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垄断问题的理论与启示

2015-03-26 23:49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列宁恩格斯

周 淼

(中国社会科学院a.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b.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垄断现象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刚刚出现的垄断现象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垄断理论。19世纪八九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大量垄断现象,资本主义进入一般垄断时期。列宁依据时代的新发展,对垄断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资本主义垄断现象也日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资本主义垄断又有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基本原理,才能深刻把握资本主义运动规律,也才能趋利避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垄断问题的基本理论

1.垄断的产生及其实质。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与垄断密切相关。资产阶级对“社会生产资料和货币拥有垄断权”[1]469,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造成的垄断”[2]219,具体说来,资本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实现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质要求,这决定了资本要不断加强积累,也决定了资本在市场中会互相排斥和互相竞争。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竞争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的交互作用中,论述了资本主义方式必然会造成垄断,资本家总是在不断进行着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并把大量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以加强自己的实力。因为如果不扩大自己的资本实力,资本家就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和吞并。因而,激烈的竞争必然推动资本家不断扩大资本积累的规模,从而越来越向垄断趋势发展。马克思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3]649-650

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两个组成部分。社会资本的积累是由个别资本的扩大来实现的;而个别资本的增大,一方面依靠在竞争中实现的资本集中,另一方面,依靠资本积聚,两者相互作用,使资本总额增大,资本积累加快,最后形成垄断。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单个资本只有积聚到一定规模,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实现对其他资本的兼并,实现资本集中。而集中起来的大资本又会加速资本积聚,增加资本积累的规模。马克思指出,“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规模”[3]688。马克思还说:“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资本……资本所以能在这里,在一个人手中大量增长,是因为它在那里在许多人手中丧失了。这是不同于积累和积聚的本来意义的集中。”[3]686列宁也认为,生产和资本集中会导致垄断,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这种从竞争到垄断的转变,不说是最新资本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4]585“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4]651

垄断的实质是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组织凭借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垄断利润是在流通过程中掠夺已有价值和收入而产生的,垄断资本通过垄断价格来获取垄断利润。马克思分析了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之间的关系,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2]973

2.垄断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等。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股份公司是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原因、实质等问题,“还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额的资本就不是在单个人手中所能找到的……促使对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法垄断权的公司的形成,这种公司就是现代的股份公司的前驱。”[3]343“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急速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人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2]49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组织形式只是改变的资本形式,不可能改变资本的本性,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恩格斯指出,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在股份公司和托拉斯那里,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5]240。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还形成了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因为垄断资本为了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追逐利润,必然要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争夺国际市场,在争夺国际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过程中,各国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它们之间通常会达成协议,暂时妥协,组成国际垄断同盟。列宁指出,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瓜分了国内市场之后,远远不能满足它们日益追求最大垄断利润的需求,于是“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这些垄断同盟就‘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4]631

3.金融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影响。金融资本的出现是垄断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重要特征,金融资本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马克思分析了金融资本产生的原因,他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展,每一单个生产过程的规模会扩大,预付资本的最低限量也会随之增加,所以除了其它情况外,又加上这个情况,使产业资本家的职能越来越转化为各自独立或互相结合的大货币资本家的垄断。”[1]124马克思还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出现在市场上的货币资本,会越来越不由个别的资本家来代表,即越来越不由市场上现有资本的这个部分或那个部分的所有者来代表,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一个集中的有组织的量,这个量和实际的生产完全不同,是受那些代表社会资本的银行家控制的。”[2]413

金融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建立在银行的发展及其新作用上的,首先,随着垄断的发展,银行业也产生了集中,形成了银行托拉斯。列宁指出,“美国现在已经不是9家,而是2家最大的银行,即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和摩根的银行,控制着110亿马克的资本。”[4]606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有关银行新作用的思想:“随着资本的集中和银行周转额的增加,银行的作用根本改变了。分散的资本家合成了一个集体的资本家……极少数垄断者就控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商业业务,就能通过银行的联系……完全决定他们的命运,决定他们的收入,夺去他们的资本,或者使他们有可能迅速而大量地增加资本等等。”[4]601-602他还认为:“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及其集中于少数机构,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它们支配着所有资本家和小企业主的几乎全部的货币资本,以及本国和许多国家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产地。”[4]597由于银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金融资本,列宁也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金融资本的经典定义:“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4]613关于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融合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列宁认为,“双方通过占有股票,通过银行和工商业企业的经理互任对方的监事(或董事),而日益融合起来。”[4]607

金融资本形成以后,不可避免地要控制和掌握资本主义社会,列宁指出,“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4]623

4.垄断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由于垄断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根据垄断程度不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划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处的时代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他们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时期国家垄断的出现和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国家垄断。国家垄断的产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恩格斯指出,“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们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有或没有托拉斯,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5]238-239列宁说:“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在战争的影响下,已经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特别要着重指出一点,就是战争使各交战国遭受到闻所未闻的灾祸,但同时它又大大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把垄断资本主义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

但是,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垄断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保证着整个垄断资本的统治,保证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垄断的本质,“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8]列宁也指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的垄断不过是提高和保证某个工业部门快要破产的百万富翁的收入的一种手段罢了。”[4]605

垄断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列宁还概括了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4]651

5.垄断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开启了世界整体密切联系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和操纵着世界政治经济权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是不一样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程度不高,其统治和影响世界的手段有限,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以炮舰为开路先锋,在全球建立殖民统治,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金融资本建立全球统治秩序的一个重要经济手段,是形成国际垄断的重要基础。列宁指出:“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4]626由于垄断的发展,加剧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和压迫,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生活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资本输出主要是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输出,手段有限,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压迫政策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而是亚洲式的专制制度性质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其腐朽性和寄生性使资本主义不仅仅满足于在经济上分割世界,还需要在政治、军事上瓜分世界,以稳固其经济掠夺。列宁指出,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不过,对金融资本最“方便”和最有利的当然是使从属的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独立这样的支配[9]395。

虽然如此,新殖民主义的那种不是单单进行武力征服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掩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达到控制、干涉与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目的,这种控制和操纵关系在列宁时代就有萌芽。列宁指出,这个时代的典型的国家形式不仅有两大类国家,即殖民地占有国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落网缠绕着[9]398。列宁指出,一国的大金融资本也随时可以把别国即政治上独立的国家的竞争者的一切收买过去,而且它向来就是这样做的,这在经济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并且屡见不鲜[10]。

6.垄断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社会。首先,垄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矛盾,增强了资本主义的计划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11]恩格斯指出:“总之,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12]但是,垄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其负面作用,它增强了对无产阶级的控制和剥削,阻碍了技术进步,降低了经济效率,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民要想摆脱垄断组织的控制和大公司(对于群众的直接福利)的毁灭性影响,将是徒然的,这些大公司从国内战争一开始就以日益加快的速度控制工业、商业、地产、铁路和金融业。美国的优秀著作家们公开地宣布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尽管反对奴隶制的战争打碎了束缚黑人的锁链,然而在另一方面,却使白人生产者遭到奴役。”[13]马克思又指出:“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14]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论述了垄断所带来的寄生性和腐朽性。马克思指出,垄断“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2]496恩格斯指出:“自 1866 年危机以来,积累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但是随着这种积累的增长,食利者的人数也增加了。这种人对营业上经常出现的紧张已感到厌烦,只想悠闲自在,或者只揽一点像公司董事或监事之类的闲差事。”[2]1029垄断的发展也为未来社会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15]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垄断理论的启示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垄断理论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有着重大差异,研究垄断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为指导。垄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广义上讲,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大资本家凭借巨大资本实力,对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生活进行统治,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狭义上的垄断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协议或联合,对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及其价格进行操纵或控制,以获取高额利润。随着资本主义垄断现象的发展,垄断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垄断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所研究的垄断问题是指广义的垄断,而西方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仅限于经济领域,仅停留在对市场组织经济效率的检验上,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正因为西方经济学把垄断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就现象论现象,所以没有什么深度。

马克思主义对垄断问题的研究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而且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垄断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深厚的经济基础,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垄断现象背后所掩盖的深刻的经济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崩溃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通过研究垄断的形成、发展及其统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通过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表明垄断统治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它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通过研究资本垄断发展的新特点,可以判断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探讨社会主义的发生与发展。这与西方经济学在垄断问题上的研究相比无疑要深刻得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为指导,研究垄断问题并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2.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的基本原理,对当前资本主义垄断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对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阶段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深刻把握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应对时代挑战。当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形成并在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着支配和主导地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垄断现象,实质上应以研究发达国家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本质特征,及其力图控制、操纵和影响整个世界的行为和现象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根本。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规模、实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与此同时,全球政治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更加不平衡的境地。美国依靠金融、军事、科技、文化这“四位一体”的霸权,在国际上纵横捭阖,企图主导世界格局,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虽然相对于资本主义一般垄断阶段的发展,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仍是帝国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没有过时,他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只有加强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才能对今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走向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才能未雨绸缪应对时代的风云变幻。

3.要关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中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关注不同阶段的影响方式和特点,趋利避害,正确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每个发展阶段,其影响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支配、控制和剥削落后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自己的“中心国家”地位。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霸权国家有着全方位主导世界的新帝国主义政策,强调多手段综合运用,控制和操纵世界。发达国家的这种霸权主义行为极大地影响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安全,而且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第三世界国家必须树立综合安全观、新安全观。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这些新特点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些新特点,我们必须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以及科技、生态、粮食、能源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牢固树立和落实综合国家安全观。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国家安全建设,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科学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发挥整体合力,实现国家的总体安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65.

[7] 列宁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08.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3.

[9]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0]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5.

[1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24.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96.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3.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46.

[15]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6.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列宁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抉择
人民出版社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