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2015-03-27 22:25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周 亮

(湘潭大学 历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周 亮

(湘潭大学 历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深水期、攻艰期和风险期。各种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危机,特别是对于文化产业这样的创意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如何界定、识别、评估文化产业发展风险不仅是确保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和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决定对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风险理论研究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意义

风险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主要用于对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制度和价值理念进行反思和批判。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1]这是我们研究应用风险理论最好的价值阐述。风险理论于8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对我国现代社会秩序进行理论上的观察和审视,没有应用到具体产业形态风险对策研究上,特别是对文化产业发展风险和风险防控的实践研究上。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否认风险理论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美国学者Hesmondhalgh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有着特殊高风险性的行业。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消费者对文化商品的主观评价是多变且不可预测的,这为我们构建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提供了借鉴。我国学者将文化产业风险归结为政策环境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技术风险,市场运营风险及财务管理风险等多方面风险,并从风险能否给承担者带来收益、风险发生范围、风险程度、风险构成因素等方面对风险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国家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学者苏文力、刘彦武等认为文化产业虽有高收益,但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需要投资者、运营者和管理部门保持清醒的头脑。

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中央明确文化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后,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对文化产业的依赖性,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定位、战略选择、制度安排、支撑体系、发展环境等所带来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构成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与潜在威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探讨文化产业发展风险,准确界定风险等级,努力进行风险评估,合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和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能极大的丰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实践上,加强风险防控是确保我国文化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加深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研究,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法律支撑和实践支持。

二 加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风险认识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深水期和攻艰期和危险期。“艰难和复杂的社会转型,使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造成了更为广泛、复杂和突出的种种社会风险。”[2]这种社会风险当然也包括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是指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引起的产业发展的内在不确定风险和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贝克认为,“‘风险’本身并不是‘危险’或‘灾难’,而是一种相对可能的损失、亏损和伤害的起点。”[3]风险可能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危机。因此,加强对文化产业风险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风险对文化产业风险管理进行过有针对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事实上,任何风险控制的难易程度都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风险控制的难易程度,将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等级主要分为在控风险、能控风险和难控风险。

(一)在控风险

在控风险是可以提前预知并能提前控制的一种结构性风险,这些风险的典型性是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可以随时去执行。做好了,就没有风险;没做好或做差了,风险就来了。我们称在控风险为三级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等。

1.法律政策等制度风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法律和政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所带来的产业发展风险。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较多,法律也有一些,但总体而言,这些法律要不就是单项法律,要不就是分散在其他的法律法规中。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产业,包括的行业众多,单项法律的局限性不能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所有问题。而政策的多变性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制度风险。

2.技术风险。文化产业是典型的创新型、创意型产业,其快速发展不仅依靠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更依赖于现代产业技术的更新(如媒体传播技术手段、产业发展评估)。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技术不成熟,在产业数字化、电子化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文化产业技术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关联产业发展失败的可能性。

3.人力资源风险。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2005年4月在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揭幕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一个需要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的弱势产业,在其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和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人才的匮乏问题。目前,缺少文化产业的各类人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尽管这些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离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4]我国文化产业人才文化层次偏低,专业化和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从业人员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和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所带来的人力资源风险。

(二)能控风险

能控风险是可能预知并基本能提前预判的风险,能控风险的典型性在于我们可能预知,但也有可能预知不到,即使预知了我们也不一定能控制。这种提前预判难以准确和全面把控,有时往往会转变成难控风险。主要包括管理风险、投融资风险等。

1.管理风险。管理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集中性发展导致的市场垄断性障碍没有根本消除,一部《反垄断法》没有能解决市场垄断的风险,更不能解决文化产业这种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再加上政府对文化产业资源的不健康配置诱发的企业不良博弈所带来的发展隐性风险,必然加重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风险。

2.投融资风险和资本运作风险。我国目前实行的主要是国家投资或国有企业投资模式,虽然风险小,但易造成资源垄断性经营,阻碍文化产业市场形成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效应、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而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将增加文化产业发展资本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三)难控风险

难控风险是难以预知或者根本不可能预知,且即使预知也不可能由企业等加以控制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典型性在于面对风险,作为企业可能无能为力,我们称之为一级风险。这种风险是文化企业不能控制的风险,是企业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1.政治风险。国际文化贸易不平衡和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冲突必然加剧文化产业发展对国家政策性保护和路径选择的依赖性,从而造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性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又必然使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空间变数莫测。

2.经济发展风险。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使得整个社会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加剧,这必然会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易波动性增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动荡风险,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加深我国文化产业对国内外经济的依赖,这势必要求能长期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3.市场风险。在我们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成份复杂,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追求多样化,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猜忌与隔阂,极大地妨碍着社会信任的确立,刺激着各种纯粹自利的短期行为。很明显,这种情形是非常不利于防范社会风险或控制风险危害的。”[5]我国文化产业行业众多,市场主体多元化,且国内市场不成熟、产品供应需求难以预测、产业链不完整带来的市场波动、竞争加剧和国际文化产业不平衡竞争等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系数。

三 科学构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

风险意味着危机。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6]马建珍认为,危机是指社会遭遇严重天灾、疫情,或出现大规模混乱、暴动、武装冲突、战争等,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7]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风险,准确应对危机,合理构建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提高风险意识和鉴别风险的能力

风险往往是基础性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的,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机遇或灾难,是危机的前奏。尽管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必然导致危机,但危机基本上都笼罩在风险之下。因此,提高风险意识是进行风险防控的基础,是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安全保障的前提。风险意识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风险的完全无意识,即根本意识不到风险;二是过于自信的风险,即对于风险所造成的危害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对于风险控制和风险识别都是极其有害的。风险控制是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分析,实现用最合理的方法管理风险,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利益最大化。而风险识别是从错综复杂的风险关系中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通过全面分析它们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严重程度,从而为评估风险等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风险评估是对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的风险可能性评估,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风险方法来估计和预测文化产业发展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加强风险教育,合理评估风险是在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弥补的全过程。因此,合理评估、衡量风险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弥补产业发展效应缺陷和整合现行产业发展管理手段的现实需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旦风险变成现实,其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的管理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保障产业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发挥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

“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使文化市场在价值规律、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文化市场的市场分工和市场运作,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确保市场统一、公开、公平和公正”。[8]这有赖于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然而,当前,我国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机制不顺畅,政策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就要着力培育各类文化市场,积极促进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文化市场主体的作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要求政府积极转变职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弥补市场机制所带来的盲目性、滞后性和破坏性。要通过多主体的风险责任转移,实现风险控制的多元化和灵活性。政府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要制定好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相协调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监督和评估风险,为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和建立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积极建立和逐步完善文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市场化运作规则为引导,坚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除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构建文化产品高效运转的现代流通渠道体系。同时,我们要充分认清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严格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规划,促进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增长极核心的产业结构和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增长极的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才能推动与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文化产业跨文化交流风险防控能力

推进文化产业跨文化交流,要树立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的理念。要有积极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面向世界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手段。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就必须鼓励文化和文化产业机构积极参与海外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通过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管理经验,在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立足本国传统文化,发扬走出去精神,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开拓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和完善发展的产业结构。政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行更加灵活、宽松、自由的文化贸易政策,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扩大文化产品出口,使我国文化产品更直接地进入国际文化市场。同时,要保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安全,就要克服文化霸权主义,了解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规则,争取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话语权,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设置文化产业发展的安全底线,努力建立平等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秩序和新格局。

(四)加强资本运作风险研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我国文化产业要顺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流,就要坚持“走出去”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狭隘理念,不断强化文化产业改革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增强资产运作的影响力和决定力。“全球一体化可能导致经济强国转嫁乃至输出危机,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分解到各个国家来分担。”[9]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息息相关,特别是对金融市场不健全,在国际市场根本没有发言权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来说,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我国金融的国际地位低,更容易受世界金融体制的影响,从而使我国文化产品市场交易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文化产业属于创意性产业,面临的风险大,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业资本力量,建立共享盈利、共担风险的资本运作体系,为不同性质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拓展最大空间,努力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无缝对接。风险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各风险主体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从而有利于化解风险所造成的危机。事实上,在2010年4月,央行、证监会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体现了文化与资本、文化企业与政府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双赢价值追求。通过建立投资风险基金、风险贷款、投资保险等业务,规范文化产权交易,完善风险评估机构,建立风险规避机制和风险救济机制,为我国文化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背景下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营造更为宽松有利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1]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

[2] 吴忠民.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220.

[3] 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44.

[4] 丁 伟.在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上的讲话[EB/OL].http://www.zhuoda.org/ Bbs/getMsgs.jsp?t=5328&p=1,2010-06-11.

[5] 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4.

[6] Rosenthal Uriel,Charles Michael T.ed.Coping With Crises: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 s ,1989.

[7] 马建珍.浅析政府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3(5):48.

[8] 周 亮.论湖南文化产业非均衡发展策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69.

[9] 蔡志强.社会危机治理——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9.

Study on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ZHOU Liang

(Department of History,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China is now in the key and risk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all kin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facing great risks,even the crisis,especially the pillar industries like the that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national economy.Therefore,how to define,identify,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risk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risk;prevention mechanism

2014-06-18

湖南省软科学计划立项项目“基于经济转型的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2013ZK3022);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2012年课题“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控制机制研究”;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项目“湖南经济转型背景下提升广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14C1100)。

周 亮(1978-),男,湖南浏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F269.2∶G124

A

1671-1181(2015)01-0023-05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