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经验六则

2015-03-24 18:15汪志铮
新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母马骨粉药浴

养殖经验六则

汪志铮

(福建省建阳市南平农校,建阳 354200)

1  怎样提高母马的受胎率

马的初配年龄:母马2.5~3周岁,公马3~4岁为宜。种马繁殖能力最强的时期是6~15岁,所产后代品质最好。种用价值特别高的公马,可延续使用到20岁。良好的种公马1周能交配4~6次,1匹公马本交配种能负担20余匹母马。马最适宜的配种季节是4~6月份,80%~90%母马在这时受胎。母马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16~25天),其中发情持续期5~7天。产后第一个发情期开始于分娩后5~12天。此时一般发情表现不太明显,甚至没有发情表现(称暗发情),但卵泡发育且可排卵,配种可以受胎,受胎率高。

我国马的配种季节多在3~8月份,北方地区以5~6月份为配种旺季。在此期间,母马发情正常,容易受胎,是提高受胎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情期受胎率,在旺季到来之前作好充分准备。尽量改善母马的饲养管理条件,减轻母马使役,作好子宫疾病的防治。重视配种质量,力争在配种季节的3~4个情期内基本完成全年的配种任务。如果母马膘情正常(七八成膘),却长期不发情,或发情不排卵,或排卵不受胎,可用激素催情,如注射孕马血清15~20毫升,也可注射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 各150单位,还可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2000单位,一般注射1次能引起发情、排卵。

为提高受胎率,精液的活力不应低于0.7,密度不低于每毫升两亿活精子,抗力系数不低于500,常温保持48小时以上。精液品质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搞好种公马的饲养管理(增喂蛋白质饲料,适当运动和合理利用),是提高精液品质的关键,也是提高母马受胎率的重要因素。母马的排卵时间多在发情终止前24~48小时。卵子排出后5~10小时开始衰老,其受精能力大大降低。精子在母马生殖道内一般经过36~48小时也会失去和卵子结合的能力。所以输精或交配的时间距离排卵时间越近,受胎率就越高。

生产实践中,若以试情为主,则当母马表现明显发情征状后,开始配种,此后,连日配或隔日配,直到发情结束为止。若以阴道检查为主,则应以黏液呈灰白色、黏稠性增强、感觉滑腻、并能扯出长丝、子宫颈口开张时配种为宜。若以卵泡发育过程论,则应在卵泡发育第四期(即成熟期) 开始输精,隔日再输,直至排卵为止。实践证明,实行隔日配种即2次配种间隔48小时,并把情期配种次数控制在1~2次,仍能获得理想的受胎率,即一个情期内配种次数不宜过多。

母马的不孕和流产,有50%以上是由于子宫疾病所致。因此,防止子宫疾病对提高受胎率关系极大。子宫有炎症,表现为子宫角肥厚,触摸时马有痛感,阴道分泌物浓稠混浊。有的母马还表现为长期持续发情。对子宫炎要及时治疗,可用蒸馏水配制1%的食盐水或2%的小苏打水洗涤,水温保持在42~45℃,洗后注入青霉素20~4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每天1次,可连注数天。对顽固性子宫炎,可用蒸馏水100毫升,加2%的碘酊1~2毫升洗涤,效果很好。

2  怎样提高肉用驴的育肥效果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驴正由役用向多种用途转化,进行肉驴生产,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种新产业。提高肉驴育肥速度、饲料利用效率和胴体品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体型大、胸宽深的好驴种。大型驴种有陕西的关中驴,山东的德州驴,山西的广灵驴、晋南驴;中型驴种有陕西的佳米驴,河南的泌阳驴、淮阳驴,甘肃的庆阳驴;小型驴种有新彊驴,华北驴,分布于四川、云南的西南驴等。

第二,育肥年龄1.5~2.5岁。经专家测定,豆科牧草育肥60天,1.5岁的驴平均日增重633克,4岁的驴平均日增重377克,而12~15岁的驴平均日增重127克。0.5岁的驴驹,虽然生长发育速度最快,但产肉少,经济效益差。

第三,适宜的环境温度。对驴来说,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6~24℃。适宜的温度能增大肉用驴的釆食量,得到最大日增重,驴膘较肥。此外,秋配的驴初生重、断奶重、生长发育、成活率和胴体品质都远不如春产驴驹,因而不主张配秋驴。

第四,提高营养水平。肥育中适当增加玉米、高粱、麦麸等含能量多的精料,才能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质肉。应注意,驴育肥时,特别是幼驹育肥或育肥前期,驴的饲料中要给予足够的豆类、饼类、苜蓿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还可利用对动物保健、促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有促进作用的添加剂,但在肥育后期或宰前应停止使用。

第五,利用杂种优势。在肉驴生产中,可以采取二元或三元杂交(即引入外地1个或2个优良品种公驴与当地母驴杂交,生产出的杂种后代其生产力可以获得15%~20%以上的提高),以提高杂种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并配合相应的饲料来提高肉驴的生产潜力。

第六,适时出栏屠宰,以得到最大的生产效益和优良的肉质,提高驴的周转量。在正常肥育期,肉驴日采食量随育肥期的增重而下降,如下降量达到正常采食量的1/3或更少,或按活体重计算日采食量(以干物质为基础)下降到体重的0.9%~1.1%或更少,这时已达到最佳肥育结束期。另外,根据驴体格丰满,胸、肩脂肪沉积量的多少,是否厚实、均衡,可以确定屠宰时间。从膘情来看,达到一级膘情(肋骨、脊椎和腰椎橫突不显现,腰角与臀端圆形,全身肌肉发达,腿肉充实)即可停止育肥出栏。

3  冬天慎防羊蟎病

本病又称疥癣,俗名“癞”,是由疥螨虫和痒螨虫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病症主要为剧痒、皮肤炎症、脫毛和消瘦,可在短期内感染整个羊群,危害相当严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雨季较为严重。

疥螨多发于山羊,好发部位是羊体上短毛的部分,如唇、口角、鼻孔四周、眼圈、耳廓、鼠蹊部、接近于乳房或阴囊的大腿内侧的地方和会阴部。疥螨终生寄生在皮内,不断挖凿隧道,在隧道内生长、繁殖。而痒螨多发生于绵羊,常发部位为被毛长而稠密的部位,如背部、臀部、尾根等处。羊感染螨病2周后开始出现症状,患部皮肤发炎、奇痒,病羊不安,用舌舔、嘴咬或蹄踢患部,或在墙角上擦痒不止,最后脫毛,脫毛处可摸到颗粒状物,最后形成水泡或脓泡,破裂后形成痂皮。病羊表现贫血、消瘦,在寒冷的季节常常大批死亡。本病主要通过健康羊与病羊接触而感染,也可借助圈舍、用具等间接传播。特别是在阴湿、拥挤的羊圈內,更容易促使螨病的发生和蔓延。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羊舍干燥、清洁卫生。定期在羊圈里撒些石灰粉进行消毒,保持羊体干净,春夏两季最好各进行药浴1次。发现病羊后,及时隔离和治疗,然后用0.5%的敌百虫溶液对羊群、羊舍及用具进行喷雾,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治疗办法。第一,涂药法,此法适于病羊少、患部面积小,特别适合在寒冷季节使,涂药应分几次进行,每次涂药面积不得超过体表的1/3。应用20%敌百虫水溶液涂擦,也就是巿场出售80%敌百虫25克,加水200毫升。应用溴氢菊脂(敌杀死)涂擦,浓度为万分之一,也就是巿场出售5%的敌杀死1毫升,加水500毫升。林丹乳油,在100公斤水中加入50毫升林丹乳油,局部涂擦。应用烟叶水涂擦,带梗的烟叶750克,加水5公斤煮开半小时,将烟叶取出,加水到10公斤。第二,药浴法,此法适用于病羊数量多及气候温暖的季节,常用于对螨病的预防和治疗。在50公斤水中加入50毫升辛硫磷,应注意水温不能低于15℃,pH值不能超过8.5。50公斤水中加入0.25公斤敌百虫,立即进行药浴。杀虫脒是氯制剂,无味,易溶于水,常用的药液浓度是0.2%。按每吨水加入12.5%双甲脒乳油4000毫升,配成乳油水溶液,对羊药浴或涂擦体表。药浴时应注意:药浴前应进行小群试验,药浴浓度安全时方可进行大群药浴;药品要保管妥善,药液现用现配;药浴前让羊饮足水,以免发生中毒;药浴应选择晴天进行,然后将羊群赶到干燥牧场放牧;药浴时间1~2分钟,注意浸泡羊头;药浴前应准备解毒药品。第三,撒粉法,石膏粉30份,升华硫磺(或硫磺粉)30份,漂白粉30份,混合均匀,装入喷粉器内,喷洒羊群(应逆着毛的方向喷),喷后应用棕刷刷拭,使药粉接触患部,3天1次,共治疗3次。第四,注射法,此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螨病治疗,省时、省力,优于以上各种疗法。阿维菌素,0.2毫克/公斤体重,1次皮下注射。市售商品为含1%阿维菌素的注射液,则50公斤重羊,只需注射1毫升即可。此外,阿维菌素也有粉剂可供内服和渗透剂供外用(涂擦或浇注),其效果与其他剂型相同。

用药注意事项:涂擦药物之前,应先剪毛去痂,可用温肥皂水或2%来苏儿彻厎洗刷患部,以除去痂皮,然后擦干患部后用药。因大部分药物对螨卵无杀灭作用,无论治疗和药浴时必须重复用药2~3次,每次间隔7~8天为宜。

4  提高香猪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4.1  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固定乳头,吃好初乳。初乳含蛋白质是正常乳2~3倍,其中γ球蛋白含量最高。而且初乳含免疫抗体和镁盐等轻泻物质,促进胎粪排出。仔猪出生后0.5~1小时内就要及时吃足初乳。对弱小仔猪,放在前3对乳头,使整窝猪发育均匀一致。研究表明,前3对乳头泌乳量占整个泌乳量的67%,其中,以第二对乳头泌乳量最多,占24%;其次为第一对乳头,占23%;再次为第三对乳头,占20%。

4.2  防止母猪吃仔猪

主要是加强和攺善怀孕母猜后期的饲养管理,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同时做好母猪旳接产工作,防止死胎和初产母猪吃食胎衣。临产中给母猪喂些麸皮汤或红糖水,以防母猪口渴而吃食仔猪。

4.3  保温防压

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产仔后1~3日龄,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据统计,出生1~5天之内,初生仔猪被冻死、压死旳死亡总数约-半左右。保温措施:圈里吊几束干草,让仔猪钻进草下取暖;用红外线灯保温,可用150~250瓦红外线灯泡,离地40~50厘米,猪床温度可达30℃左右。防压措施:在猪床靠墙两面设护仔栏,可用9~12厘米粗的圆木或毛竹,离墙壁和地面各24~27厘米的距离安装护仔栏;圈内设护仔间,把母仔隔开睡觉,仔猪则可自由出入。

4.4  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早期补铁。实践证明,初生仔猪-次性肌注50毫克铁,能在3~4周内有效地防止贫血症,且能提高增重10%以上。也可用铁铜合剂(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涂于母猪乳头,或用奶瓶喂给。有人在仔猪3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右旋糖苷铁钴合剂1~2毫升,7日龄后注射第2次;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毫升,断奶时注射第2次,效果很好。还应在3~5日龄补水,5~7日龄开食补料,有喂糖水法、炒香豆瓣等引诱开食的方法。具体做法有母教仔法、大带小法等。

4.5  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30日龄后仔猪进入旺食期,应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饲料,如炒焦的谷粒、切碎的南瓜、青菜等多样配合,营养丰富,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同时考虑蛋白质的质量,仔猪最需要的是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在黄豆饼和幼嫩的豆科青草中含量高,最好能给予一定数量的鱼粉、脱脂乳粉、血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补饲次数要多,一般每天5~6次,其中1次在夜间,注意饲料调剂,加强饲养卫生,以生干料拌湿为好,增加进食量,争取最大断奶窝重。正确的断奶方法,应釆取母离仔不离的断奶措施。在断奶时,把母猪移走,避免仔猪对环境变化的应激。仔猪断奶后半个月,必须保持哺乳期的饲料,保质保量,逐渐过渡。每日饲喂次数由多到少,不可突然变化。

5  春慎防鹿粪石症

每年春末为鹿换毛季节,或者鹿患有脱毛癣,脱落的毛极易被鹿食入,形成毛球,堵塞胃肠道,导致粪石症。在某些大型鹿场,一个运动场经常供数十头至百多头鹿使用,在此期间,脱落的鹿毛常布满地面及饲槽,如喂饲前不打扫,尤其是将青饲料投地任其采食,鹿有可能同时食入大量鹿毛而发病。根据发病鹿场经验,在青饲料为番薯藤时,如同时混食入大量鹿毛,本病更易发生。毛粪石通常在瘤胃和网胃内,有的在真胃中,细小的毛粪石可能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若毛粪石体积较大,数量较多,且堵塞消化道通路时,除表现出腹部不适症状外,并见食欲减少,反刍不规则,瘤胃蠕动减弱或慢性瘤胃膨胀、肠臌气与便秘。堵塞消化道的毛粪石可造成组织局部充血、出血、坏死或糜烂,严重旳发生胃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最后死亡。

毛粪石形状有圆、椭圆、纺锤状等,大小不一,小的如红枣、核桃,大的如鸭蛋或更大,质地较轻,色暗褐,表面有的因有碳酸钙、磷酸钙以及氯化钠等盐类沉着,且经胃的反复转动,故很光亮。毛粪石通常无明显核心,切面仅见交织的鹿毛或鹿毛与植物纤维交织成团,火烧有毛焦臭味。

治疗方法。绝食1天,饮水不限制。在毛粪石体积很小,数量不多时,可试用泻剂如硫酸钠(或硫酸镁)200~250克加水2000~3000毫升一次灌服。每头病鹿1次静脉注射10%氯化钙50毫升,0.9%氯化钠500毫升,10%安钠咖(苯甲酸钠咖啡碱)5毫升所组成的合剂。

毛粪石体积大且数量多时,特别是造成消化道通路堵塞时,治疗困难,效果也不佳。

预防方法。换毛季节每次喂食前应淸扫运动场、饲槽和水槽,尤其注意仔细清除脫落的鹿毛,勿使饲料与水受到污染。青绿饲料不可丟在地面,应该放在饲槽内或设草架喂饲,均能有效控制本病发生。

骨粉、骨泥加工技术

畜禽骨骼包括骨组织、骨髓和骨膜。骨组织又由骨细胞、骨胶原(纤维)和基质组成。猪和牛的骨骼占其体重的13%~20%。骨骼约含30%水分,在干物质中,一般粗蛋白、粗脂肪各占1/4,粗灰分占1/2;在软骨中,前两者占90%,后者占10%。骨骼富含钙和磷,由其制成的骨粉可作为饲料、肥料,也可作为人类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骨泥可作为食品原料等。

6.1  粗制骨粉加工

粗制骨粉一般用作饲料或肥料,是利用生产骨油残留的骨料渣沥尽水分并经晾干后,放入干燥室或干燥炉中,以100~140℃的温度烘干10~12小时,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即为成品。粗制骨粉的成品质量根据原料骨的质量而定,一般要求蛋白质23%、脂肪3%、磷酸钙48%、粗纤维2%以下。

6.2  食用骨粉加工

利用粉碎技术加工超微细的食用骨粉。食用骨粉是一种富含钙、磷、铁及其他元素的食品原料,其钙磷含量的比例接近人体所需比例2:1。该产品除含有钙、磷等营养成分以外,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成分,是比较理想的补钙制品。

超细鲜骨粉工艺流程:清洗→脫水→粉碎→二级粉碎→细碎→超细→冷却、包装。操作要点:淸洗,选用畜禽鲜骨作原料,对原料进行清洗,以符合卫生要求;脫水,采用脫水机将附着骨表面的水分脫去;粗碎,将脫水的原料放入大粉碎机进行粉碎;二级粉碎,经粗粉碎的骨粒转入一级轧辊式粉碎机挤压粉碎,使颗粒达到0.3~0.5毫米;细碎,物料转入二级轧辊式粉碎机挤压粉碎,终端物颗粒为180~150微米;超碎,物料转入三级轧辊式粉碎机,终端物颗粒≤100微米;冷却、包装,冷却到室温,转入膨松机膨松后,真空包装即可。

6.3  骨泥加工

骨泥又称骨糜浆,该产品可作为食品原料添加到各种制品中,强化钙、磷营养。工艺流程:原料骨预处理→破骨→碎骨→拌水→磨骨。操作要点:原料骨预处理,将新鲜的原料骨清理去除残肉和结缔组织,清水漂洗,沥干,在-15℃下冷冻;破骨,将冷冻后的骨头投入碎骨机中,切成30~50毫米的骨块;碎骨,将骨块放入绞碎机,先绞成直径10毫米左右的骨粒,再接着绞成5毫米的小骨粒;拌水,给小骨粒加入适量冰水,在搅拌机中拌均匀;磨骨,在磿骨机中第一次粗磨,使骨磨成稍感粗糙的糊状,第二次细磨后,骨粒平均直径达70~80微米,整个骨浆成细腻的糊状。

猜你喜欢
母马骨粉药浴
药浴益身心
母马二题
繁殖母马的饲养管理
骨粉加工技术
苦夏药浴正当时
微粉碎骨粉对火腿肠食用品质的影响
PRF联合珊瑚骨粉在前牙美学区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研究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种植联合骨粉颗粒植入的临床应用
搞好建昌马后备母马发情配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