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判断价值

2015-03-27 04:42李坤坤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瘤癌变肝胆

李坤坤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判断价值

李坤坤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判断价值,以及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在临床诊断的价值,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方法:本次收集了60例由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的血清,采用西门子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7-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IP)和胆碱酯酶(CHE)。之后对生化指标与病理学分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的TB、GGT和TBA能够对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做出有效诊断,在这一研究中得到了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被应用。

肝胆管上皮;诊断;临床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的癌症几率不断地增加。然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更是使人们倍受困扰。在1992年,曾有外国的学者研究这一病例,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对于肝癌中的肝胆管细胞癌是比较少见的肝癌类型,但是近几年,人们也发现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其实是肝胆管癌的前期病变,由此可以通过对肝胆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来降低肝胆管癌发生的可能。本次主要对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的判断价值进行研究,获得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使用在临床诊断,提高诊断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的资料

选取确诊为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患者男性32人,女性28人,共计60人,年龄都在24岁到73岁之间。依照病理分为低级上皮内瘤变4O例,高级上皮内瘤变l0例以及癌变1O例。以下是对于所选病人进行的检测。检测时要注意:空腹12小时后才能抽静脉血。并且抽血的前一天,不要吃鱼肉,尽量避免喝酒,这样的话,检查的结果可能会更加的准确。

1.2 方法

把清晨时抽取60位空腹患者的5ml的静脉血液分离血清后进行生化检测,使用日立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TB、DB、AST、TBA、GGT、CHE等血清生化指标,做好对此方面的详细检测记录,并记录数据。将取得数据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检测指标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利用统计学和分析法,做出相应的列表或者利用函数图象进行详细分析。对各项指标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讨论。

2.结果

就以上而言,对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检测指标中TB、DB、TBA、AST、ALP、GGT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程度关系表现为:随着瘤变程度的严重而逐渐增高,而CHE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程度关系表现为:随着瘤变程度的严重而逐渐减少。然而结合临床病理进行检测数值的分析发现,TB、GGT、TBA在不同肝胆管上皮病变中的差异性具有显著意义,如果作为临床诊断依据的话,对患者进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50.O%、60.O%,平均率高达76.7%,由此看出,其结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3.讨论

近几年,肝胆管上皮癌变一直困扰着医学者们,它作为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对于其诊断与治疗的工作一直都倍受关注。尤其是最近,随着肝胆管上皮癌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其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如果不快速进行有效的诊治,肝胆管上皮癌变的发病人数将继续扩增,也就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收到这种病痛的折磨。对于以上分析,我们能结合临床病理进行检测数值的分析发现各项指标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程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此,本人将结合其临床病理诊断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来进行讨论[1]。

对于出现肝胆上皮内瘤变或癌变的原因之一,我们发现是许多肝胆上皮内瘤变或癌变的病人之前都有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还有部分病人做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胆管手术,导致肝组织发炎,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出现了上皮内瘤变或癌变。因此对于那些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还多次进行过胆管手术导致胆组织发炎的人要尤其注意,一定要要求他们做好检查,即时发现是否出现病变,做好及时的诊治。

结合以上病理诊断的结果来对TB、GGT、TBA的诊断进行评价,在低级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对患者进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7.5%,相对而言比较高,而在高级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患者中,对患者进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O.0%和60.0%,相对而言比较低。因此,这就告诉了医护人员在使用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仅仅凭借病人的病理诊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等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出现片面性而导致误诊。如果医生对自己的诊断结果还存在着一些疑问,就应该进行反复诊,一定要保证自己诊断的准确性最大化。不过血清生化指标对于低级癌变的患者还是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因此,在低级癌变的患者中可以广泛使用,保证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肝组织的进一步病变给患者带来的损害[2]。不过,对于高级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患者,医生们除了临床经验,更应该让患者定期进行血清生化检测,以此对癌变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降低肝组织的进一步病变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害。对于以上的分析,希望医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更加有责任感的面对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一个放心的治疗过程[3]。

4.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通过预测来控制肝胆管上皮病理变化做好应对,从而延缓肝脏损害。对于那些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还多次进行过胆管手术导致胆组织发炎的人要尤其注意,一定要做好检查,我们要知道,对于癌变一定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癌症进一步的恶化,才能降低癌症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生活在这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希望相关的医护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以救人为本,做到让患者们更加放心。

[1]黎村艳,陆建国,曹友德等血清生化指标对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预测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76-2777.

[2]李艳春,雷亚丽易红梅等,Ki-67蛋白和p53蛋白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7):823-825.

[3]孙美洲,段立伟,李东复.胆管细胞型肝癌临床诊治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3):213-215.

R181.3+6

B

1009-6019(2015)09-0059-01

猜你喜欢
内瘤癌变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