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5-03-28 04:10何英萍张颖肖新强王晓玲于春娥
当代医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面罩心肺球囊

何英萍 张颖 肖新强 王晓玲 于春娥

面罩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何英萍 张颖 肖新强 王晓玲 于春娥

目的 探讨面罩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院前救治的56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面罩球囊组和气管插管组,面罩球囊组30例,采用面罩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组26例,采用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比较2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建立气道的时间和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 面罩球囊组复苏成功率为16.7%,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率为15.4%,2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罩球囊组建立通气时间为(9.3±4.5)s,气管插管组为(53.4±10.8)s,面罩球囊组较气管插管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34,P=0.00);面罩球囊组血氧饱和度为91.1%,气管插管组为9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75)。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根据抢救现场情况,优先考虑采用面罩球囊法开通气道,其次再考虑气管插管,但不管何种方法,均以最短的时间开通气道、维持通气为目的,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面罩球囊;院前急救;气管插管;心肺复苏

呼吸心脏骤停发病急、病死率高。据报道,70%的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前,但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仅有4%,远低于医院内l2%~24%的复苏成功率[1],可见及时有效的院前心肺复苏对挽救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院前急救讲究尽早尽快地实施人工通气,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尽量挽救生命。荣成市人民医院急救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将面罩球囊辅助通气应用于院前急救,并与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观察2种方法的恢复效果,探讨院前急救人工通气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2年6月荣成市人民医院急救科共对56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根据抢救现场情况和条件给予球囊面罩或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根据辅助通气的方式分别纳入面罩球囊组(n=30)和气管插管组(n=26)。面罩球囊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8岁,平均(52.6±9.6)岁;病因:心血管病7例,肿瘤晚期2例,脑血管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中毒1例,溺水1例,创伤、意外5例,其他原因2例。气管插管组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2~76岁,平均(51.2±8.4)岁;病因:心血管病6例,肿瘤晚期1例,脑血管病4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中毒1例,创伤、意外7例,其他原因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急救医生抵达现场并开始复苏时,心脏呼吸骤停≤30 min患者;急救医生抵达现场并开始复苏时,心脏呼吸骤停>30min但已经非专业人员实施初步心肺复苏。排除标准:心脏呼吸骤停>30 min,心电图呈直线;已出现尸斑尸僵。

1.2 方法 按照《AHA心肺复苏指南》(2005年版)的标准[2]实施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100次/min,按压深度约5cm,面罩球囊组同步进行面罩球囊人工通气12~18次/min。气管插管组患者在行心脏按压过程中进行气管插管,先暂停心脏按压1min,判断插入的导管位置无误后继续进行心脏按压。2组患者均记录血压饱和度。

1.3 复苏成功标准 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恢复窦性心律或呼吸心脏骤停心律;意识恢复至呼吸心脏骤停前水平;血压≥90/60mmHg。上述各项持续≥12h为复苏成功,反之为复苏失败。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建立通气的时间及复苏后的血氧饱和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复苏成功情况 面罩球囊组死亡25例,复苏成功5例,复苏成功率为16.7%(5/30);气管插管组死亡22例,复苏成功4例,复苏成功率为15.4%(4/26)。2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 面罩球囊组建立通气的时间为(9.3±4.5)s,气管插管组为(53.4±10.8)s,面罩球囊组较气管插管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34,P=0.00);面罩球囊组血氧饱和度为91.1%,气管插管组为90.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75)。

3 讨论

尽早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是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对抢救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呼吸心脏骤停后由于呼吸、循环突然停止,机体所有器官包括大脑、肺部等重要脏器供血、供氧急剧下降,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死亡。有研究报道,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与紧急救治相关:4~8min内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存活率为43%,8~16min内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存活率仅为10%[3]。正确的实施心肺复苏可有效地维持患者生命,面罩球囊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是院前急救进行呼吸支持的重要方法。

面罩球囊辅助通气结构简单便捷、易于操作,能较快地建立人工气道,为复苏成功赢得宝贵时间,目前已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应用[4]。但如果面罩球囊操作不当往往会因气流速度过快或通气量过大使部分气体进入胃部,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阻塞气道造成胃膨胀,故在行面罩球囊通气前应彻底清除口腔异物。一般采用下颌前移手法开通气道,将下颌前移、头向后倾,气道开通较安全,不用伸展颈部;气道开通后应正确的挤压呼吸球囊,频率不能过慢或过快,过慢通气量少达不到通气的目的,过快容易导致胃膨胀,通常挤压频率控制在12~18次/min为宜,如此可使胸腔胀起但低于食道压,降低胃膨胀的可能性,另外用手挤压患者上腹部亦可解除胃膨胀[5]。

建立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是心肺复苏中最关键的环节。气管插管气道一旦建立,便可保持处于通畅状态,能保证适量而相对恒定的潮气量(10~15mL/kg)维持肺通气,提供较高浓度的氧气,可减少吸入异物的风险,且不必与心脏按压同步,另外通过人工气道可吸入治疗药物促进心肺复苏。但气管插管技术要求高尤其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加上抢救现场的复杂性,抢救设备不齐,大大降低了插管的成功率,插管耗时较长,延长了气道建立的时间,同时减少了胸外按压次数和中断,从而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面罩球囊和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进行辅助通气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并无差异。但面罩球囊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显著短于气管插管。据报道,复苏开始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改善院外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7]。面罩球囊建立人工气道虽然存在发生胃膨胀的风险,但可通过严格培训护理人员以降低这种风险,同时由于其给氧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携带方便,可较快地建立人工气道,为进一步提供生命支持争取了时间。因此,院前急救人工气道的建立应首选面罩球囊方法。但在以下情况可行紧急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清除困难者,面罩球囊易导致误吸;上呼吸道损伤、阻塞开放气道困难者;需较长距离转运者[8-9]。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应根据抢救现场情况,优先考虑采用面罩球囊法开通气道,其次再考虑气管插管,但不管何种方法,均以最短的时间开通气道、维持通气为目的,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1] 任晓红,单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554-556.

[2] 郑成中,尹小梅,钱方毅,等.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血管急救指南解读(二十二)儿科基本生命支持(下)[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8):490-492.

[3] 胡小琴.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边剑飞,张立华,张敬国.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早期复苏通气方式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321-322.

[5] 郑蓉蓉.球囊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急诊转送途中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3):31-32.

[6] 江源源,刘静兰,曾珍,等.简易呼吸球囊结合口咽通气道预氧合在抢救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18):106-107.

[7] 陈中林,敬天英,任文烈,等.63例新生儿呼吸道处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22):2767.

[8] 廖平.球囊通气和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65-66.

[9] 林贤昌,廖跃斌,李国贤,等.急诊心肺复苏初期气道开放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99-1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19

山东 264300 荣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何英萍 张颖 肖新强 王晓玲 于春娥)

猜你喜欢
面罩心肺球囊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理想面罩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