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分析化学开放实验课的研究与实践

2015-03-28 14:06杨连荣齐乐辉范卓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

杨连荣,尹 蕊,齐乐辉,孟 鑫,范卓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由于内容抽象,单纯理论性教学内容学生难以掌握。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逐渐加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为基本满足学生对于基础操作的要求,使其能初步熟悉实验方法及仪器使用。[1-3]但由于长期以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科学。传统实验教学是预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学生只需按讲义“照方抓药”的形式即可完成实验,更无需考虑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热情,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开放性实验是指由学生确定课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与指导教师讨论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并由其独立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实验指导,最后对实验结果予以评价。[4]

一、开放性实验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差,学生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学生仍然沿用传统实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体现不出分析化学实验的价值。如何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一大难题,国内各大高校分别在实验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5]其中,实行开放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它打破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的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开拓思路、展现创意、实践想法等方面有了自主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训练,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

二、分析化学开放实验的定位

1.实验内容的开放

要建立开放性实验必须先打破分析化学实验传统的做法,改变学生一贯按部就班的实验模式,将实验内容多元化,分别按基本技能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自主创新型进行改革。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基本技能型实验,增加综合与设计实验。

2.时间和空间的开放

开放性分析化学实验,首先,在时间上实行开放,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实验并且完成实验。其次,实验室更要对学生开放,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既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和研究的场所,为学生提供继续练习的机会,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3.指导教师的开放

每位教师指导实验固定,对所有学生开放。学生在进行循环的实验中,可以接受不同风格教师的指导,并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教师。

4.实验教学形式的开放

实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要改变教学形式,强调实验教学的绿色化、微型化、人性化。分析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许多试剂,而有些是有毒有害物质,这就要求我们把实验形式向微型化和绿色化转变,减少实验对人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思想。

三、开放性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传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对拟开展的课题做好准备工作。打破传统实验中被动的思维模式,熟悉课题中将用到的分析仪器,理解所用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只需按“照方抓药”式进行操作即可。开放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查阅大量文献后制定实验方案,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新思路、新方法,在查阅中文文献的同时,还需要查阅大量英文文献。

开放性实验的实施应参照研究生科研工作流程。确定题目后,先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试剂、药品等耗材,制定一个周期目标,并向教师定期汇报实验进展,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实验方案。开放性实验由于周期较长,所需实验费用较多,这就需要学校和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开放性实验需要在管理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7-8]

开放性实验没有固定的实验操作标准和评价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出现失误甚至失败,这也是开放性实验的一个特点。开放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总结成功经验,找到失败原因,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开放性实验的考评结果除了可以参考传统实验考核方式外,还可以参考科研项目结题方法,以结题报告或者结题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并且总结实验结果,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的收获。

四、教学效果

自从分阶段、多层次地实施开放式教学以来,一方面,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俗话说“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开放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学生要考虑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课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得理论知识掌握更为扎实。另一方面,“置疑”理念逐渐形成,对实验方案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实验想法,体现了应试教育理念向创新意识形成的发展过程。还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真正体验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原理。另外,分析问题、学术观点的表达能力也普遍提高,从开始面对大量的实验分析数据无从下手,逐渐发展到能够从现象中分析、在数据中归纳的科研能力。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的选题需注重合理性

实验选题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能力来确定,既注重选题与所学专业知识的相关性,又注重课题的创新性,过高的目标和不切实际的选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

2.相互合作,及时沟通

开放性实验应注重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个性发挥与团队协作相结合。 开放性实验通常是由一个团队相互合作完成,这就要求参与课题的所有学生有合作意识,通过相互合作,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当在实验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不仅要查阅大量文献,还要与教师及时沟通,通过教师的指导,改正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3.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

目前,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比例较低,更多的学生还无法参与开放性实验中来。学校应该考虑给予开放性实验更多的支持,让更多教师开展开放性实验,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六、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灵活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等方面,有着传统实验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度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开放性实验,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帮助。

[1]崔凤灵,崔延瑞,靳建华.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2).

[2]李秀华.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詹雪艳,袁瑞娟,段天璇,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2,(1).

[4]孔祥平,王娟,吕海涛.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5]张守魁.综合性开放实验——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好课堂[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4).

[6]乐清华,黄婕,谢佑国,等.开放实验基地引导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7]王永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几个误区[J].药学教育,2006,(6).

[8]丁爱侠,郑春龙.大学生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

[9]张峻松,张文叶,王建民,等.利用仪器分析开放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8).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寻求开放性道路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