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2015-03-27 11:42尚慧文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竞争力办学核心

尚慧文 高 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056005)

一、全面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作为承载我国高职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有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和其他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特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应由以下诸力构建:

1.凝聚力(精神力)

高职院校必须要在自己多年的办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自己的团队共同信奉并践行于教育教学之中的科学的、个性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这是把一个具体的高职院校团队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有战斗力的整体,从而为实现高职教育的理想而不断拼搏、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应当是“以人为本”、“求真务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超越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体现。因此也可把“凝聚力”称为“精神力”。

2.教学力(特指教师)

教学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的能力。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既有社会就业竞争力,又有社会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是教学力永恒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更应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教学力是高职院校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

3.学习力(特指学生)

学习力强的高职院校,其学校文化也一定很出彩,竞争力也一定强。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一般无必然联系,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也并不表示组织在学习。高职院校在学习力上尤其要强调组织学习、团队学习,学生要在学校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多方面的帮助下,通过学习、实习、实训、思考、实践等环节,最终达到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师生同“学”、师生同“做”、同学同“习”的团体共学氛围。这是高职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体现,也关系到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

4.专业(群)力

高职教育有着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特质,这种特质就决定了联系经济社会和高职院校的纽带是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这种建设主要是指: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群)的设置和不断优化问题;以专业(群)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以适应专业(群)教学需要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的问题。高职院校只有在以上三方面建设中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不同的竞争力。

5.研发力

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较高层次的体现。高职院校研发力的关键在于一定要与社会、企业、行业、岗位密切联系,决不能闭门造车。高职院校要通过研发力的建设,逐步形成知识的积累尤其是人才的积累,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并保持长久不衰的态势,占领他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制高点。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看,研发力恰恰正是目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软肋。

6.管理力

为学生服务,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高职院校的管理应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没有学生,学校就没必要存在了。高职人不论是教师,还是教辅人员,都要全身心关注高职生的成才,更要关注其成长。高职院校的管理力不是高高在学生之上的能力强弱,而是“潜伏”在以学生为中心之下的能力强弱。

7.协调力

从全局看,高职院校的协调力不仅仅是阈于技术层面的,它还涉及到学校具体的体制机制、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文化的嫁接等多个方面。而其突出表现为高职院校是否具备在大系统教育观的指导下与社会的整体协调能力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即整合社会资源和回报社会的能力。

8.影响力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无论在当代还是未来,都必须有勇气走出“象牙塔”并超越“象牙塔”,逐步进入到经济社会的中心,不仅要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服务社会,而且要以其文化的先进性引领社会进步。这就是高职院校一种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丧失这种影响力,也必将丧失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也必将被高等教育边缘化。

9.创造力

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办成思想活跃、极具创造力的高等教育学府,更要努力办成前沿知识、前沿思想、前沿文化、前沿技术的策源地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的创造力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是否具备了独特的学院文化、特立品格、价值观念以及高职院校整个团队追求真理、放眼未来的创新精神,最终形成高端性、前沿性、职业性为基本特征的高层次文化品味和以“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为根基的体制机制。

10.文化力

文化力特指文化的力量,即文化产生的“能量”。高职院校的文化力则是特指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的文化发展和积累所产生的独特的“能量”,即高职院校自身的学校文化对学校全体成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以及对社会及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渗透力、辐射力、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在学校内外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综合力量。其外在表现为具有鲜明特色和鉴别力的高职院校文化。

11.领导力

简言之,高职院校的领导力就是校(院)长吸引人才、人才资源配置、组合建设的能力即让真正的人才为其所在的高职院校出力。领导力体现在能否知人善任,从而形成高职院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核心竞争力。校(院)长要具有识人的慧眼、用人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领导力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影响着上述核心竞争力构建要素生存的可能性。我国高职教育发展30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有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必有一位领导力强的校(院)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真可谓是:教授易得,校(院)长难求!

二、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因素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即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诸多因素中,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学机制的运作力以及办学设施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构成的硬件因素,也可称之为硬实力因素;办学理念、学术文化、制度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等构成的软件因素,也可称之为软实力因素。内部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决定性因素。

笔者认为,软实力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主要因素,硬实力因素相对于软实力因素而言是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次要因素。硬实力因素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和提升,也有可能很快就被淘汰或发生变化,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短效的、次要的因素。而软实力因素一旦形成就会持久发挥作用,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长效的、主要的、根本的因素。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还是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他们在硬实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软实力因素差异明显,因而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有明显的差异。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如何从内部提升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1.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3.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这无疑为高职院校确定了从内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任务措施。

(二)外部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高职教育政策和用人单位两个因素。尽管外部因素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高职教育的政策影响着高职院校能否拥有先进的办学机制体制以及足够的人、财、物。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高职教育构建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影响。

会议认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会议同时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会议强调,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这必将为高职院校构建核心竞争力营造给力的政策支持。

2.用人单位对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道路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这种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设施、实训基地、教学配套设施、后勤保障设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办学理念、师资结构与能力、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学水平、专业贴近市场程度、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素质教育、办学经费来源、校企合作、学生规模、学生就业质量、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学生个人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是否对口、专业基础知识、毕业学校声誉等方面都很关注。这样的关注直接、间接影响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高职院校如果忽略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关注,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就是空中楼阁。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用人单位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对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倾向、理清办学思路、培养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郭素萍,董福香.决定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J].大众科技,2014,(10)

[2]赵志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现状SWOT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

猜你喜欢
竞争力办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