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2015-03-26 16:16孙韵丰
上海戏剧 2015年1期
关键词:戏剧节剧目工作坊

孙韵丰

2014年12月,上海当代戏剧节(ACT)已经圆满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十年间,戏剧节为我们展现了来自全世界四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六十六台剧场作品。上海当代戏剧节的舞台为弘扬当代戏剧创意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展舞台表演艺术视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上海文化事业与产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源起“亚细亚戏剧节”

亚细亚戏剧节起源于日本,最早由日本大阪市政府主办,由日本道化座剧团等剧团承办,每两年一次,过去戏剧节以中日韩三国戏剧交流为主。2004年,该活动在日本大阪和神户两地举行,参加演出的有韩国木花剧团、韩国汉城实验剧团、日本道化座剧团、大阪往来剧团以及来自中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来自三个国家的戏剧专家与学者参加了戏剧节论坛。这一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去的剧目是《卡布奇诺的咸味》。而自2004年起,亚细亚戏剧节正式更名为亚洲当代戏剧季,举办周期由每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并进行轮执制度。2005年的戏剧季演出定在上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则被选定为2005年演出季的承办方。

正是在这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历史机遇下,亚洲当代戏剧季从此便移师上海,扎根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并在生根发芽的四年后正式更名为“上海当代戏剧节”。

放大“当代性”,不计票房

从2005年为期一周的九台剧目展演到如今为期一个月的二十余台剧目展演,从最初亚洲范围内的剧目呈现到如今全世界范围内的剧目呈现,都无不体现出戏剧节工作组的良苦用心。

“当代性”成为ACT的关键词,也成为戏剧节工作组挑选剧目的重要标准。戏剧节旨在不断为国内外观众带来最新颖最前沿的剧场作品,为观众推介各种各样具有时代精神的原创作品或对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目前为止,ACT已上演的当代剧场作品就包括多媒体戏剧、音乐剧场、哑剧、独角戏、肢体剧、舞蹈剧场、现代舞、戏曲、音乐剧、人偶综合、跨界合作、实验歌剧、前卫杂技、意象剧场、摇滚剧场、原创话剧、经典重绎以及儿童剧等,演出剧目题材多样、形式创新、极具创意,较好地诠释和体现了戏剧节的关键词。这些内容风格迥异,在现代主义的主题下被重新诠释的古典与经典,通过戏曲和肢体的表现形式大放异彩的伦理与哲学,以及批判现实的辛辣讽刺,穿越时空的生命舞蹈,陷入情感误区的男男女女之间的相互纠缠与无奈伤害,源于平凡生活与真诚感动的幸福和快乐,都让观众了解到了世界戏剧的多元面貌。

随着ACT规模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极具创意的前沿戏剧作品在戏剧节上陆续呈现,参加国与地区也逐年递增。

当代剧场作品主要通过三种渠道进入到ACT的剧目单中:第一种方式是慕名而来,十年的发展使得ACT在国际戏剧界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吸引了不少剧团、剧组主动申请参加;第二种方式依赖于戏剧节工作组的观摩体验,在国外知名戏剧节展演中挑选剧目,并发出邀请;第三种方式则来自戏剧界相关权威人士的专业推荐,给与邀请。三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往往会遇到“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尴尬,没有挑选余地那也只能“有啥看啥”;后两种方式往往能挑到好的作品,可却也会遇到经费不足无法邀请的窘境。

在谈到举办戏剧节遇到的困难时,ACT总监喻荣军直言不讳却乐观感恩:“遇到的困难还是经费的问题。不过还是感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从第五届起每年都会给我们一些资助,虽然不多,但却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剩下的就靠我们自己拉赞助,总算到今年,票房与支出能够持平,这已经很不错了。”在喻荣军看来,挣票房不是戏剧节的目的,即使戏剧节赔钱也得做下去,面对面进行戏剧文化交流、艺术灵感碰撞才是戏剧节的诉求之一。

十年,戏剧可以改变生活

十年时间,伴随着上海当代戏剧节一同成长的还有一批成熟的观众,他们接受当代剧场艺术,渐渐将戏剧融进自己的生活,这恐怕还与戏剧节工作组的精心策划与努力分不开。

2005年首届亚洲当代戏剧季虽然为期只有一周,但其高密度的外围活动组织却是紧凑而开放。形态各异的工作坊、丰富多彩的演后交流活动,使上海的戏剧观众得以近距离地接触、触摸戏剧真实的台前幕后工作。工作坊、演后交流会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直尝试在做的戏剧互动板块,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此外,首届戏剧季还举行了以“当戏剧拥抱教育”为主题由上海、香港、台北的戏剧教育工作者联合举办的“2005上海国际戏剧教育论坛”。论坛以“戏剧、剧场与教育”为主题,聚焦教育与戏剧的关系,挖掘戏剧的特殊力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社会文化。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澳洲、菲律宾、英国、巴西、丹麦、加拿大等国的戏剧专业人士、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社区工作者以及各界相关人士,在同一空间里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探索性的学习和交流。

2006年的戏剧季,则第一次在上海推出了“公益场”的概念,每一个演出项目都设有一场低票价场,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知道戏剧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就在你身边,可以随时随地让你亲近。自此,“公益场”一直延续下来。

2008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当代戏剧节后,推出“众·戏聚”系列展示工作坊,展现一个在上海舞台难得一见的新生代民众戏剧团体的面貌,让更多的人认识这股蓄势待发的创意力量,十个团体,十种风格,十种态度,十二场示范演出,十二个小时的极限体验。讲者以非职业小剧场艺术家为主,以示范演出、工作坊、案例片段、艺人谈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和理念,同时观赏者也能以参与者身份见证真正属于自己的盛会。这次“一天·世界”的马拉松式展示,必须在一天内完成所有项目,观众凭“戏聚接力棒”入场,在剧场内轮流进行长达12小时的表演和工作坊接力。全天活动以实际行动验证格洛托夫斯基的“贫困戏剧”理论,将目光完全集中在戏剧的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演员与观众身上,让演员和观众打成一片。

各式各样的观演互动形式被保留下来,每一届戏剧节的演后谈都成为观众与导演、演员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艺术家的阐释使观众更好地接受作品,而观众的参与则让戏剧融入了生活,为生活带来美好。 [本文为“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沪学位办【2013】16号)]

猜你喜欢
戏剧节剧目工作坊
戏剧·乌镇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优秀剧目进校园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