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书的《水浒传》续书——《水浒中传》探赜*

2015-03-28 15:35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水浒传



博采众书的《水浒传》续书——《水浒中传》探赜*

唐海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

摘要:姜鸿飞的《水浒中传》是一部博采众书的《水浒传》续书。它通过陈丽卿、祝永清形象与猿臂寨的更改对《荡寇志》做了全面的颠覆;通过招安、征辽、征方腊情节的改写对《征四寇》做了变更;通过预叙的表现手法对《水浒后传》做了照应。《水浒中传》最成功之处在于对《荡寇志》情节的颠覆,俞万春借《荡寇志》对《水浒传》肆意反击的一套被姜鸿飞利用,这种借续书来对其他续书发泄不满之情的作品,在《水浒传》接受史上是一个奇异的现象。

关键词:《水浒中传》;姜鸿飞;续书

《水浒中传》成书于1935年,我国现代作家程小青评价此书时曾说:“故本书之作,岂仅瘅恶扬善,而弥读者之缺憾。抑亦儆惕后人而勉之,共以国家为念也。余读其书,喜而不寐,中夜起坐,奋笔为之序。”[1]82让程氏“中夜起坐、奋笔为序”的《水浒中传》到底好在哪儿,下面试做一概述。

一、作者姜鸿飞以及《水浒中传》刊行概述

《水浒中传》的作者姜鸿飞,被目为鸳鸯蝴蝶派文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现在所知甚少。仅知其为浙江余姚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尚在世。魏绍昌编的《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史料部分》曾记载:“姜鸿飞,《花丛艳侠》,《花花豹》……《水浒中传》。”[2]615-626可知除《水浒中传》外,姜鸿飞还有小说《花丛艳侠》和《花花豹》(该书曾于民国37年8月由风云出版社出版,长篇武侠侦探小说,共12回。内附绣像绘图)。

在《水浒中传》自序中作者曾说:“(《水浒中传》)只以表白古人的事迹为因,挽救已死的民心为果。”[1]92倪皋封为《水浒中传》作序时评价说:“至其劝忠导义,深救时病,苦口婆心,功垂万世,尤合新生活精义,诚非诲盗诲淫者,所可与比。”[1]86作者友人姜起渭在《〈水浒中传〉略述》里亦说:“今夫人心之死也久矣,利之所在,虽父母可卖焉。此为乱之萌,若不为遏之,设一旦有事,孰不可以为汉奸!敌可不费一兵一矢,而能亡我国,灭我族矣。爱国之士,能无忧乎?今阅此书,乃知姜君之苦心孤诣者,在乎正人心,遏乱萌,明种族,爱祖国。使人手一篇,能使有汉奸之心者,而肯为国死也。”[1]88从这些论述与评价中可见姜鸿飞是极具爱国之心的,他创作《水浒中传》实是利用《水浒传》中的英雄抵抗外族侵略的故事来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是出于政治原因,才写这部续书的;是针对那时的世道人心而为,是为了鼓吹民族气节、激起人民大众的爱国之情。由于当时(1938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七·七”事变发生不久,需要全民族团结一致、奋起抗日,作者用小说的形式力劝“义军”招安为国家服务,服从于政府的命令,忠诚于政府,以身保国。

从作者自序、友人姜起渭《〈水浒中传〉略述》可知《水浒中传》成书应在1935年7月之前(作者自序写于民国二十四年立夏,友人姜起渭《〈水浒中传〉略述》写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但不知何故,此书直到1938年9月才由姜起渭于上海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出版,除作者自序、友人姜起渭《〈水浒中传〉略述》外,还邀请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大家程小青以及蒋君毅、倪皋封三人撰写了序文。

从现存资料来看,《水浒中传》的版本有两种:一种是1938年9月由姜起渭于上海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出版的初刻本,初刻本分为上下两册共三十回,三百一十九页,卷首载回目,程小青序,蒋君毅序,倪皋封序,姜起渭略述,姜鸿飞序,王介评点。封面题署“时代创作:水浒中传”。上接金本《水浒》七十回卢俊义惊噩梦,下连陈忱《水浒后传》。为配合《水浒后传》的四十回,而成为七十回的后半部,与施耐庵的七十回前半部合并而成一部一百四十回的大书,该书被定为三十回,并命名为《水浒中传》。初刻本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被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又再版发行,扉页右栏题署“时代创作水浒中传上下两册”,左下栏题“著作者余姚姜鸿飞,评者四明王介,发行者四明姜起渭,经营者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另一种则是由梅庆吉根据初刻本整理主编收入14册《水浒系列小说集成》之中的由陈烈点校的点校本。由于姜起渭出版的初刻本的普及性不广,自《水浒中传》问世以来,没有引起读者的反响,对这部作品的评论就更少了。

二、《水浒中传》对《荡寇志》、《征四寇》、《水浒后传》的照应

姜鸿飞在其自序中曾提到俞万春的《荡寇志》、《征四寇》以及陈忱的《水浒后传》,他将这三部作品视为《水浒传》的续书来研读的,现就《水浒中传》对这三部作品的照应关系做一分析。

(一)《水浒中传》对《荡寇志》的颠覆

姜鸿飞在自序中曾极力推崇《水浒传》中宋江等梁山英雄好汉的信、义、忠、诚品质,俞万春的《荡寇志》却将宋江等一百零八人赶尽杀绝,梁山英雄好汉不是阵亡,便是擒斩,直杀得一个不留。对《荡寇志》中痛快淋漓的对梁山英雄好汉进行的杀戮行为,姜鸿飞是深为不满的,但《荡寇志》的书写已成为事实,姜鸿飞是无法改变的。作为对金本《水浒》极为推崇的姜鸿飞,只有自著续书来反驳俞万春的《荡寇志》了。这种借续书反驳、颠覆续书的方式可以说是《水浒传》接受史上的一种奇异现象。姜鸿飞在创作《水浒中传》过程中,有许多情节都是冲着《荡寇志》而来的,就《水浒中传》中所写归纳如下:

1.对陈丽卿形象的更改。陈丽卿是《荡寇志》中屠杀梁山英雄好汉的第一刽子手。她攻取清云山,枪杀崔豪,射伤杨雄;攻打兖州,她射瞎宋江的左眼,射倒孙新,枪杀顾大嫂;到蒙阴为高俅解围,她活捉郭盛;在望蒙山下,她与花荣斗箭,射死花荣;她枪挑王英,扈三娘为夫报仇与她决战,被她扼死;她还活捉黄信、孙二娘,杀死孔亮、龚旺和丁得孙等等。在《水浒中传》中,姜鸿飞依然袭用《荡寇志》中高衙内因垂涎林冲娘子的情节,后虞侯孙高向高俅提议向八十万禁军教头陈希真之女陈丽卿提亲,让陈嫁于高衙内,姜鸿飞在这里悉数袭用《荡寇志》中的人物、原因和背景。只是在陈希真的身份上稍作了变动,在《荡寇志》中陈希真是殿帅府下的提辖,在《水浒中传》中以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出现,为了保住官位,他心甘情愿将女儿陈丽卿嫁与高衙内,更改了《荡寇志》中父女俩因高俅的逼婚而逃亡的局面。姜鸿飞在小说中的这个情节改变就是要纨绔子弟高衙内去玷污俞万春心目中的“女飞卫”陈丽卿,姜鸿飞的这一情节改动对陈丽卿来说是比死亡还要痛苦。最后,痛不欲生的陈丽卿在婚后不久便与好色的祝永清勾搭成奸,私会藏春洞,被识破后将丈夫高衙内杀害。

2.对祝永清形象的变更。《荡寇志》中,祝永清被写为是神霄雷府玉府都判将军降生。他面如傅粉,唇若朱砂,伏犀贯顶,猿臂熊腰,性情温良,庄重儒雅,武艺高强,韬略熟谙,且擅长书法,因浑身上下如羊脂玉一般,人称玉山祝永清。他归顺猿臂寨后与陈丽卿结姻,与梁山义军作战中,他狠拼狠杀,打兖州时活捉了孙立、石秀、杜兴,他设祝朝奉等神位,将三人割头剖心生祭。他是陈希真手下得力战将,与之夺蒙阴、取新泰、打濮州,先后被朝廷授景阳镇都监、壮武将军、大名府总管等职,荡平梁山后,被封冠军大将军。但在《水浒中传》中他被描写为好色之徒,与陈丽卿勾搭成奸,奸情败露后杀高衙内出逃后投靠了番邦的爪牙猿臂寨。书中吴用评价他时说:“我看祝永清,双目不正,其心叵测,若降了他,必非山寨之福。亦且祝家与俺山寨有仇,岂可养虎卫身?”[1]136在姜鸿飞的笔下,祝永清是一个猥琐的小人形象,与他在《荡寇志》中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了一个厚颜无赖之徒。像在对待梁山攻破祝家庄这件事上,《荡寇志》中的他因此事而将梁山视为仇家,而《水浒中传》中他却认为梁山此举是代其报了被赶出家门之仇。

3.对猿臂寨的颠覆。《荡寇志》中,猿臂寨是梁山泊天字第一号的大敌,寨主陈希真与女儿陈丽卿更是梁山人物的克星,而寨中的军师刘慧娘更是智多星吴用的天敌。书中陈希真以猿臂寨为基地,收罗祝家庄余党祝万年、祝永清和栾廷玉等与水泊梁山作对,屡次打败梁山义军。后来,猿臂寨又以“兴师报国”的名义,汇同官府派遣的以云天彪、徐槐为首的“剿匪”官兵,围剿水泊梁山,最后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尽数擒拿,诛尽杀光”。然而,到了姜鸿飞的笔下,这个大名鼎鼎的猿臂寨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已经不是朝廷招安的英雄所居之地,而是被奸人哈兰生把持的作为辽国内应的据点。梁山英雄好汉在《荡寇志》中吃尽了猿臂寨的苦头,到了《水浒中传》里,哈兰生没能成功代辽国招安梁山,便阻挠梁山受朝廷的招安。他们先派陈丽卿刺死侯蒙,后让苟英和忽如吼袭击宿元景,但都未得逞。后来在宋江等人的攻打下,扫平了猿臂寨。

4.对花荣与陈丽卿比箭情节的变更。陈丽卿的箭术在《荡寇志》中是很有名的,其中与花荣斗箭一节更为精采,最终小李广花荣死于陈丽卿箭下。对于姜鸿飞以及广大读者而言,《荡寇志》中花荣战败惨死是他们最为痛心之事。姜鸿飞在《水浒中传》先借李应与扈三娘之言来渲染花荣箭术的高超,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陈丽卿向花荣提出比箭的请求,并在第二十二回用近一回的篇幅来描写比试,最后花荣箭服陈丽卿。对此段描写,王介曾评说:“写二人比箭,跑马六圈,射箭五次,一次有一次射法,一次有一次笔法,真是好看煞人,无怪见之者喝采。即今读者亦当喝采。”[1]290

5.对刺杀侯蒙情节的颠覆。《水浒中传》对《荡寇志》的颠覆中,最精彩的一笔就是刺杀侯蒙之事。在俞万春笔下,宋江偷派郭盛扮作陈丽卿的模样去行刺侯蒙,这里宋江是假陈丽卿之手来破坏招安,进而将罪名嫁祸于猿臂寨。姜鸿飞却将刺杀事件反过来写,姜氏写奸人哈兰生为阻止侯蒙招安梁山,分三路派祝永清、苟英、陈丽卿分别假扮成花荣、王英、扈三娘伏击侯蒙,最后陈丽卿成功将侯蒙刺杀,这样便将刺杀的罪名嫁祸于梁山。《荡寇志》中宋江派一丈青扈三娘假扮陈丽卿刺杀侯蒙,《水浒中传》里哈兰生派陈丽卿扮假一丈青扈三娘而嫁祸于梁山,两书的故事性质虽一样,但结果却迥然有异,姜鸿飞的这一改动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水浒中传》对《征四寇》的改写

《征四寇》是宋江接受招安后征辽、征方腊、征田虎和征王庆的故事。但在百回本《水浒传》中只有二十九回,没有征田虎和征王庆的故事。可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梁山泊排座次,众英雄大聚义共九回;第二层是招安共两回;第三层征辽共八回;第四层征方腊共九回;第五层结尾一回。由于《水浒后传》是百回本《水浒传》的续书,因此陈忱没有提到征田虎和征王庆之事,姜鸿飞的《水浒中传》得照应《水浒后传》的情节,因此也舍去了征田虎和征王庆之事。

1.对招安环节的改写。在招安环节的处理上,姜鸿飞不仅对《荡寇志》的情节进行了颠覆,为了照应《水浒后传》的情节还对燕青得赦书的情节作了改动。作者为避免燕青得赦书情节与《征四寇》雷同,遂另辟蹊径将燕青与李师师的相识地点,从《征四寇》中的东京移到了燕青的初次现身地大名府。这样,燕青与李师师在《水浒中传》中便是老相识了,这一改动使李师师向道君索赦罪书较《征四寇》中的情节更合理。

在《征四寇》里,梁山英雄好汉是以斗将、烧战船、凿漏战船打败高俅的。但到了《水浒中传》中,姜鸿飞对情节作了大的改动。第一,在高俅出兵征讨梁山原因上,姜鸿飞对《征四寇》中的情节作了改动。《水浒中传》中高俅首次征讨是郓城知县徐槐战败求援;第二次征讨梁山是他误认为陈丽卿和祝永清杀高衙内后投靠了梁山。第二,在高俅统帅阵容上,姜鸿飞将《征四寇》、《荡寇志》中征讨梁山的人物合并在一起出现在了《水浒中传》中。《征四寇》中,高俅统帅的成员包括十节度使、刘梦龙、党世英、党世雄、牛邦喜及参谋闻焕章等人;而《水浒中传》中首次征讨时人物多来自《荡寇志》中,如陈希真、云天彪、祝永清、刘广、孙高等;再征梁山时,陈希真已归隐,祝永清在首战中被擒,放回后回东京与陈丽卿杀死高衙内转投猿臂寨。第三,在战争场面描写上,《水浒中传》以斗将为主,人物、地点仍以《征四寇》为准。但姜鸿飞设计了林冲追杀高俅这一情节。

2.对征辽环节的改写。《征四寇》中的征辽故事共有五回,但到了《水浒中传》中征辽故事被减为两回(二十三、二十四回)。姜鸿飞写征辽基本上全是从《征四寇》中照搬来的,像四场战事的描写,宋江、卢俊义进攻的路线选择,卢俊义被困青石谷,宋江攻打蓟州等等。但在征辽情节中姜鸿飞也有一些改动,如将《征四寇》中约定的幽州会合变为了霸州会师,并将辽主耶律得辉与梁山英雄好汉决战的地点从幽州移到了霸州,舍弃了《征四寇》中宋江在二仙山与兀颜延寿争斗的情节。另外,《征四寇》中梁山英雄好汉的阵亡都集中在征讨方腊之时。姜鸿飞为了使情节更为合理,将郭盛、邓飞、魏定国、马麟、雷横五人安排在征辽时阵亡。

3.对征方腊环节的改写。同征辽环节一样,由于回数的限制,作者对征方腊故事只安排了三回。而攻打线路也承袭了《征四寇》,都是先到扬州、润州;后分两路,宋江攻常州、苏州,卢俊义攻宣州、湖州;最后合兵攻打杭州。由于征方腊故事在杭州结束,梁山英雄好汉与方腊的交战就少了许多,姜鸿飞为了力求回京时的总人数与《水浒后传》相符,仅在攻打杭州的一回里,就失去了四十三个英雄好汉。当然,征方腊中也有改写成功之处,如太湖结义。当卢俊义收复湖州后,李俊即忆起旧时太湖结义的费保等人,邀卢俊义同游消夏湾,后邀费保等人一同攻杭州。又如公孙胜在受招安后回归二仙山,在《水浒中传》里,姜鸿飞让公孙胜又重新入伙并杀退了圆通和尚、放雾攻破苏州。

4.对梁山英雄结局的改写。在结局改写中,首先是对李俊的安排。《征四寇》中李俊在回归途中诈称风疾与童氏兄弟归隐太湖;姜鸿飞在《水浒中传》里将此情节进行了重新改写,李俊同费保、倪氏兄弟等七人与宋江真诚相见,将其甘愿与费保归隐太湖一事向宋江老实说来,而宋江亦亲送李俊七人到消夏湾上岸。《水浒中传》的这个改动,将《征四寇》中李俊欺骗宋江的狡滑行为修正过来,而且连宋江与李俊的关系等都因此而得到改善。姜鸿飞的改动,无疑使小说日后与《水浒后传》在衔接上变得更为合理。

另外是对武松断臂情节的改写。《征四寇》中武松单臂擒方腊,在《水浒后传》中写他留守六和塔。在《水浒中传》里擒方腊之事改由韩世忠完成,就不能再书写武松单臂擒方腊情节。因此姜鸿飞对武松断臂情节进行了改写,姜氏写武松与鲁智深路过乌龙岭,鲁智深去出恭,恰好来了一只老虎,向鲁智深扑来,鲁智深跳开,武松赶到,老虎又向武松扑去,武松矮身提刀就戳,老虎扑过武松头顶,逃走,武松去追,却掉下一个大坑里,掉落过程中,武松的左臂被自己的刀割断[1]345-346。情节太过于牵强。

其次是对鲁智深坐化六和寺的改写。《征四寇》中写鲁智深与武松随宋江等人在杭州城外驻扎,但忽然之间又写鲁智深和武松在六和塔安歇,《征四寇》在此出现了败笔。姜氏为了使《征四寇》中此情节更为合理,特意安排五台山智真的徒弟智渊和尚来访鲁智深,后请鲁智深前往六和塔。这样就弥补了《征四寇》中的矛盾。

(三)《水浒中传》对《水浒后传》的照应

姜鸿飞对《水浒后传》是极为推崇的,他认为《水浒后传》是有益于世道的,对宣扬忠君爱国等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姜鸿飞为了使《水浒中传》与《水浒后传》衔接得宜,在故事的布局、情节的设计上不时埋下伏笔,来与《水浒后传》作照应。

姜鸿飞对《水浒后传》的照应,表现在对《水浒后传》将要出现的人物和事件的预叙上,这种预叙主要体现于下面三处。

首先是对花逢春这一《后传》人物的引出。当颜路子在阵上与表弟秦明相认后,赶赴梁山劝降表弟秦明弃邪归正。姜氏借机花荣拜见颜路子一事,将后来在《水浒后传》中现身的花逢春率先带出。原文写:“颜路子谢别了众位,随定秦明、花荣二人,到了秦明寨子里。秦明叫娘子花氏,过来拜见了颜家表伯。花荣也叫娘子崔氏,带了儿子花逢春过来拜见了。”[1]117-118

其次是对李俊、关胜、呼延灼、燕青、黄信、孙立等三十二人后事的预言。《水浒中传》第二十一回写宋江、吴用等攻下哈兰生猿臂寨之后,作者安排祝永清、陈丽卿讨论为盗的出路这一情节,并依此引出公孙胜对李俊、关胜、呼延灼、燕青、黄信、孙立等三十二人后事的预言。姜氏借花荣之口说:“兄长不知,公孙先生曾对小弟说起:‘天下的事,花无常好,月难常圆。弟兄们若是在山为盗,终然大敌当前,也无生命危险。为的是负了一个“盗”字,名誉上已受亏损。倘如受了招安,难免沙场殒命。’他说:‘弟兄们福厚的少,只有混江龙李俊、关胜、呼延灼、燕青、黄信、孙立等三十二人,将来能做一番大事业,为已死的弟兄们吐气。’其余的,他终没有半句好言。”[1]287

再次是借武松、鲁智深六和塔出家之事,引出《后传》内容。在六和塔,林冲触景生情郁愤病故;鲁智深因念史进、林冲积劳成疾无故圆寂,独留武松一人安身六和塔。此时,姜氏插叙了《后传》之事。他写道:“后来李俊等三十多人,在海外做了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因宋高宗被金人所迫,在海中得李俊等救驾,杀退金人,护驾回国。这时早已南渡,恰在杭州建都。呼延灼、柴进、燕青、杨林等,特往六和寺,拜访武松兄弟们,却得欢叙了几天。在《水浒后传》里,自有详细交待。”[1]353

此外,陈忱在《水浒后传》中提及的往事,也是姜鸿飞创作中必须照应的。姜鸿飞一方面得照应《水浒后传》中与百回本照应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得避免与《征四寇》的雷同,这大大提高了《水浒中传》创作的难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浒传》众多续书中,就创作难度、所受限制而言,《水浒中传》无疑是最难的。《水浒中传》不仅要上接《前传》的情节和结局,还得下扣《后传》的既成事实。姜鸿飞在《水浒中传》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对《荡寇志》的颠覆,对《征四寇》的改写,而且也很好地做到了对《水浒后传》的照应。

参考文献:

[1]姜鸿飞著;陈烈校点.水浒中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史料部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谭淑娟)

About The Water Margin Sequel——Analysis of The Water Margin Medium

TANG Hai-hong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Chengxian Gansu 742500,China)

Abstract:The water Margin medium written by Jiang Hongfei is the sequel to original The Water Margin.It made a comprehensive subversion of Dang Kou Zhi by changing Chen Liqing and Zhu Yongqing's images and Yuan Bi Zhai.It modified Zheng Si Kou by rewriting the plot of Zhao An,Zheng Liao and Zheng Fang La,and coordinated the sequel to The water Margin in a pre-expression way.The success of The Water Margin medium lies in the subversion to Dang Kou Zhi,introducing the way that Yu Wanchun used Dang Kou Zhi to subvert The Water Margin,which is a singular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accepting The Water Margin.

Key words:The Water Margin medium; Jiang Hongfei; sequels

作者简介:唐海宏(1974-),男,甘肃徽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5-03-10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3-0014-05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项金项目: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校级科研项目“《水浒传》续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2012LSSK02006)

猜你喜欢
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歌川国芳的水浒传绘画作品特征分析
半斤八两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德译《水浒传》——欧洲最早、最奇、最经典的译本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