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十三五”科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5-03-27 21:34罗星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十三五职业高职

罗星海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湖北武汉 430079)

自从2011年在天津召开全国首届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以来,高职从“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进入“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高职科研作用日益明显、地位日益凸显,贯彻“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给高职科研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谋划之年。为把握好高职科研发展形势,谋划好“十三五”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分析高职科研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分必要。

一、发展机遇

(一)前所未有的职教发展形势给高职科研带来了新春天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深度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国家、政府和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将给高职科研带来春天般的发展生机。

1.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自主创新”“创新驱动”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出台。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6月1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以下简称《建设规划》)。6月23-24日,最高规格、最大规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强调:“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讲话指出:“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要创新培养模式……要改革办学体制……。”2015年4月25-27日,张德江委员长在重庆市开展执法检查时强调: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职业教育法正确有效实施,依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5月10日,以“支撑中国制造 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此项活动国家每年5月第二周举行,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这需要大量研究,必然给高职科研带来春风。

2.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深度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职业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恢复中等职业教育到试办高等职业教育,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提高劳动者文化、技能的层次教育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从普通教育的补充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快速扩张到注重内涵质量提升,从毕业生就业受到冷遇到社会企业普遍看好和欢迎,就业率超过普通本科,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深度前所未有。一是地位认识更深刻。高职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培训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认识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建立创新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二是职责更明确。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三是办学方向更明确。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体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四是理念更深度。学生为本、需求为导;素质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本、术能为兼;专业为本、态度为基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五是改革方针更清晰。创新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十六字方针。六是目标定位更科学。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定位呈现从技能型人才到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转变。七是体系更完善。职教类型教育得到广泛认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国家战略。政府与社会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政府以示范院校建设和骨干院校建设开展专项投入,行业以主干专业建设加强投入,各种质量工作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生均拨款政策的落实,湖北省2014年生均拨款达5000元,预计到2017年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教育增加经费大部分投入到职业教育,社会行业企业也以校企合作、设立奖学金等形式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认识深入和投入加大,必然给高职科研带来春雨。

3.国家、政府和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引领下,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答记者问时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也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特别是要服务好青年就业。二是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四是构建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五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教育部即将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各地方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文件出台频率创历史之最,各职业院校改革实践更是如火如荼,改革创新浪潮不断高扬,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校管理、基地队伍建设、招生制度、专业与课程建设等全方位改革创新,形成了国家、政府和职业院校上下齐动的改革局面。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必然给高职科研带来春花。

(二)前所未有的职教新常态给高职科研带来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新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成为“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之一。2015年2月3日,鲁昕副部长在光明日报文章中,从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速调整、保障改善民生、人力资本素质、资源配置方式、推进依法治国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她要求“职业教育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服务新常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素质。”[2]前所未有的职教新常态给高职科研新要求。

1.高职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技术和素质的新常态,要求高职科研加强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就如何培养技术和素质上加强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要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和学生全面发展“双导向”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岗位和技术活动全过程“双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按照技术和技能“双训练”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实务教育和创新教育“双着力”来充实教学内容,按照技能目标和技术目标“双考核”来规范教学管理,按照技能训练和技术训练“双基地”来建设实训基地,按照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双大赛”来重构学生能力素质,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转变,促进价值链与产业链升级。

2.高职规模稳定期将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新常态,要求高职科研全面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今年湖北高校招生计划数已超过高考报名数,高职规模稳定甚至下滑已成常态,迫使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3],按照高职科研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并以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为重点的基本定位,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着力教育教学研究,促进高职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增速调整新常态,培养大批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3.高职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将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的新常态,要求高职科研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理念,加强就业创业研究。就如何对接需求研究职教特色发展,着力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研究,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序推进城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

4.高职处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互通地位,将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新常态,要求高职科研发挥高职互通节点作用,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中心,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高职与本科对接、试办高职本科、继续教育与培训等研究,在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互通节点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将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5.高职处于职教改革前沿将更加注重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新常态,要求高职科研加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完善多元办学投入机制。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多元投入机制研究,集团化办学研究,校企深度合作研究,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建立和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政府财政稳定投入机制,促进形成社会多元投入机制,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6.高职落实依法治国将更加注重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新常态,要求高职研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形成现代高职治理体系和结构。高职要主动适应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职教法律政策体系的学习研究,充分发挥国家法律政策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强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研究,深入校本治理研究,重视学校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建设,构建高职现代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促进依法管理、规划管理、数据管理、精细管理、民主管理,全面推动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

(三)前所未有的高职创新发展给高职科研带来了新期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职创新发展新形势。在中高职衔接发展全面推进中,2015年,浙江省率先按照“依托高职优质资源、联合本科举办、发放本科文凭、高职院校办学”[4]要求,开展高职院校与省内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试点。这使高职发展的跨界性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连通性更加突出,给高职科研带来了新期望。

1.高职创新发展期望高职科研先行。张高丽副总理在2011年全国首届职教科研工作会议贺信中指出:“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5]刘延东副总理在这次会议的批示中指出:“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担负着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6]明确了职业教育科研的工作定位和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7]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也就不可能推动高职创新发展。高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认可到社会普遍认可,从高等教育补充到不可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无不有科研先行的推动,高职科研地位将会进入“牛市”日益提升。国家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迫切期望有现代水准的高职科研来保障和支撑,只有充分发挥科研先导性作用,不断探索高职发展规律,才能有效推动高职创新发展。

2.高职创新发展期望高职科研服务。高校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特征,也就具有双重职责,高职科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高职创新发展离不开高职科研服务。一是需要科研服务科学决策。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说:“没有科研就没有科学决策,没有科研就没有教育质量。”[8]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策评估的完整的动态过程,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发展研究、风险评估研究,给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和决策依据,才能做出科学决策;也只有科学决策,才能推动高职创新发展。二是需要科研服务教师成长。高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教师,只有教师水平和能力提高了,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科研对教师而言可以起到练脑子、强身子、跨步子、学路子、活法子、留本子的作用和效果。教师要增厚理论功底、把正育人方向、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改进育人方式、增强育人本领、强化自身修养、完善教师人格、增加幸福指数无不需要科研,科研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三是需要科研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职的中心工作,高职科研必须服务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通过“顶天”研究,掌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动态,不断探索职教人才培养规律;通过“立地”研究,不断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制度、模式、方法、途径。四是需要科研服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鲜明特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科研要开展集团化办学研究,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密切产学研合作;要走进生产一线寻找技术应用课题,联合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开发研究,在科研服务中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增强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需要科研服务区域经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高职科研要培养好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3.高职创新发展期望高职科研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确定了高职院校在该体系中的作用是传播知识文化和培养技术技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职创新发展,也就需要科研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教法律制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创新、依法治校治教创新、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理论创新、职业教育标准创新、高职育人方式方法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信息化校园建设创新等,都需要科研创新来推动。高职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科研创新的内涵,找准自身的定位,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着力技术开发,围绕生产和技术应用开展教学科研,在校企合作中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吸引企业参与,促进校企共同推动高职创新发展。

4.高职创新发展期望高职科研指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高职创新发展实践必须要有科研指导。要用一流的高职科研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专家主要进行职业教育宏观战略研究、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国际对比研究,对地方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研究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指导高职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地方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专家主要进行职业教育国家宏观战略政策实施办法和地方战略政策研究,特别要重视地方特色实证分析研究,以指导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创新发展;各高职院校主要进行职业教育国家和地方政策落实研究,特别要加强高职学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和学校校本研究,通过学校战略发展、制度模式创新、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指导学校科学发展,指导高职教育工作者科学育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要广泛开展合作研究,指导校企深度合作;高职教育工作者,都要成为研究者,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加强案例研究,以科研指导育人创新。

二、发展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科研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高职科研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要求高、任务重、基础薄。

(一)要求高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给高职科研提出了高要求。《决定》总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为此,《建设规划》提出要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0]。作为职业教育中坚力量的高职无疑要发挥核心推动作用,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要求高职科研要发挥基础性、保障性、主导性作用。职业教育新常态给高职科研提出了高要求。要求高职科研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新常态、开拓新境界、树立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突破新难点、实现新跨越。高职创新发展给高职科研提出了高要求。要求高职科研先行、科研服务、科研创新、科研指导,在研究中发现规律,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在科研服务中提高水平,用高水平科研推动高职创新发展。行业企业发展给高职科研提出了高要求。要求高职科研加强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研究,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发挥“人才库”和“智力库”作用,提高教育与培训质量,提升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有效推动行业企业科学发展。高职学院自身发展给高职科研提出了高要求。科研者强则校强,科研者弱则校弱。各高职学院“十三五”都将把高职科研看作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引擎,致力于“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办学质量”,要求加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和科研队伍建设研究,坚持专业研究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实现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坚持校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学院事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更加注重科研质量,实现学院科研项目上档次、科研成果上水平、科研奖项上等级,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如此高的要求给高职科研带来了研究能力的挑战。

(二)任务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1]为此,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职教科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个“加强”的重点任务: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研究;加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加强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12]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十三五”职业教育中心任务,十个“加强”依然是高职科研重点任务,高职院校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推动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加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14];加强技术开发研究,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扩大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等也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如此繁重的任务给高职科研带来了研究担当的挑战。

(三)基础薄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召开,高职科研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对高职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仍显不足,摆不上位置,缺乏统筹规划,重教学、轻科研现象依然存在,科研也存在着“两张皮、一盘沙、独角戏”现象,[13]与蓬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相比还相对滞后,研究基础还相对薄弱。一是科研机构体系不够健全完善。从湖北省高职院校来看,占全省1/3的国、省示范院校都有独立设置的科研处,但人员配备从3人到7人不等,其中独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并有至少2人以上专职研究人员的院校极少,多数与科研处一门两牌,无专职研究人员;占全省1/3的高职学院只设有科研处、无研究所,且人员配备在3人以下,仅能维持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还有1/3的高职院校没有独立设置科研处,其科研管理职能有在教务处的、有在办公室的、有在后勤处的、有在实验中心的;建立了完整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和科研机构体系的学校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二是科研队伍数量不足。高职偏研究型教师较少,科研创新团队很少或没有形成,缺乏研究合力,研究能力薄弱,有待着力提高。三是研究机制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研究机制还没真正形成,企业很少参与教育研究,高职教师常常是“就教育论教育”,缺乏问题意识和实证研究,高职科研还不能很好地和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紧密结合,研究缺乏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多数学校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加强了科研绩效考核,但是促进教师主动研究的机制还远没有形成,除少数教师能根据工作中的问题主动开展研究外,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完成科研基础绩效分和对付职称评审的水平上,科研质量水平急需提高。四是国际科研合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按照课题组成员、研究经费来源、研究资源以及研究成果发表和应用的国际化要求,面向社会实际需求,与国(境)外友好院校专家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科技服务,很少有高职学院达到要求,还得加强推进。五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十二五”时期,在全国职教科研大会的推动下,各高职院校都逐步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投入比例制度规定要求,更没有国家的制度规定要求,科研基础好的高职院校通过科研发展规划提出经费投入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体情况经费投入仍偏低,经费增减具有随机性。同时,高职院校还需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加学院科研基金,缓解科研经费不足的困难。高职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给高职科研带来了建机构、强队伍、活机制、重合作、增投入,上水平的挑战。

[1][3][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N].光明日报,2015-02-03.

[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Z].浙教高教〔2015〕40号.

[5][6][8][12][13]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特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特刊:5-51,7,35、7、10.

[7]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1-4-24.

[10]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5年)》[Z].教发[2014]6号.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4]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Z].

猜你喜欢
十三五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