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课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

2015-03-27 14:52雷艳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课作用

论思政课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

雷艳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湖南衡阳421005)

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本文阐述了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论证了思政课引领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作用

《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1]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缺乏理想信念就会思想迷惘,患上软骨病。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国际社会风云变化、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人们价值取向多元的新形势、新情况,探讨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责任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培养青年才能开创未来。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长期巩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坚持,事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否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主体,责无旁贷地落到了高校的肩上。高校是思想荟萃之地,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以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为己任,特别是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抓好思政课这一载体,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团结凝聚在共产党的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始终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二、思政课能够为大学生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实现真学马克思主义

(一)思政课引领大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博大精深,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想学深学透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需要埋下头认真学,花时间下苦功夫学。在思政课上学习马克思主义,时间上有充足的保证,内容上有总体的把握、原理上有专业的解说,方法上有科学的引导,可以促使大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原理,内化于心,丰富理论知识。

(二)思政课引领大学生读原著、悟原理

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在给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福尔马尔的一封信中说道,研读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歧途。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几个时髦的概念和几段精彩的词句,一知半解只会导致教条主义。思政课规定了大学生的必学篇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等,可以促使大学生一篇一篇地研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琢磨原义,用原著和原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三)思政课有教师的专业讲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有一批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思政课教师,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浸淫已久、建树颇丰,有他们的科学授课和专业指导,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也可以及时解决学术学习上的困惑,这是其它任何课堂、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所没有的。

三、思政课能够教育大学生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实现真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解决基本矛盾和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从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行为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历经一百多年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就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趋势,使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相适应,与我们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齐律动,解决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一个有一个现实问题。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重要表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给予理论指导和实际解答,这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一个非常明显的事例就是,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但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也解决了怎么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目标和前进动力。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对于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是舶来品,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同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马克思主义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懈追求,尤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将马克思主义成功移植进中国这片沃土,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也使马克思主义广为中国人民所熟知和认同。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切入点。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掌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体现。正因为中共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四、思政课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实现真信马列主义

(一)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当前,在校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出现全面和深刻的危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进行怀疑和否定,不再信仰共产主义。在这种信仰的混乱中,并没有新的信仰形成,大学生的信仰呈现无目标性和无从性。根据对衡阳市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普通高等院及衡阳财经工业职院、湖南环境生物职院、湖南交通工程职院、湖南科技经贸职院和湖南理工专修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情况的调查,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许多大学生对信仰十分冷漠。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没有信仰的达到36%,而有信仰的仅占28%,没有信仰的超过有信仰的8个百分点,许多大学生对信仰持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态度。二是许多大学生的精神十分空虚。大学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大学阶段是个人提升素质修养、增长知识才干的黄金时期,精神应该是十分充实的。但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缺乏理想和追求,精神世界十分空虚,有的经常逃学旷课,有的沉迷于网络,有的忙于谈情说爱,有的成天无所事事。三是许多大学生人生观出现偏差。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不深,入党的动机不纯。调查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为了毕业以后找个好的工作。四是许多大学生价值观十分模糊。如果说,以前大学生还认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的话,现在的大学生则大多数认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特别是在女大学生群体中,更滋生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思想观念,而且这类思想占据很大市场。

(二)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

分析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原因。层出不穷的社会腐败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和迷茫,收入分配、教育、住房等领域的社会不公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疑惑和不解。二是舆论导向的原因。一些媒体热衷于宣传西方的文化和理论,使得一些西方不良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价值评价的颠倒和混乱。三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体制转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道德失范现象蔓延,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加大了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三)思政课促使大学生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途径

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使命。可以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也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抽丝剥茧地分析,促使大学生廓清思想迷雾,重拾人生信心;更可以促使大学生在灵魂深处坚定不移地相信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具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五、思政课能够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实现真用马克思主义

(一)思政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学与用的结合点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得要领,终将无所得也无所成;如果学用“两张皮”,将成为理论上的巨人,谈起理论一套有一套,却又是行动上的矮子,遇到实际问题就抓瞎,靠喊空口号过日子。思政课当前的改革方向,是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过程中学用相长。

(二)思政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知与行的结合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不能够空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思政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对现实情况进行理性思考,也能够运用一切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从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走自己的道路的实际能力。

(注:本文系2012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项目编号:2012D28;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项目编号:ZJB2013013)

参考文献:

[1]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课作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