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观察

2015-03-28 00:46吴小清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增殖性米特肾炎

吴小清

(安钢职工总医院内科 河南安阳 455004)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它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部分患者伴有低补体血症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常规主要以基础治疗为主,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近年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80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钢职工总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46.9±9.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46.7±9.3)岁。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饮食、血压控制,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脂、抗凝以及改善患者肾脏循环等治疗。实验组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44)500 mg混合5%葡萄糖溶液250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治疗前3 d每天口服来氟米特片(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75)50 mg,早30 mg,晚2 mg,每天2 次,3 d 后每天口服 20 mg[3]。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实验室指标部分异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实验室指标 实验组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x±s)

2.3 不良反应 实验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出现7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又被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增多等,50%以上患者伴有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案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研究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至关重要。

近年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广为使用,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激素是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使用较多的药物,该药物能够快速诱导疾病缓解,有效防止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药后药物能够有效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抗炎作用[5]。免疫抑制剂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药物,常见药物主要以来氟米特为主。该药是一种低毒的异唑类免疫调节剂,可抑制二轻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多环节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且还能够有效抑制T、B淋巴细胞的活化,减少抗体的产生。该药能够有效促进Th1细胞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于Th2细胞来说,该药物则能够促进其定向分化,减少单核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聚集[6]。临床上将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两种药物联合起来治疗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效果理想,能够发挥不同治疗作用,达到优势互补,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且这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本文结果显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法,肾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1] 吴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09,28(17):164-167.

[2] 张亚莉,姜莎莎,冯婕,等.特发性膜性肾病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5):640 -643.

[3] 陈伟,黄燕林.198例肾病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7B):1797 -1798.

[4] Pannarale G,Carbone R,Del Mastro G,et al.The aging kidney:structural changes[J].J Nephrol,2010,23(Suppl 15):S37 - S40.

[5] 郭海燕.超声评价慢性肾病的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638-635.

[6] 梁红.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检测的重要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390 -391.

猜你喜欢
增殖性米特肾炎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四元数矩阵方程组的η-厄尔米特解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