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的分型及危险因素比较

2015-03-28 00:46刘小双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分型危险脑梗死

刘小双

(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濮阳 457000)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在于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缺氧、缺血导致了脑软化或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1]。脑梗死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低病死率[2]。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也有着巨大的差异[3]。本研究选择1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疾病分型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划分为对照组(19~46岁)和观察组(>46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5.63±3.37)岁;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27±5.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恶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法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CS)、穿支动脉疾病(PAD)、其他病因(OE)和未知病因(UE),随后统计两组患者各类型的比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ISS分型情况 两组患者最为常见的类型均为LAA,但观察组患者比例较高。两组患者分型不完全相同,观察组LAA、CS、PAD分型高于对照组,而UE分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ISS分型情况比较[n(%)]

2.2 危险因素 两组患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观察组患者饮酒、吸烟、高血压3项危险因素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目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脑梗死多发于60岁以上的患者[4]。然而,根据近期统计资料显示,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栓塞性脑梗死发病年龄小,多发于中青年患者[5]。因此,研究不同年龄段患者的CISS分型以及危险因素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6]。CISS分型包括LAA、CS、PAD、OE和 UE,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喝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上述几种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或者血液成分、血管舒缩等,加快脑梗死发病风险。长期抽烟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受到破坏,血黏度随之增加,从而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长期饮酒甚至是酗酒行为会导致血小板功能发生紊乱,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随之降低,从而加快血液成分沉积于血管内壁。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则促进了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表2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A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D比例较为相近,表明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穿支动脉的硬化则可能是从年轻持续发展到老年时期。另外,高血压是两组患者中比例均较高的危险因素,但观察组更高,说明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另外,观察组患者吸烟、饮酒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很多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可以进行积极干预的,只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均可有效避免危险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应该有疾病预防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认知。

综上所述,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具有很多相同的危险因素,但是疾病类型不完全相同,要及时分析疾病类型和危险因素,给予不同的防范措施,做好更及时的二级预防工作。

[1] 张燕平.青年脑梗死并发卵圆孔未闭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23 -125.

[2] 王倬,葛海锋,叶元胜.黛力新联合奥沙西泮治疗青年脑梗死伴发抑郁症[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709 -710.

[3] 陈峰,谢国民.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31 -32.

[4] 王勤勇,李博慧,王泽林,等.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1):170 -172.

[5] 富雅珍,许伟海,魏妙华.银杏达莫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77-79.

[6] 刘洛同,周杰,明扬,等.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748 -1749.

猜你喜欢
分型危险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