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

2015-03-27 08:18张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装饰画品格小学

张莉

摘 要:小学生的手工装饰画活动是一种学生特感兴趣的活动,他们都喜欢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在手工活动中得到创新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能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养成合作创新的良好品格。

关键词:小学 装饰画 创新 品格

对一位艺术创作者来说,必须具备高度的修养,必须具备创造的品格。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创新品格最好的时期,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其能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创作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笔者是从小学生装饰画活动几个方面来尝试的:

一、激发兴趣,创造品格培养的基础

我认为小学生的创造品格要在手工装饰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重要的,要利用各种多钟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多学多问,兴趣广泛,在装饰活动中互相帮助,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乐于创造。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帮助。

1.新“鲜”起步

小学的低段的孩子们刚踏进校园,什么东西在他们的眼里都是新鲜的,所以这个时候就我们老师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手工活动中让他们凭着这股新鲜劲玩起各种不同的材料,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各种花色的布片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较容易得到的材料,可以说每个人家里都有各种各样废弃的布片,那我们可以作为一种创作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利用布片去拼剪从而贴出各种简单的小动物、花草等等。在孩子眼里每块布片的颜色都是漂亮的,而拼贴出的动植物因为布片花色纹理的不同,又极具观赏性,从而不仅增加了低段孩子创作的热情,又增加了其趣味性,孩子自然乐在其中。

还要让孩子学会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在手工活动中,小学低段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能力强的完成作品之后就自豪的展示自己的作品,会在能力弱的孩子们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去鼓励他们学会团结合作,不管是材料上也好还是最后的成品都要懂得与伙伴交流共享。还有些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信心,干脆坐在那里不动,有的胆怯的孩子还会哭鼻子,这个时候就要鼓励他们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努力去尝试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再造重组,一物多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快“乐”延续

到了小学中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观点和做法也都不一样了,他们在手工装饰活动中会通过和同伴的合作来满足自己的快乐。有时候一个美术作品他们都会凑在一起商量好一阵子,然后再动手,从他们讨论时候的样子能看到他们的兴趣是多么的浓厚,作为老师这个时候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凑热闹,跟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合作,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友好合作的好习惯。

3.重“组”提升

到了高段,孩子们就更有主见了,老师可以有选择性给学生看些成人装饰画作品,也可以是一张画里有各种语言形式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常见的和不常见的材料所创作出的作品,体会到不同质感的画面,教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给予一些讲解。比如肌理语言上是通过怎样一种方法来进行创作的,就像纤维类的装饰画,用最普通的毛线来进行创作时可以用到“编”,“剪短重组”,“拉丝”等语言手法来进行创作。不仅开拓了他们的创作思维更使得他们的创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装饰活动中,他们也就会有目的地进行装饰,而不是盲目地操作,他们会积极动脑筋,他们会在创作中结合老师给他们欣赏过的作品和介绍过的语言各种语言手法想象出平时接触过的东西和见识过的东西,然后加以借鉴和改编。

二、尊重年龄,创造品格培养的依据

培养了兴趣后就应该想着给他们提供材料了。在我们给孩子提供手工装饰的活动中,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各学段的能力范围,不同的年级阶段可以准备不同的操作材料,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材料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除了以上列举的布片以外还可以是豆子、石头、树叶、泥塑等等, 让孩子在石头制作、泥塑、沙画的过程中,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拼一拼、变一变促进其创造性的发展。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他们准备材料时应考虑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创作能力。一般以孩子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来进行装饰活动,比较适合他们的想象发展。比如一些废旧报纸,树皮,蛋壳,毛线,纸绳等等都可以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创作素材。

三、鼓励创作,创造品格培养的源泉

学生品格的创造在手工活动中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创造过程中我们要让他们自己创作,在活动中教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发挥了较好的主导作用:欣赏、鼓励、指导、提升,并贯穿于活动始终。

1.材料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特别是一些老师和学生都很难想到的但是生活中又很容易找到的材料。在他们选择材料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主能力,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每一次创演之后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想象、协商、改编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教师发挥欣赏者、鼓励者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演。能够在面向全体的同时,照顾到个别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表现中的闪光点,从动作、内容、情感的表达方面加以提升。我认为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就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有效支持。

2.形式的“多样性”

鼓励学生创造画面的多样性,在选择了材料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画面与材料的对应性,什么材料适合什么画面,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以至于不会形成牛头不对马尾的感觉。然后再利用选定的材料运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创造。教师应鼓励孩子尝试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画。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每个学生相互模仿,使得每个人的画面都看上去差不多,或者非常的单一。比如说选中的是“纸绳”这一材料,那教师可以先介绍给学生运用多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搓,编,叠加等制作语言的手法来创作出不同的语言,从而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形成其多样性的画面效果。在进行手工粘贴中,通过学生手脑并用、制作语言、剪、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创新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他们在品格上的创新。

学生的创造品格是在创作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相信通过每一次的合作和每一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对生活的情感交流,孩子们在手工装饰画中的创新品格在不断的提升,这就是学生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参考文献:

[1]李泽厚 《美的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2]邬烈炎 《装饰语意设计》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浦江县实验小学 浙江金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装饰画品格小学
装饰画
与克里姆特一起画装饰画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创意十足的装饰画
玩转装饰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