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史纪元始于金代的主要依据

2015-03-28 15:13王禹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金代哈尔滨历史

王禹浪

(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 16622)

目前,一些学者把哈尔滨城史纪元的起算时间界定在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期,这实际上否定了哈尔滨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存在。事实证明:哈尔滨这座城市早在金代就已经形成了具有古代都市文明规模及城市功能的城镇。金亡后,作为城镇或都市文明的城市走向了衰落和停滞。继而历经元、明、清三朝的荒漠期,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近代城市文明才有机会再度复兴并一跃而成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可以看出,寻求哈尔滨城史纪元之所以产生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就在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寻求城史纪元的思想模式。因此我认为哈尔滨城史纪元的起始时间应确定在距今九百年前的金代。因为在现今哈尔滨市区内,不仅存在着大量金代女真人所建立的古代城镇、城市的遗迹,而且在哈尔滨市所属的阿城区保留着一座距今九百年之久的金上京会宁府都城遗址。这是哈尔滨古代城市和都市文明形成的历史见证,也是哈尔滨古代史中最有说服力的城史纪元的“化石标本”。哈尔滨城史纪元“元年者何”,笔者认为应从金代算起,其主要依据如下:

其一,哈尔滨城史纪元“元年者何”。“纪元”一词,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纪,别丝也”。意即一丝必有其首,别之为纪。《辞海》则认为:“纪字之中也含有“年”的意思,而“元”字则为“始”“第一”“首次”之意。“纪元”二字合成一词就是“元年”的意思。而“城史纪元”就是“城史元年”,亦即城市发展史元年的起算年龄。我们所进行的哈尔滨城史纪元讨论的目的和意义,是要确定哈尔滨城史元年的起算时间,从而明确哈尔滨城史的年龄。因此,确定哈尔滨城市发展史中的城市纪元,就必须从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寻找最初形成的具有城市功能和规格的历史事实。属于哈尔滨管辖的阿城区内客观存在着一座建于公元12世纪的古代都市,这是女真人所建立的大金帝国王朝的第一座都城,直到今日,周长约23华里的城垣遗址依然耸立在阿什河畔,它是哈尔滨城史纪元的标志性历史地标建筑。

其二,阿城区已经划归哈尔滨市所辖的直属市区,哈尔滨市城区所辖的地域内具有城市功能或城市规模的历史遗迹,当然属于哈尔滨城史纪元所要寻找的历史遗存。在阿城区的金上京城的废墟中所出土的一切遗物,以及围绕着这座建于12世纪初的都城的周边地域的历史遗迹和遗物,都属于哈尔滨城市发展史中城史纪元的历史见证。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的出土,以及上百座古城和数千处遗址的存在都证明了哈尔滨地域内历史上曾经拥有的辉煌和灿烂。无论从地理环境地域关系,还是行政区划上看哈尔滨与阿城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三,哈尔滨城史纪元始于金代建元收国元年,即1115年正月初一日的历史遗物的重器——“承命建元收国子日典祀”铭文石尊于2006年6月出土于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附近小城子村东约300米处的阿什河河床内,现收藏于黑龙江省龙江龙企业集团博物馆。这是近百年以来,在哈尔滨地区乃至全国所发现的众多金代文物中弥足珍贵的一件重器。因其形状如尊,又采用了玄武岩石的材料,经人工凿刻而成尊礼祭器,并在石尊的下部(接近底部的位置)刻有“承命建元收国,子日典祀”十个铭文汉字,“承命建元收国,子日典祀”为1115年正月初一,完颜吴乞买、完颜撒改、完颜辞不失率宫属诸将劝进,愿以新岁元日恭上尊号,金太祖百般推辞。在完颜阿离合懑、完颜蒲家奴、完颜宗翰等人的再三恳求进言下:“今大功已建,若不称号,无以系天下心。”太祖曰:“吾将思之。”在“1115年正月初一(壬申朔日,公元1115年1月28日),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于是国号“大金”,定元“收国”。石尊的铭文与《金史》记载完全吻合。1115年正月初一,即是大金建元“收国”之日,也是金朝都城的建城日,同时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史中的城史纪元之日。

其四,作为哈尔滨地名语源的“阿勒锦”(“霭建”)村的地名,早在穆宗统治时期即公元10世纪末期,就已经出现在《金史》中。从《金史·本纪》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霭建村是当时女真完颜部的政治统治中心“纳葛里”(其位置当在今阿城市南白城附近)北部的最重要的村镇。阿勒锦村地处阿什河注入松花江的汇合口处,也是1097年穆宗亲自迎接阿骨打胜利班师回军的“亲迓”之地。上世纪80年代在巨源乡小城子村附近发现的金代贵族大墓齐国王完颜晏的夫妇合葬墓,这一发现为确定阿勒锦(霭建)村的确切位置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完颜晏是穆宗的子孙,其夫妇埋葬地就是穆宗家族子孙的世居之地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穆宗到阿勒锦(霭建)村去迎阿骨打凯旋之师的重要原因是,穆宗从小生长在阿勒锦(霭建)村,且阿勒锦(霭建)村又处在阿骨打班师归途的必经之路。那么为什么阿骨打班师的路程必然要经过阿勒锦(霭建)村呢?一是当时阿骨打征服松花江下游女真部落的时间是1097年冬月,女真人不可能绕道从陆路返回,只能依靠冰上的特技(狗爬犁或滑雪板)沿松花江的冰凌之道迅速返程。二是,阿勒锦(霭建)村正处在阿什河与松花江的汇合口处,并与完颜部的中心“纳葛里”呈正南正北的走向。今巨源乡小城子村古城就是金建国前的阿勒锦村。阿勒锦实际上是哈尔滨地名的语源词,哈尔滨则是阿勒锦的注音演化的新的表音文字,这早被关成和先生所破译,后经金啟宗先生所鉴定并给予了充分肯定。阿勒锦村虽然不是哈尔滨城史纪元,但它是哈尔滨地名的历史语源,此为哈尔滨城史纪元的重要佐证。

其五,哈尔滨地名的区域化在清末已经形成,以哈尔滨、大哈尔滨、小哈尔滨地名为村屯的区域称谓在阿什河下游及与松花江汇合附近已经具有特殊的地域范围。哈尔滨地名来自于金代阿勒锦的音转之同音异写关系。根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的记载,以及《黑龙江舆图》的地图标注的地名可知:“哈尔滨”地名早在同治年间以前就已出现,阿勒锦是金代的女真人地名的汉字注音,而哈尔滨则是由阿勒锦地名逐渐演化而来。若说是演化而来莫如说是不同时代对同一少数民族地名的不同标音。无论是阿勒锦还是哈尔滨,它们的性质都是用汉字做为少数民族地名的标音符号,其在字意上无任何意义。说到底,哈尔滨与阿勒锦之间的关系是同音异写的关系。它们都是以中原音韵的汉字为基础对少数民族地名的注音。“阿”又写作“哈”“合”“嘎”,因为它们之间同声同韵而字不同。“勒”又写作“尔”“拉”“剌”“里”等。这是因为在中原音韵的语音中没有颤音“r”音。而做为古阿尔泰语系的女真语中颤音r音十分常见。然而,在采用汉字注写女真语中的颤音r音时就出现了多种汉字注音现象的发生。这就出现了“勒、拉、里、尔、儿、剌”等不同的汉字注音。锦与滨音的韵母都接近“n”音。因此,大哈尔滨与小哈尔滨有写成“大嘎拉哈”“小嘎拉哈”,阿勒锦又写成“哈里宾、哈拉宾、哈里宾特、哈儿宾特、哈尔滨、哈尔分”等。哈尔滨地名在这一狭小的地段内形成如此众多地名群是非常罕见的,说明人们所选择哈尔滨地名具有深刻的语境背景,我们必须从历史哲学与文化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哈尔滨地名的区域化倾向。特别是哈尔滨与阿勒锦这一地名蕴含着荣誉,以及对天鹅崇拜的图腾意味。此外,在哈尔滨地名区域范围内的金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雕天鹅、骨质天鹅、铜鎏金天鹅等文物,也为哈尔滨地名的含义及其地名群形成的宗教内涵嵌入了具有生动故事的情节。如从哈尔滨地名群及其地名语源、语境的角度观察哈尔滨城史纪元无疑也是始于金代无疑。

其六,从哈尔滨城市发展史的角度观察,我认为要想正确地寻求到哈尔滨城史纪元,应从探讨哈尔滨城市发展史方面入手。因为人有生老病死,城有兴衰存亡。哈尔滨这座城市从其最初兴起、形成、繁盛、衰落、消失到再复兴,再繁盛,再复兴备尝了近千年的历史艰辛,历尽了无尽的磨难。所以,哈尔滨城史纪元的时间应该从整个城市发展史的轮廓或线索中去探索和追寻。渐进的演变,自然的更替,旧城市(古代城市)的毁灭,新城市的诞生是城市发展史中的一个普遍规律。然而,城史纪元并非因为古代城市毁灭而不复存在,更不能因为新城市的建立而彻底忘记或改变了城史纪元的起始年龄。作为哈尔滨城史纪元的金上京城虽然毁灭了近千年,但是作为昔日繁华的都市与文明的历史真实的遗迹尚存,并且它所存在的地理位就在哈尔滨市的阿城区,我们没有理由把这座承载着哈尔滨城史纪元的都城文明忘记。

其七,以阿城区为中心的灿烂的金源文化,不仅代表着哈尔滨城史纪元的辉煌,同时也标志着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巅峰。女真人以阿什河流域金上京城为中心在广阔的北中国地区、继渤海国地方政权之后建立了更加强大无比的一代帝国王朝。金代哈尔滨地区的人口急剧增加,女真、契丹、汉族、高丽、党项、蒙古等各族在这一地区汇聚融合,城市经济货币、商品、手工业异常发达,冶炼铸铁、金银器制造业、瓷器、陶器、建筑业空前繁荣,城镇网络、交通驿站、运输漕运业、佛教、道教、文化、勾栏瓦舍、戏剧、教育、绘画、诗歌,北宋的皇亲国戚、贵族、官人、妃嫔、宫女、工匠、图书典籍、文人墨客悉数汇聚金上京城。金上京城分为南北二城,南城有皇城、官衙、贵族宅第,北城为东西两市、街坊、勾栏瓦舍、客舍驿馆、塔寺、庙宇、匠铺工坊随处可见。上京城周边则分布着陵园、祖庙、朝日殿、太庙、天坛、地坛、皇家御园等建筑。尤其是金上京城出土了大量的汉字碑刻与汉字官印,说明女真人的汉化程度的普遍性达到了历史上的空前盛况。这都是哈尔滨城史纪元的历史见证,《金史》《大金国志》《松漠纪闻》《三朝北盟汇编》等文献也记载了金源文化与哈尔滨的繁荣。金源文化实际上就是哈尔滨古代历史上的文化与文明的代表,哈尔滨城史纪元始源于此。

其八,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无论是金代的哈尔滨,还是近代的哈尔滨都具有鲜明的流域文明的特色。金代的哈尔滨之城兴起于按出虎水之畔,近代的哈尔滨则兴盛于按出虎水与松花江合流的左侧。两城相距仅有20公里,年代相差近九百年,那么为何能够在如此较近的地方都会兴起于江河附近呢?这就说明了哈尔滨城市的兴起到再度复兴之所以选择了同一区域,就是因为流域的作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哈尔滨古代文明与近现代当代文明都属于流域文明。流域文明的特色就是哈尔滨的历史文化特色。

其实,哈尔滨城市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古代城市兴起形成阶段和近现代城市再复兴阶段。无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时间差和功能差),它们统属于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既然哈尔滨这座城市最早曾经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阶段。那么,其城史纪元的起算时间就应该在古代历史中去寻找,因为我们所求索的哈尔滨城史纪元是整个城市发展史中的纪元,是哈尔滨地方最早形成为城市的时间。所以,对哈尔滨城史纪元的探讨,不能仅仅停留在哈尔滨成为东北亚地区近现代国际大都市的起始时间上。19世纪末哈尔滨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出现,是哈尔滨城史发展进程中的再复兴阶段。仅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把这个阶段视之为哈尔滨城史发展的新纪元。无论是1896年也好还是1903年也罢,它们都不是哈尔滨城史纪元,更不能做为哈尔滨城名的初始时间。

其九,哈尔滨黄山上的南北二城并非属于哈尔滨城史纪元的研究范畴,应该是哈尔滨区域早期筑城的历史。从哈尔滨城市发展史角度观察,由考古资料得知,哈尔滨“筑城”的初建时期规模甚小,仅仅是一座防御性质的军事堡寨。这座军事堡寨现在依然坐落在哈尔滨东郊的黄山顶端和阿城区以及毗邻的宾县、五常市境内,这是公元2-6世纪前后由当时生活在今哈尔滨地区的夫余、勿吉或靺鞨人所修筑的。古堡寨主要由城壕、城墙、城门构成。城的形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城内还分布着具有一定规律的穴居坑。严格的说,这些城堡不应算做城市,因为这仅仅是用城墙和城壕围绕起来的聚落,并不具备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无疑这座城堡代表着哈尔滨城史发展的起源,因为它毕竟是在哈尔滨所发现的最原始最典型的“筑城”的最初形态。实际上它是在哈尔滨古代城市形成以前的黎明期的标志。

其十,哈尔滨古代历史的行政区划一直受金上京城会宁府和清代阿勒楚克副都统衙门管辖,直到中东铁路修建后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管理局所在地,哈尔滨才脱离阿勒楚克的行政管辖范围。因此,现在的哈尔滨与阿勒楚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均属同一行政区划。

总之,哈尔滨城史纪元的定义究竟是来自于金代还是近代,不仅需要提升人们的认知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或统一人们寻找城史纪元的思维定式。人们对概念的理解,有着各自不同的认知思维行为准则,所以人们的地名语源和地名本质的认同也就存在着不同的心结。其实,我们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理解究竟有多少呢?表面上看来,似乎对哈尔滨的了解已经烂熟于心,可是我们一旦叫起真来,却又对它的真实面目很茫然。欲论哈尔滨地名的含义或哈尔滨城史纪元从何算起,则有不知所措之感!哈尔滨所发现的智人晚期的数万年到一万年的遗址究竟来自何方,又去向何方?在哈尔滨数万年前到近当代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又有多少真实被时间所掩埋,从几万年的历史中我们所体会的进步和文明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幸福?我们在万千世界的社会中最终能够把自己变成怎样的群体,我们在处理人地之间的关系中环境是得到了改善还是破坏?城市空间的无限膨胀与人口的不断聚集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为我们求索城史纪元的终极目的是,要清楚地认识这座城市已经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从而让我们选择和把握城市未来的正确方向。几万年前,哈尔滨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智人聚落,九百年前弱小的女真人却在这塞北寒山建立了统领长江以北,北至外兴安岭的强大的大金帝国王朝,随着蒙古铁骑踏入,昔日的繁华烟消云散,沉寂了八百年后,哈尔滨区域的帝都与京畿之地被森林和野草所覆盖。19世纪末期,代表着欧洲工业文明的铁轨犹如一个巨大的铁犁,在东北的原野上犁出一道深深的划痕,虽然这是带有痛苦和忧伤的划痕,但是它却带给哈尔滨一个新兴国际大都会诞生的机会。并且这一都市又存在了近一百二十年之久,现今它已经是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我们究竟要让这座城市走向何方,我们希望它能够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都是未知数,也是我们今后所要研究的。

[1]脱脱.金史[M].中华书局,1975.

[2]脱脱.辽史[M].中华书局,1974.

[3]宇文懋昭.崔文印.大金国志[M].中华书局,1986.

[4]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上海:上海书局,1998.

[5]东北鸟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张延厚.黑龙江舆地图[M].辽沈书社,1984.

[7]关成和.哈尔滨考[M].哈尔滨:哈尔滨社会科学研究所,1985.

[8]王禹浪.哈尔滨城史纪元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1993,(3).

[9]王禹浪.金代黑龙江述略[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

[10]〔日〕黑崎裕康.哈尔滨地名考[M].地久馆出版社,1995.

[11]王禹浪.哈尔滨地名含义揭秘[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金代哈尔滨历史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新历史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