。笔者认为,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部队特有政治要求结合起来,科学构建全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合力育人的“四个育人”工作机制,是打牢国防生思想基础,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的一个有效方式。

1构建全程育人工作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生培养全程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生培养全程,必须注重结合渗透。在实践中进一步把教育活动与国防生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国防生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链接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一是以严格的管理教育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国防生管理规定》《国防生量化考评细则》《国防生党建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依章依制管理。完善国防生奖惩规定,建立国防生综合表现黄、红牌预警制度,把学习成绩、量化考评与国防奖学金发放、党员发展、评优评奖、毕业分配等挂钩。严格国防生一日生活制度,按照部队管理要求,坚持班、队例会制度,每周组织班务会,每月组织队务会,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益。二是以规范的党团组织建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党团骨干的培养使用为牵引,推动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3]。发挥国防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模范个体引领其他国防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打造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的先进班级,以模范集体引领其他国防生班级踊跃创先争优。加强和改善支部建设,挑选党性原则强、群众基础好的国防生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开展多项党日活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心理协会、诗歌协会等社团组织和国防生委员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群众性组织,拓展国防生素质教育空间,促进国防生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

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4]。国防生政治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地做工作,做到“三深入、三贴近”,即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班级、深入学生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学习,及时了解学生动向,引导和化解不同学生的各种思想和实际问题,积极做好个性化服务工作。同时,要坚持做好国防生的心理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切实提高国防生心理健康素质。开展国防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国防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完善校、院、系心理教育多级网络,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沙龙、专家咨询等多种活动,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国防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经验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高的动态渐进过程。如果说国防生在校培养工作是在做“上篇文章”,那么,加强对国防生干部到部队后的“深加工”培养,提高其工作能力,则是在做“下篇文章”。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适应这种特点,实现高校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后续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链接。要牢固树立接力培育的观念,实现签约高校、军校任职培训和部队后续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切实形成前后承接、梯次推进、全程打造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5]。

2构建实践育人工作机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加强实践活动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原则之一。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日常养成、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深化效果,提高质量。

在日常活动中强化。建立国防生模拟营连制度,设立国防生中队、区队、班三级管理序列,国防生通过竞聘方式轮流担任骨干。坚持组织国防生在校内担任警戒巡逻、治安纠察、站岗执勤等任务,磨砺军人的意志品质。组织国防生承担新生军训、参加阅兵等重大活动,在重大活动中历练。在国防生中组建军乐队、国旗护卫队等多个组织,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强化日常养成。

在军政训练中淬火。牢牢把握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阶段的教育时机,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军事实践活动之中,发挥军事训练的特殊思想教育功能。调整优化国防生基地化集训、部队实践锻炼和岗位任职能力培训的内容,根据教育部和解放军四总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国防生军政教育训练安排得更有特点、更加丰富、更具军味兵味。国防生只有更多地适应部队、融入部队,献身国防的思想、行动才会更加自觉,信念才会更加坚定。

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积极打造校外社会实践平台。利用寒暑假等有利时机,组织国防生到企业、农村、地方政府等参观学习;开展学雷锋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组织国防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扶贫、科技帮农等活动。积极组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东华理工大学利用驻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国防生赴井冈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耀邦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和革命老区“红色寻访”活动等等[6],使国防生把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变成提高思想觉悟、锻炼道德品质的过程,不断巩固和升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3构建环境育人工作机制,营造利于国防生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这一新趋势,积极营造有利于国防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环境。

积极占领网络阵地。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国防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形势,必须加强签约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及时研判网络舆情,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主题教育网站,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广泛建立国防生网站和红色思想教育网站,开辟“时事政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国防生bbs”、“国防生聊天室”、“国防论坛”等专栏,对国防生进行全面的网络化引导性教育,全方位抢占文化阵地。同时要深入研究网上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增强校园网络正面宣传对国防生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在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大力宣扬我军的历史英模人物,更要宣传他们身边的典型人物。拟定《国防生共青团推优工作细则》《国防生评优评奖办法》等,树立国防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广泛开展向他们学习活动,结合新生见面会、国防生年终总结表彰大会等有利时机,让他们走上前台,介绍成长经历,发挥示范效应,形成崇尚荣誉的良好氛围,增强教育活动实效。东华理工大学将近年来学校涌现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姚文明、“中华颂朗读比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周玉琳、江西省三好学生彭风华等国防生典型人物作为思政教育的“活标杆”和弘扬传统的“活载体”,利用校报、广播和国防生网站等渠道,大力宣扬他们的突出事迹,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6]。

切实加强文化熏陶。一是利用高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励志。组织新入学国防生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学术成就,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利用校庆、重大节日等时机,邀请著名校友回母校,为国防生举办专场讲座,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二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铸魂。大力开展党史、军史教育,深化国防生对“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光荣传统的认识。组织国防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历史使命。三是利用校园文化氛围陶情。按照军队“四场四室”标准,逐步在签约高校建起体现军营特色、具有实战功能的训练场、活动室,实现学习有资料、训练有场所、教学有器材、活动有阵地。在训练场、自修室、走廊、广场等处,精心设置以军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灯箱、标语和宣传画,大力营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军营文化环境。四是利用军营文化资源铸剑。把先进的军事文化引入高校,在大学校园开辟独具军营特色的文化园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国防生特色文化品牌,组织丰富的军营图片展、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活动,定期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征文活动,大力普及国防知识。

4构建合力育人工作机制,形成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适应融合的大势,进一步推进合力育人机制建设。

在领导体系上互动。培养高校应成立党委负责、主要领导挂帅、机关职能部门抓落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与军队机关、用人单位以及其他高校建立密切联系。建立定期调研机制,派出调研组走访部队和军队院校,在纵向沟通中校正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考察调研其他签约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做法,在横向比较中借鉴提高。各驻校选培办定期向部队机关汇报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及时获取教育的最新指导思想和教育资料。部队机关应将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部队教育一起筹划部署,根据形势变化和年度主题教育,专门做出安排、下发意见。形成军队主管机关、签约高校、军队院校和部队“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与工作局面。

在课堂教育中互通。课堂教育是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着眼高校相对开放的教育管理格局,应将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大环境中全盘统筹,使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充分吸收借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把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高校“两课”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高校应将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纳入国防生教学内容体系,科学安排课程,创造教育条件。广泛采用评教议教、理论导读、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等方式方法,发挥校园网络、多媒体、闭路电视等现代教学技术,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资源上互融。高校在整合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军事教学资源和国防教育资源为国防生的教育活动提供保障。一是高校与所在地的部队、军队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军政设施、文化资源的互补共享。二是聘请军事院校的专家教授,定期给国防生讲解《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军队管理学》等军味兵味浓厚的课程。三是从部队转业干部、军事教学领域教员中择优遴选军事教师,充实到教育一线,盘活军地双方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关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情况和推进工作创新发展意见[EB/OL].(2012-10-29).http://www.gfdy.gov.cn/headlines/2012-10/29/content_5069156.htm.

[2] 徐建中. 慎思笃行[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277.

[3]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为军队培养人才工作的通知[EB/OL].(2011-10-09).http://www.china.com.cn/guoqing/content_23576850.htm.

[4] 徐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2008(01):93-94

[5] 范印华. 变革中的理性思索[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387-388

[6] 东华理工大学. 构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九大工程[J]. 海军政治工作,2010(14):23-25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Education Working Mechanism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Reserve-duty’s Officers

ZHAO Wei

(TheNavyPoliticalDepartment,Beijing100841,China)

Abstract:Reserve-duty officer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our military offic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reserve-duty officers, which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raining reserve-duty officers, not only relates to their own future,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armed forces.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education mechanism that combin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unique army political requirem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of building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reserve-duty officers.

Key Words:Reserve-duty offic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1-0097-04

作者简介:赵炜(1981—),男,陕西大荔人,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11

猜你喜欢
国防生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