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有自杀意念的肝癌患者的行为干预

2015-03-27 04:42张庆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意念医护人员肝癌

张庆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61)

探讨对有自杀意念的肝癌患者的行为干预

张庆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61)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确诊肝癌后情绪波动较大甚至情绪反常住院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行为干。结果:通过对有自杀意念的肝癌患者进行干预后,有效消除其自杀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积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自杀意念,值得临床医护人员借鉴。

肝癌患者;自杀;行为干预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乏力、部分患者有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性消瘦、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等表现。患者一旦确诊,恐惧、悲观、思想压力大,有的患者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这样的患者主要有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思维迟缓(肝昏迷除外)、运动抑制的特点。为探讨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本文选自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情绪低落的肝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有情绪低落的12例肝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2例患者均自愿配合医院的调查以及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最小患者年龄20岁,最大患者年龄70岁,中位年龄(42.3±5.2)岁。患者的文化程度主要分布如下:3例大专及以上、2例高中、4例初中、3例小学;患者的职业分布如下:6例农民、2例工人、2例学生、2例其他。

2.护理方法

(1)给予患者健康的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主要是指患者遵从医生叮嘱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措施将某方面对健康产生危害的行为放弃[1]。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配合医生根据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治疗的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经血管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微波化疗和放疗、中医中药等治疗肝癌。根据病情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改善生活质量。

(2)给予理解和情感支持,不要让患者默默承受。确诊肝癌的病人受到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人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医护人员的帮助。护士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应做到以下几点;

(3)基础护理把基础护理做到位是非常必要的:1.首先要使病区成为清洁、美观、安静、舒适、便利的休养环境;2.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等信息,检测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3.保持病人身体清洁舒适,排除有害因素的侵袭,如防止地滑摔倒,保证护理安全;4)给予合理的饮食;5)对重症患者给予合理、舒适的体位,并防止发生褥疮;6)与医生诊断、治疗工作全面配合,医护人员应该有专业的护理技术,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细微之处显真情,医者仁心,[2]能够唤起病人的理解和信任。

(4)心理干预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防止病人产生自杀意念。对产生自杀念头的患者,应留人陪伴,而且陪伴必须有爱心、做到体贴、关心患者,通过与患者的交谈,知道病人最关心、最需要、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全方位解决以及帮助患者,并且还需要积极引导患者与现实生活面对,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需过于忧虑,从根本上促进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得到全面增强。

(5)密切观察加强巡视,防止意外。观察病人的语言、动作和行为的表现以及非语言的情感反应,不给病人机会,防止自杀行为。

(6)寻求患者亲人的帮助和关心,使病人感到世间的美好。

3.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每年有12万患者由于肝癌无法治愈死亡,常见发病年龄在40-49岁之间。近几年,我国肝癌患者的发病率以逐年上涨呈现,发病时间段越来越年轻化。由于肝癌患者在确诊并且接受治疗时,心理容易出现过度抑郁、过度焦虑等负面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心理。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标志,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确认后心理负面情绪发生率高达80%左右,代表大多数癌症患者均心理均出现不良情绪,同时会出现自杀倾向。因此,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情绪得以有效改善,叮嘱患者学会通过其他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还应该通过和患者良好交谈的方式对患者心理活动进行掌握以及了解,实施针对性的鼓励和安慰,提高患者生存愿望以及加大患者的安全感,具体的干预措施提下如下。

3.1 沟通的技巧,情感疗法

有自杀倾向肝癌患者的目的是为了中断意识情感,这时快速建立心灵通道是非常必要的。在面谈时,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建立起一种能够沟通以及可信赖的关系。准确的共情技能、倾听技能、言语反应及表达实施干预。情感的控制是行为形成和转变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候,亲人的陪伴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3.2 治疗方法

对治疗肝癌失去信心的患者,介绍治疗肝癌的方法,打破五年生存率(甚至八年)已经成为事实,利用在我院治愈肝癌的患者实际病例最有说服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减轻病痛

配合医生根据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症处理,减轻病痛。

3.4 寻求帮助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寻求社会的捐助及亲友的帮助,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3.5 自我疗法

患者经历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疾病已认可,在定程度上能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做最感兴趣的事,交一些知心朋友尤其是风趣、有智慧的朋友并保持联系。这样就能避免患者的孤独感。鼓励病人加强社会交往,积极的面对生活。

对于有自杀意念的肝癌患者的行为干预主要是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确保其恢复健康、维护健康、加强健康的行为得到有效提高,根据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相关原因,对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可变性进行全方位了解,通过针对性的对策使患者的相关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医护人员对有自杀意念的肝癌患者给予行为干预,对促进病人康复,恢复社会功能有积极的意义[3]。

[1]王烨源,陈建勋.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年02期

[2]张艳清,张旭平.《解读生死》的解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77-78.

[3]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08.

R322.4+7

B

1009-6019(2015)09-0208-01

猜你喜欢
意念医护人员肝癌
意念机器人(上)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涓滴意念汇成河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