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2015-03-27 04:42何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瘀血内科活血

何红

(哈尔滨市靖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何红

(哈尔滨市靖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目的:通过对患有淤血症的患者进行治疗,讨论与研究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某一段时间内因为患有淤血症而住院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体内出现淤血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成因、不同的淤血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选取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他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淤血治疗方法,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中的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共有46例患者经过治疗恢复健康,对照组共有35例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论:活血化瘀方法对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淤血症有很明显的疗效。

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治疗

前言:淤血是人体内的血管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或者本身的原因出现血液淤积的情况,包括离经之血以及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脏腑和血脉中的血液,因为淤血是血液淤积所致,因此,如果不能够及时将淤血散开将会严重影响血液的流通。我国的传统中医对于治疗体内淤血有很多年的研究,而由于淤血对于人体的影响,现代医学对于治疗淤血也有较多的治疗研究,目前医学上对于淤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在治疗时遵循的法则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对活血化瘀方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观察活血化瘀方法和常规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区别。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淤血的形成原因有许多种,而且由于淤血可能会引起很多的病症,包括心悸、胸痹、胃痛、噎膈、腹痛和头痛等等,中医认为瘀血的形成,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或血离经脉而淤积的因素导致。血出致瘀,各种外伤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其他如脾不统血,肝不藏血也会导致出血;气滞血瘀,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或痰饮滞留体内,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因虚致瘀,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脉道失于润,阳虚失于温通,导致血脉不利,血液停留在某些部位造成瘀血;血寒致瘀,外感寒邪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淤积不散形成瘀血;血热致瘀,血热互结,灼伤津液,导致血液粘稠淤而不散导致瘀血。瘀血会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影响心血生成,难以及时消散导致其他病症。病症特点有疼痛,肿块,出血,色紫暗,可出现肌肤甲错,及脉象异常。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中医认为具有止血、活血、祛瘀、通脉、消肿、止痛之效。近代的药理研究报告,活血类药物能够舒张血管,使血流量增加,降低血管阻力,心肌 完全舒张,心脏收缩加强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亦能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在某一段时间内因淤血症而入院的患者100名,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之前对每位患者进行检查,确定每位患者都符合活血化瘀法的治疗要求,找出造成淤血的原因和部位,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1]。

1.2 治疗方法

我国的中医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淤血的成因的不同,以及疾病的轻重主要可以有益气活血法、温经活血法、利湿活血法、清热活血法、补肾活血法、通下活血法、行气活血法、养血活血法等治疗方法,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特有的最适合的症状,由于淤血症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心悸、胸痹、胃痛、噎膈、腹痛和头痛等,在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本次观察中,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的是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吸痰法、抗生素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的显效较快,但是却不能够彻底的根除病因,而活血化瘀法主要包括益气活血法、温经活血法、利湿活血法、清热活血法、补肾活血法、通下活血法、行气活血法、养血活血法等,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得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有10名患者彻底治愈,恢复健康,有20名患者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只是偶尔才会疼痛,有16名患者治疗有效,症状减轻,疼痛减弱,但是容易反复发作,只有4名患者经过活血化瘀法治疗后,症状没有减轻,说明活血化瘀法对这4名患者的治疗无效,因此,在此次观察研究中共有46名患者经过活血化瘀法治疗后有效。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中有5名患者彻底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而且在短时间内疾病不会复发,有13名患者显效,症状和疼痛基本消失,只有偶尔才会有痛感,17名患者的治疗有效,症状和疼痛减轻,但效果较小,但是却有15名患者名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说明该常规治疗方法对这15名患者无效。

3.结论

随着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的不断延伸,广大患者对于此种治疗方法越来越认可,其中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治疗原则,具有脉助通畅、消疲散结之功效。现代中医认为,淤血为一种机体受到损伤后出现的病理产物,若长期间淤血则可对患者的脏腑及气血造成影响,导致头痛、痛经等症状的出现。然而不同淤血部位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有着明显区别,但治疗原则仍应以活血化淤通络为主,正听谓通则不痛。据大量临床研究,活血化淤法在目前临床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骨伤、妇科治疗中可取得的临床疗效,还可在中医内科中达到显著的临床治愈目的,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辨证治疗。而且在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类大都药效较猛,因为在我国的中医中有一句俗话叫做只有下猛药才能够治病根,但是,对于一些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如此猛烈的药性,如果服用正常剂量的药物可能会伤及根本,因此,对于身体虚弱者应该适当减少药量。其次,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大都会坠胎下血,因此,孕妇一定要禁用[2]。

结语: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4],可以治疗许多由于淤血而引起的疾病,但是,由于活血化瘀药物的药性猛烈,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合理用药。

[1]国亚丽,孙洪伟.瘀血和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4).

[2]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血瘀症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1).

[3]李安琼.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08).

[4]江运超.活血化瘀法内科的应用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7).

R228

B

1009-6019(2015)09-0032-01

猜你喜欢
瘀血内科活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