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5-03-28 00:34郑丹丹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非洲孔子汉语

郑丹丹 王 婷

(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肯尼亚 那库鲁20115;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 南京210095)

一、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与非洲交往的日益广泛,中文的应用价值随之不断提升,许多非洲国家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非洲各国对于汉语学习的需要也急剧增长。尤其是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了8 项旨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加强中非在教育领域的合作。2013年3月25日,中国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表示:中国将落实好未来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 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并为非洲培训3 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 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加强对非洲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http://www.chinese.rfi.fr/中国/20130326 -在坦桑尼亚习近平揭示对非洲政策,2013 -03 -26)这为中非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与支持。

肯尼亚与中国的关系自从1978年莫伊总统执政后,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在众多领域的友好合作富有成效。2002年底齐贝吉当选总统,两国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成果显著。(张秀琴、薛彦青、强亚平、罗建波,2004:24 -28)这就迫切需要懂汉语的人才。因此,为满足肯尼亚对于汉语的需求,1998年中国教育部在埃格顿大学设立非洲第一个汉语教学点;2005年12月4日,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08年12月12日,肯尼亚第二所孔子学院——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13年12月13日,全球第一所农业孔子学院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将正式揭牌。

截止到目前,汉语教学在肯尼亚所开设的课程已从最初的兴趣课程发展到现在的选修课、必修课、学位课程、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使汉语教学融入了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8 -11/12/content_10344971.htm,2008 -11 -12)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中肯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孔子学院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培养出更多能满足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汉语高级人才,他们即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能熟练应用中文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基础汉语教学,它面对的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因此在教授汉语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教授语言知识,还要运用深厚的文化功底,揉合多种语言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将跨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引导学生超越自身母语及思维习惯更好地学习汉语。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中有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等后天习得的认知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汉语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有效地进行汉语的学习。

二、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培养目标

本文以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的课堂教学为例: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于2013年6月首次招生,共招生118 人,分为三个平行班级,主要开设的课程为证书课程,分别为汉语初级水平证书课程,汉语二级水平证书课程以及汉语三级水平证书课程,每一个级别各需要二个学期完成,每完成一个级别颁发相应级别的证书。每个学期为三个月,全年共有三个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大块:1.综合(以刘珣编写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主,重点讲解汉语基本句式与基本语法);2.听说(扩充与巩固学生的汉语基本交流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与会话技巧);3.读写(重点培养学生阅读与书写汉字的能力);4.中国文化;5.HSK 考前培训。

2013年10月与埃格顿大学幼儿园及凯里莫小学(Kilimo Primary School)正式达成协议,分别开设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幼儿班和小学班。幼儿班现分为大班(62 人),中班(56 人),小班(59人);小学班主要分为四个年级,其中一年级(81 人),二年级(76 人),三年级(75 人),四年级(84人)。幼儿班及小学班选用的教材是由刘富华、王巍、周芮安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猴王汉语》(少儿版),主要开设课程为:1.基础汉语拼音课;2.汉语口语基础课;3.中华才艺课。

证书课程班学员多为在校大学生,汉语零基础学习者,对于他们旨在使其完成所有汉语学习课程后能独立使用汉语进行基本交际,熟练认读拼音并会书写至少200 个简单汉字,能独立完成2 分钟汉语演讲和150 字写作,对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文化知识有初步了解,掌握一门中华传统才艺(如,剪纸、太极拳、编制中国结等)。培养其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且掌握汉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为以后的汉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幼儿班及小学班学员来讲,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主,了解汉语拼音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表达简单的意愿,掌握汉字基础笔画和基本结构,并对中国国情和文化有初步认识,方便其以后进一步学习汉语。

三、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应用

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习得的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三类。其中学生习得的素质(qualities that are learned)即支配人类行为表现的五种学习结果,也称为习得的性能(learned capabilities)。1965年,加涅在《学习条件》一书中指出这“五种学习结果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皮连生,2006:29)而学生在学习汉语中主要习得的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的学习结果。

(一)言语信息

指能用言语或语音表达的知识,分为符号记忆,事实的知识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三类。这是在进行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最基本的技能。

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获得大量的言语信息,其中关于人名、地名、汉字生词、拼音符号等都属于符号记忆。例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上海名“沪”、福建省又称“闽”等;生字及词组:人、鱼、马、草、田、家、房子、森林、电脑、互联网等。

事实的知识,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东方明珠在上海,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等。

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如:十二生肖及年的来历,“叶公好龙”、“邯郸学步”、“杯弓蛇影”等成语的由来。

20 世纪60年代,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大卫·奥苏伯尔,1994)一书中把学习分成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汉语学习中关于专业或者抽象的词汇言语信息的习得属于机械学习,而机械学习却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由于学习材料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依靠机械学习记忆无意义的生字或者词组很容易遗忘。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论记忆》一书中指出“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趋势,即保持材料最初减少得快,后来逐渐减慢。”(皮连生,2006:80)将这一结果描绘成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或称保持曲线)。根据遗忘曲线的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减慢。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使已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任课教师需要对言语信息的学习,尤其是无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进行强化训练。每周进行一次的拼音汉字测试能使学生将所学内容的遗忘降至低点。

(二)智慧技能

主要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加涅把智慧技能从低至高又分为5 类,即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与高级规则。

辨别:区分事物的差异的能力,是智慧技能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如区分两个不同的拼音字母“b”与“p”,“u”和“ü”音和形的差异,区分两个不同的汉字“人”和“入”、“木”和“本”、“喜”和“善”,“己”、“已”、“和巳”、“大”、“太”和“犬”等音,形,义的差异。教师在讲解此类近似词汇时,可带领学生亲自制作识字卡片,组织课堂小游戏等,使学生能够充分辨析和掌握这些易混淆的生字或者词组。

具体概念:指能通过被指认的方式来体现,即可观察到的概念。如学生学习“猫”、“狗”、“电影”、“电视”、“木头”、“椅子”、“汽车”、“轮船”等词汇时,不仅要习得其表面含义,而且需知晓每一个词汇所指代的同一类事物。在学习具体概念时,教师仅仅讲解词汇的定义是不够的,还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图片、图表等更为直观的形式将具体概念的辨析方式展现给学生,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定义性概念: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汉语学习进入到高级阶段时,词汇会涉及到较多的抽象概念,每次课前任课教师应就此次文章中出现的定义性概念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此类词汇的概念并结合语境举例说明,如解释“植物”、“动物”、“人类”、“表情”、“正义”、“勇敢”、“低头折节”、“抑扬顿挫”等概念并列举出同类或相似词汇。

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按原理或定律办事时,原理或定律变成了规则。

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进入汉语二级水平证书课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汉语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课文时,要求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揣摩如何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运用这种方法,多分析几篇文章,学生们就会增深对相似的句型或者文章的了解,从而能够熟练解读课文。

(三)认知策略

“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和认知效率的能力。”(皮连生,2006:84)文章阅读可采用五步读书法,即SQ3R 方法。

S(survey)浏览:浏览文章提要、目录,略知文章大意。虽然证书课程班一级的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学习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汉语知识,如熟练认读拼音,能够正确书写简单汉字,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但是当他们在进入第二阶段(即汉语二级水平证书课程)时,对于完全充满汉字没有拼音注释的文章在认读与理解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在课文学习之前,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

Q(question)发问:指提出疑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R(read)阅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例如《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第15 课《她去上海了》,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就文章内容提出问题:1.谁要去上海?2.她去上海做什么?3.上海人说普通话吗?4.“阿拉勿懂”是什么意思?5.什么是情态补语,请找出文章中的情态补语?6.助词“了”的用法并请用助词“了”来造句。这样的课前任务有助于学生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和语法句型。

R(recite)复述:对重要段落进行诵读,对重要语法点进行巩固,对重要句型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

R(review)复习:回顾或复读课文。

四、结 语

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汉语水平的起点,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外国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以及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培养适合现代社会亟需的能够熟练运用汉语的专业性人才。

安东尼:《习近平在坦桑尼亚揭示对非洲政策》,[EB/OL].http://www.chinese.rfi.fr/中国/20130326 -在坦桑尼亚习近平揭示对非洲政策.2013 -03 -26.

曹 琳:《从孔子学院看中非文化交流》,《黑龙江史志》,2011年第19 期,27 -28 页。

大卫·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佘兴南、宋钧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范头姣:《外语专业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的模式构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第2 期,118 -120 页。

赫尔曼·艾宾浩斯:《论记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885年。

李红秀:《孔子学院在非洲汉语教学的发展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30 期,27 -29 页。

刘明男:《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调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9 期,43 -48 页。

罗伯特·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丽华、郑 崧:《非洲汉语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西亚非洲》,2011年第3 期,42 -46 页。

张秀琴、薛彦青、强亚平、罗建波:《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西亚西非》,2004年第3 期,24 -28 页。

赵卓昀:《肯尼亚汉语教学发展迅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8 - 11/12/content_10344971.htm.2008 -11 -12.

猜你喜欢
非洲孔子汉语
学汉语
An Uncommon Trip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