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探析

2015-03-27 04:59燕,王
关键词:视阈大众文化价值体系

张 燕,王 萍

(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20;2.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动向对整个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因此 ,在网络文化视阈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一、网络文化视阈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网民、特别是手机网民增长较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发布《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网民达到6.32 亿,其中手机网民5.27 亿。从学历层次上看,当前高中以上学历网民达到90%以上[1]。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大学阶段正是其人生观价值观逐渐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关键的时期[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在给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带来正面引导的同时,也传递着一些负面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面临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大学生如何辨别?如何选择?如何避免出现价值观的迷茫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离?这是我们当前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当前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解决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问题。近日,笔者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发放“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20 份,回收率93%,调查对象男生170 人,女生250 人,所占比例为40.45%和59.55%。其中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样本所占比例为20.91%、20.91%、44.09%、14.09%。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产生迷茫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西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从接受进而盲目崇拜,进而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产生怀疑、否定,产生理想信念的迷茫。在问到“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共产主义的信仰如何”时,12.73%的同学认为得到加强, 26.36%的同学认为开始动摇;20%的同学认为严重弱化;而40.91%的同学则认为这个问题不好说(见表1)。

而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看法”上,42.15%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必将更加繁荣;32.25%的学生认为面临困难但必将继续发展;而也有9%的学生对未来发展没有信心;更有16.6%的学生则认为不好说。

表1 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共产主义的信仰如何

表2 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看法

(二)部分学生价值选择出现困惑

网络的频繁使用,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着严重的冲击,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出现困惑。这种困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价值选择的无所适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存在折中的问题。如问到在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上12.73%认为要大公无私、一心为他人;39.45%选择为他人的同时兼顾自己,42.5%认为要利己不损人就可; 5.32%的人选择损人利己(见表3)。

在问到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时20.24%的同学选择拥有较多的钱,可以无尽享受,72.27%的同学选择在一定经济能力的基础上,让自己生活好一些,有的同学在选择拥有“拥有较多金钱,可以无尽享受”的同时也选择了“精神生活最重要,物质生活无所谓”,在其他选项上也有重合。这些价值取向不同的选项的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摇摆,价值观上的困惑。

表3 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表4 您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二是价值选择中的被动性和从众性。在对“一件事情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您周围的人都认为是对的,您的内心认为不对,这时你会持什么样的态度”问题的回答中,22.4%的学生选择赞同他人,错了也没什么关系;25.10%的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勇敢的说不、38.5%的人表面上说对,但是内心保留意见;14%选择其他(见表5)。

表5 一件事情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您周围的人都认为是对的,您内心认为不对,这时你会持什么样的态度

以上选择可以看出,虽然有25.1%人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屈从了社会或他人的看法,表现出明显的被动型和从众性。

(三)部分学生理性精神表现缺失

“理性精神包括寻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价值理性的永恒追求精神、理智冷静的社会批判精神等等。”[3]一直以来,理性精神都被视为人的精神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大学作为培养精英的地方,理性精神应该是其对大学生培养的重点。但理想精神在网络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下表现出一定的缺失。其一是对网络过分依赖,缺乏自主分析的能力。调查显示,在问到“如果你在学习或生活中碰到不懂的地方,你第一反应是”时,85.6%的同学选择第一时间到网络上去搜索。网络信息的增多,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思维对网络产生依赖,产生惰性。其二是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为理想主义价值缺失,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据我们调查显示,38.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是方法技能型的课程,32.6%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应用性课程,而思想政治课程排在最后,只有5.43%的学生做出该选择。而对入党动机的选择上,43.21%的选择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希望能对自己有帮助,16.82%的人则就是为了毕业时找工作对自己有帮助。

(四)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显现矛盾

大学生是接受教育较高的一个群体,从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道德认知,但是随着多样化的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原有的较高的道德认知也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缺乏道德修养的行为。如在调查中,我们问到“对网络交往中,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的看法时,50.91%的学生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见表6);但在问到“您觉得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吗”这一问题时,则有53.18%的同学认为自己只是一般规范(见表7)。有数据调查显示,有78.5%的同学反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但是又有46.1%的同学在考试中有过不诚信的行为、在论文写作中有过抄袭的现象[4]。而有的大学生则在心底认同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品格,也要求别人应该高风亮节,但是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相冲突时,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则表现出道德认知和个人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性。

表6 您认为在网络交往中,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

表7 您觉得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吗

三、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路径选择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相对于成年人稳定的价值观,大学生的价值观仍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也为我们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目标,积极探寻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路径。

(一)加强文化引导,构建网络先进文化

1.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新空间

必须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空间、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方式,使其和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相结合,采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自身”的原则,采用大学生喜欢接受的话语体系,用生动的案例、鲜活的事实、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传播。如制作电子刊物、举办网络文化活动、制作网络视频等,将图文并茂、活泼多样的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有效结合,以多样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方式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在其中受到教育。

2.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新发展

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必须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网络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晓度逐渐降低。大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只有23.5%,对中国历史的掌握也较为薄弱,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几本史书的了解的调查中,23.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全部了解的只有3.9%[2]。在当前网络文化的视阈下,我们应该吸收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更应该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使其具有新的文化样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网络的方式,通过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中成为大学生主动的选择,使其在网络的空间中得到新发展。

3.丰富优秀外来文化的网络新内容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冲击着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构建网络先进文化时,我们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如何选择外来文化,这对我们网络先进文化的构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当前开放的网络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对外来文化采取隔绝、封杀的态度,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借鉴吸收其优秀部分为我所用,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使其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提升和发展,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外来优秀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构建网络先进文化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保持文化的独立的情形下,借鉴和超越外来优秀文化。

4.培育大众文化的网络新理性

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大众化的发展。当前,大众文化在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市场,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大众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大众文化在其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但大众文化的盲目性、娱乐性、功利性及模式性等极容易将大学生推向功利化、平庸化及同一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其在能为大学生精神带来愉悦的同时,也能对大学生理性精神的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选择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网络先进文化时,我们要加强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赋予大众文化以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大众文化脱离低级趣味,改变庸俗的一面,通过其使命感、责任感的增加提升大众文化理性精神;同时,深入挖掘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将主导文化严肃的意识形态寓于大众文化之中。

(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先进的网络文化还必须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才能发挥教化和塑造人们品格的作用,因此,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中还必须要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1.弘扬主旋律

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确的舆论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网络舆论中,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采取各种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舆论中反复出现,并发挥主导作用,使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2.承认多样性

当前,网络舆论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承认、接受并宽容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同时,更应有自己的底线,在立足底线的情况下,兼顾多样,并将多样化的网络舆论引导到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指引的方向上来。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讨论舆论热点,用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大学生们关注的舆论热点引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方向上来。

3.发挥“领袖”作用

网络虽然打破了身份、地位的限制使人人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一些“领袖”的言行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依然深远。我们必须发挥“领袖”的作用,在面对有争议的问题时,“领袖们”能够发表一些正确的、视角独特并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使网络舆论走向正确的轨道。对于大学生中网络舆论的引导,我们同样要发挥网络“领袖”的作用,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以邀请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学生们喜爱的老师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领袖”,用学生们喜欢的语言、喜爱的方式进行交流,将学生的观点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邀请学生们喜爱的老师加入学生的网络“易班”,成为“易班”班主任,使老师和学生在“易班”中就各种问题进行交流,取得不错的效果;二是在学生中培养一批学生骨干,使其成为“领袖”,发挥朋辈精神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教育引导,形成价值观导向的教育机制

网络文化视阈下,要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真正使网络先进文化成为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就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形成价值观导向的教育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统一意识

网络文化的丰富,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上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挑战了教育者的权威。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原来的填鸭式的、严肃的、刻板的教育再也不适用于当前。与此同时,处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学生,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更强,如果还采取强硬的灌输极易激起大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应变价值观教育为价值观引导,变一味的说服教育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与大学生站在同等的地位上对大学生的观点、思想、行为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承认并接受我们的思想和观念。

2.丰富载体,占领阵地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一是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当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上,高校均建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学校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这些网站都发挥着单兵作战的作用,无形之中分散了教育的效果,也牵扯了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精力,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应整合力量,设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站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二是要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严肃的、枯燥的话题,在进行教育引导时必须要赋予其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3.疏导结合,强化自律

网络的虚拟性使“他律”对大学生作用进一步减弱,但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得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要疏导结合,强化大学生自律。主要有:一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教育的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设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版块,并将网站及版块交给学生进行管理,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老师的信任下放手去做,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对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大学生在多样的选择中能够坚持正确的选择。

4.开展教育,规范行为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治意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和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正确使用网络,树立良好的网络心理;二是开设相关的网络道德、网络法规的课程。高校应该重视网络道德、网络法规教育,从低年级中就开始在学生中进行普及教育,使网络道德、网络法规深入人心;三是建立优秀的网络,通过优秀网站将学生吸引到网站中来,并通过优秀网站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法规的教育宣传。

(四)加强互动引导,形成联动思维

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中要形成联动思维,加强互动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引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主体上的联动

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必须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人的联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于社会来说,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中,要建立以主导文化为引导的社会文化引领机制,使主导文化成为人们文化的第一选择。对于高校来说,首先是要形成对价值观导向的正确认识,重视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其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形成网络文化视阈下的价值观引导机制;对于家庭来说,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给予大学生正面的信息,父母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动孩子,使孩子在家庭中树立良好的规范意识。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要具有自律意识,以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规范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学校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在价值观引导中,各方主体要加强联系,形成互动,特别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共同配合,形成联动思维。

2.网上和网下的联动

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不光应有网上引导,也应该有网下的引导,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网上的引导,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前文中提到的建立有吸引力的网站、邀请专家、老师在线与学生交流、通过qq、飞信、bbs、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实时交流等,这些方式对于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确实有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夫还应该在网下,网络只是一种教育工具,我们在网上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在实践中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使其对社会的认识从现象升华到本质,从社会实践中感受到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注释:

(1)摘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吴小英.论加强大学生理性精神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0).

[4]沈鸿银,刘永根,李幼平,舒福玲.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对策与建议[J].广西大学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视阈大众文化价值体系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