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研究——兼谈非汉文化圈地区汉语教学与传播问题

2015-03-28 00:34李加方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因尼泊尔志愿者

李加方

(国家汉办驻尼泊尔志愿者管理教师,尼泊尔 加德满都999098)

一、引 言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千百年来,其语言、文化、宗教均与印度有千丝万缕之联系。受阻于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国西藏地区,其与汉语言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语言文化联系较少。汉语教学与传播,特别是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与传播,在这里起步很晚。这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与传播,具有典型性,由此我们可以大抵窥见非汉文化圈地区汉语教学与传播的一些基本情况。因此,本文选择尼泊尔汉语教学与传播作为论述对象,并由此谈及非汉文化圈地区汉语教学与传播的一些普遍问题。

相对于成人而言,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规模更大,影响更深。因此,本文将分析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成人方面并不涉及(事实上,尼泊尔成人汉语教学也很薄弱,其困难和挑战,很多方面与中小学具有共性)。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概况,二是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三是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困难和挑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最后,本文还谈到了非汉文化圈地区汉语教学与传播的一些普遍问题。

二、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概况[1]

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始于2005年8月,即第一批由国家汉办派遣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到达尼泊尔之日。在那之前,尼泊尔中小学还没有学校正式开设汉语课。经过几年的发展,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具有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学校

至2014年1月中旬,尼泊尔共有71 所中小学校开设汉语课。从地理分布来看,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首都加德满都及周边地区,占四分之三左右,其它散见于博克拉(Pokhra),德兰(Daran),奇特旺(Chitwan),巴拉比谢(Barabise)等全国各地。

从学校性质来看,这71 所学校中的65 所为私立学校,其余6 所为公立学校。尼泊尔私立学校的教学水平及英语水平都比较高,生源素质也比较好,因此汉语教学开展得比较顺利。相反,公立学校各方面都比私立学校逊色,生源素质也低,因此以英语学习为主,开设汉语课的比较少。

从学校的教学条件来看,尼泊尔国家贫困,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艰苦。除了教室、黑板、粉笔外,能够提供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施的学校屈指可数。

从开设汉语课的年份来看,71 所学校中的18 所为第一年开设汉语课,开设汉语课2年的为12所,3年的为10 所,4年的13 所,5年的9 所,5年以上的9 所。

(二)学生

尼泊尔的教育体制与印度类似,通常所说的中小学,是指1 至10年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历年中小学汉语学习人数如下:2005年约8010 人,2006年约8150 人,2007年约8230 人,2008年约8890 人,2009年约10620 人,2010年约14980 人,2011年约16580 人,2012年约17440 人,2013年约21720 人。

以2013年为例,各年级学生人数大抵如此:1年级1046 人,2年级1581 人,3年级2308 人,4年级3832 人,5年级4154 人,6年级3892 人,7年级3452 人,8年级1131 人,9年级272 人,10年级56 人。由此可见,尼泊尔开设汉语课的年级主要集中在3—7年级。

尼泊尔奉行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堂上也比较开放,因此学生比较顽劣。课堂上随意走动,任意打断教师上课,随时要求喝水上厕所等情况常有发生,这对志愿者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是一个挑战。

尼泊尔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流动较频繁,每学年甚至每学期开学后,都会有一些学生转学离开,也会有部分新学生加入,流动比例大的达到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强。这些新生的加入,给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教师

尼泊尔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师,全部为国家汉办派出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在71 所开设汉语课的学校里,目前共有81 位志愿者教师授课。也就是说,其中的10 所学校有2 位志愿者教师,其余的61 所有1 位志愿者教师。由于待遇较差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尼泊尔中小学还没有任何全职的本土汉语教师,仅有极个别人兼职从事汉语教学,但也很不稳固,流动性很大。2012年6—7月,加德满都LRI 国际学校(Learning Realm International School )派遣5 名教师到中国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2013年1月12日至14日,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班。但这些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在尼泊尔培养出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教材

尼泊尔中小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全部为国内捐赠,主要有《汉语乐园》,《快乐汉语》和《汉语会话301 句》3 套。其中二年级以下使用《汉语乐园》,三年级以上使用《快乐汉语》,高年级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逐步学习《汉语会话301 句》。国家汉办曾陆续给尼泊尔捐赠近6000 套《快乐汉语》和近5000套其它教材、教辅。但总体说来,尼泊尔中小学校的汉语教材还是比较缺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尼泊尔学校采用复印教材的办法来弥补教材的不足。但正如前文所述,尼泊尔学校普遍比较贫困,因此也有一些学校无力复印汉语教材,教学内容靠师生当堂抄写解决。

(五)语言文化活动

每年,尼泊尔中小学校都会统一组织和参与以下四个语言文化活动:一是6、7月份的“中华才艺大赛”,主要为舞蹈、歌曲、绘画、剪纸、书法等项目的比赛;二是8、9月份的“大使杯汉语比赛”,主要为演讲、才艺、国情知识和汉语知识四部分内容的比拼;三是每年冬季的尼泊尔“中国冬令营”,时间一般为一周,食宿统一,集中学习汉语和中国功夫、歌曲、舞蹈、书法、折纸、中国结等文化项目;四是每年春节前后的“欢乐春节,快乐校园”活动,开展文艺汇演、图片展、美食节、传统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春节庆祝活动。这四个语言文化活动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成为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和传播的重要补充。

三、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的困难和挑战

(一)政府关注不多,支持较少,后继发展乏力

尼泊尔发展较为落后,各国的经济援助在其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很高,因此它也较为开放,对各国在其境内进行的语言文化推广活动,尼泊尔政府一般不干预。具体到汉语而言,尼泊尔政府对汉语的态度,我们可以用“不积极,不主动,不反对”来概况。2005年8月赴尼任教的志愿者教师,并不是受尼泊尔政府邀请而来,而是由尼泊尔学校自发申请,通过中国驻尼泊尔使馆派遣而来。因为尼泊尔政局不稳、政府更替频繁、对汉语教学不够主动以及个别条款存在争议等原因,至2014年1月中旬,国家汉办还未能就中小学汉语教学事宜与尼泊尔政府签订正式协议。尼泊尔政府缺乏对汉语支持的表现还有:在政府部门中无汉语教学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在正式的政府文件中未出现过关于汉语教学的表述;未出台过有关汉语教学的政策文件;对汉语教学的发展没有规划。当然,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特别是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教育部和文化部中,懂汉语的人才还很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政府公职人员中,还没有出现以汉语教学和推广为己任,尽职尽责地推广汉语的人才。

汉语教学要想在尼泊尔取得突破,规范化、规模化、长远地发展起来,必须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然而,就目前而言,尼泊尔政府对汉语教学关注不多,支持较少,后继发展保障不足。

(二)华人华侨较少,华人社会影响力较小,汉语教学与传播缺乏氛围和动力

一国汉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国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和努力,这是一国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因之一。然而,如前文所述,尼泊尔虽与中国为邻,但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在尼泊尔的华人华侨数量很少,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藏族侨胞,真正的华人华侨更少。所谓的侨二代侨三代,在尼泊尔基本上是数得出来的。因此,在尼泊尔,没有形成“唐人街”之类的华人社会圈。也因此,华人华侨在尼泊尔的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小。表现之一,就是在东南亚国家遍地开花的华校,至今在尼泊尔的数字仍为零。与汉语教学有关的尼泊尔民间组织,数字也为零。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尼泊尔还非常缺乏汉语教学与传播的氛围和动力。国家每年派出百十名志愿者教师到尼泊尔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这属于外因,属于“输血”,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不足以真正推动尼泊尔汉语教学与传播的长远发展。

(三)民间对汉语教学的认知处于懵懂状态,热情不足,动力有限

尼泊尔各中小学算是尼泊尔汉语教学的中坚力量。然而,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对中国和汉语的认识还比较有限。校长中,懂汉语的基本没有,去过中国的也是极少数。教职工中,学生中,与中国有过直接接触的比例更少。中国和汉语,对尼泊尔学校和师生来说还比较模糊,比较遥远。因此,大部分学校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设汉语课的。表现之一,就是开设汉语课的学校更替比较频繁,在总体学校数增加的同时,每年都会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汉语课的开设。以2005年8月暨志愿者项目开展第一年就开设汉语课的学校为例,时至今日,也就是八年后,当年的18 所学校仅剩3 所,其它15 所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汉语课的开设。

尼泊尔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绝大多仅仅是因为学校开设了汉语课而已,他们年纪尚小,对汉语和汉语学习并无认识,再加上课时少(一般每周两节),缺乏语境,汉语学习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等原因,学生掌握很少,学习效果较差。“目前在泰国,汉语学习有三个“零”现象,即小学从零开始,初中从零开始,大学从零开始。”(李昊,2010)如果说泰国汉语学习是三个“零”的话,那我们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尼泊尔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基本上每年都是“零”。因为,绝大部分尼泊尔中小学校的汉语教学,几乎年年从头开始教起。八年了,其教学内容基本徘徊在《快乐汉语》第一册和第二册,很难有大的突破。

一国的汉语人才,应该是本国汉语教学的中流砥柱。但在尼泊尔,教师待遇较低,懂汉语或留学中国回来的尼泊尔人,要么行医,要么经商,还没有谁全职到学校担任汉语教师,包括大学。当然,兼职的有个别人,但人数也是少之又少,而且流动性很大。

学生家长等尼泊尔民间人士,把汉语当做兴趣课和选修课,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学,但如果因为汉语学习和汉语言文化活动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成绩,那他们就不乐意了。有个别学校,就是因为家长的反对,停止了汉语课的开设。

可以说,不管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大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开设汉语课,学习汉语。在尼泊尔民间,包括懂汉语的中尼友好人士,虽然他们也零星地为尼泊尔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但至今还没有谁公开地站出来为尼泊尔的汉语教学呐喊助威,没有谁扛起尼泊尔汉语教学的旗帜。尼泊尔的民间力量,对汉语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有限。

(四)基础薄弱,发展缓慢,长远发展不容乐观

如前文所述,尼泊尔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与传播,始于2005年国家汉办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至今八年多。在这八年里,尼泊尔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与传播,除了规模有所扩大外,其它方面进步还比较小。如教材,如前文所述,用的是汉办提供的免费教材,还没有专属于尼泊尔的国别汉语教材,编著尼泊尔国别教材的工作,至今还很遥远;如课程标准与大纲,至今没有开始研制;如教师,至今没有一位全职的本土汉语教师;如学校、学生和家长,对汉语教学的认知还很有限,能长期坚持的较少。可以说,八年了,尼泊尔中小学的汉语教学,“量”的变化比较大,不管是志愿者教师人数、学生人数还是学校数量,八年来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质”的变化却还比较小。也正因为如此,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并不让人乐观。

综上所述,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存在着以下困难和挑战:政府关注较少,汉语言文化氛围不足,民间动力有限,基础特别薄弱,长远发展乏力。

四、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困难和挑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困难和挑战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部分。阐述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困难和挑战的原因,我们不具体展开,主要用哲学上的内因和外因来分析。

内因方面:不论是尼泊尔政府,还是尼泊尔学校、家长、中尼友好人士等民间力量,他们都感觉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感觉到了“中国”的无处不在,包括中国语言和文化。于是,他们隐约觉得应该与中国发生点什么,比如说学点汉语,与中国建立某种联系。但是,这种感觉还处于懵懂阶段,并不清晰,所以,对于汉语教学与传播,正如前文所说,他们既不积极主动,也不反对。只是凭着这种懵懂的感觉开设汉语课,学习汉语,效果自然比较有限。

外因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是负责汉语教学与传播的中方有关机构的支持还不够。这里我们举三个例子,来说明尼泊尔学校的汉语教学是如何地依赖中方的支持,或是受中方的影响。

第一例子是,曾经有一位尼泊尔中学校长跟他的志愿者教师要一份汉语教学大纲,志愿者教师回答说我们没有大纲。校长显得特别吃惊,没有大纲你们是怎么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回答说我们是参照《快乐汉语》教的。这位校长翻了翻《快乐汉语》,很不满意,因为他觉得里面找不到任何与尼泊尔有关的东西,也不适合尼泊尔中小学的学制。于是,第二年这位校长就取消了汉语课的开设。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曾经跟个别校长商讨,看能不能一起合作,来初步研制尼泊尔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与大纲。这些校长同样显得很吃惊:是你们来推广汉语,课程标准与大纲自然该由你们中方来研制,再说我们又不懂汉语!

第三个例子是,2012年,汉办第一次给尼泊尔提供了“校长访华团”的机会,组织了15 位尼泊尔教育官员和校长访华,这在尼泊尔校长间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于是,2013年,尼泊尔校长们对“校长访华团”翘首以盼。结果,2013年汉办并未给尼泊尔提供“校长访华团”的机会。原因是,2012年的“校长访华团”,是因为2012年是“中尼友好年”而特批的,但并没有因此而形成惯例。就因为这事,至少有三个学校,明确表示2014年度不会再申请志愿者教师。你可以批判这些校长的功利,但就目前而言,事实就是如此。

从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尼泊尔学校的汉语教学,其内部动力是如何地缺乏。在这样一个地方进行汉语教学和推广工作,至少目前来说,我们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力量的支持。在这方面,目前汉办等相关机构还无暇顾及如尼泊尔等小国,为这些小国研制课程标准与大刚、编制国别教材等工作,尚未提上日程。类似“学生冬令营、夏令营”、“校长访华团”等活动,尼泊尔等小国的机会和名额还比较少[2]。自然的,如尼泊尔等小国的汉语教学和推广,发展是很缓慢的。

(二)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困难和挑战的解决办法

阐述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与传播困难与挑战的解决办法,我们也不具体展开,还是用哲学上的内外因来分析。

哲学上常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句话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外因可以影响和改变内因。内因不足时,我们应该更多地依靠外因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比较而言,在泰国,汉语教学有诗琳通公主等为其摇旗呐喊,这样一位懂汉语又地位崇高的人物,威力自然巨大无比。在日本,在韩国,在美国,汉语教学都有深厚底蕴,有组织,有领军人物。但是,在尼泊尔,正如前文所述,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至今没有人站出来为汉语教学呐喊助威,没有人来引导和支持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在尼泊尔,尚处于一种懵懂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差距,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尼泊尔汉语教学与传播工作的内因如此,那我们是不是等待内因的逐步变化呢?不,我们绝不能等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与尼泊尔汉语教学有关的中方领导机构和人员,必须行动起来,通过外因,去影响和改变内因,促使内因的变化,最终来推进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比如,没有领军人物,我们应该多提供一些机会,尝试着来给它树立领军人物;没有本土汉语教师,我们应该来支持,来培养;没有华校,我们可以先树立个别示范学校,然后逐步地推广;没有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们应该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来牵头研制;政府和民间对汉语教学的认识不足,我们应该多想办法,采取措施,来梳理,来引导,等等。

总之,就目前而言,在尼泊尔这样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特别薄弱的地方开展汉语教学和推广工作,更多的只能靠外因的努力,尽一切可能做好外因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工作,然后通过外因去影响和改变内因,促使内因的变化,最终促进尼泊尔的汉语教学与传播工作规模化、规范化,健康长远发展。

五、结 语

“在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汉语国际传播,才能乘势而上。目前全世界有190 多个国家,汉语国际传播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国家呢?我们认为,应该重点支持有需求的国家(文中指泰国)。”(吴应辉 杨吉春,2008)吴老师的观点,我们只能同意一半。继续支持有需求的国家,我们不反对,但至于重点,我们觉得还应再商榷。世界上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符合吴老师所说的“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我想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开设汉语课的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是像尼泊尔这样的,他们远离汉文化圈,汉语教学与传播工作刚刚起步,成绩也不突出,同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政府关注较少,汉语言文化氛围不足,民间热情有限,基础特别薄弱,长远发展乏力等。无论是从量的方面来说,还是从质的方面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与传播,还有很多潜力可以发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因此,我们认为,在促进日韩泰等汉语发达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抛弃尼泊尔这样汉语教学与传播还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相反,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应该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倾斜,来促进这些薄弱地区的汉语教学和发展。只有把广大汉语教学和发展还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的潜力充分发掘起来,促进这些基础薄弱的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和发展,汉语教学与传播才能真正在全世界“热”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也才能发展,才能持续,才能长久。

注释:

[1]本节内容主要参考了拙作《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概况》,见《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1 期。

[2]此处我们并无苛责汉办等机构和人员之意。事物发生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李 昊:《中泰合作背景下泰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及问题》,《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 期。

李加方:《尼泊尔中小学汉语教学概况》,《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1 期。

吴应辉、杨吉春:《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4 期。

猜你喜欢
内因尼泊尔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书画影苑.尼泊尔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尼泊尔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