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谷”发展战略创新研究

2015-03-28 15:49何海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株洲高新区集群

□文/何海军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湖南·株洲)

一、“中国动力谷”发展现状

株洲高新区是湖南唯一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目前聚集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群,随着2013年9月“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湖南省科技厅等方面专家组的论证,标志着“中国动力谷”正式形成。目前,株洲市提出了用十年时间着力打造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为支撑的中国动力谷的最新战略目标。

按照既定的十年行动计划,在具体工作举措上实行“12345”,即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中国动力谷;实施“二”大步骤: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发展“三”大集群: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四”大园区:河西示范园、田心高科技工业园、董家塅高科园、金山科技工业园;推进“五”大工程:产业集群创新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知识产权创新工程、人才支撑创新工程、金融服务创新工程。最终将达到的总体目标是:在产业上,形成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在空间上,建成“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在区域上,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

“中国动力谷”的提出,既符合高新区产业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方向,也符合科技部启动实施的“一个行动、二项工程”的精神,是株洲高新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战略抉择。但是,“中国动力谷”的未来发展要求我们能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环境以及产业特点进行不断创新,这成为了株洲动力产业群面临的现实要求。

二、“中国动力谷”战略环境及问题分析

株洲国家高新区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现在进入了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十年。将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并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既有切实机遇,也有不少现实问题。

(一)“中国动力谷”面临的战略发展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早在2010年,中央政治局就强调,“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反映了国家对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视。株洲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国家政策配套日益完善。早在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国发[2010]32 号),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后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国科火字[2011]153 号)、《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2]71 号)等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各省市也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3、省、市高度重视高新区发展。目前,株洲高新区开启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建设工作,从湖南省以及株洲市出台的多项政策来看,对高新区的发展一直有着高度的重视。今年以来株洲市出台了《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重点,以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打造“中国动力谷”和未来的“世界动力谷”。结合之前出台的《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以及新出台的《株洲市产业振兴实施纲要》、《关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株洲市服务业提升方案(2014-2017)》和《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二)“中国动力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供给能力仍然制约着“中国动力谷”的快速发展。要素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形成了株洲高新区内在的矛盾,劳动力资源、高端人才、投融资等方面的不足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动力谷”的发展。如投资主体虽然日渐多元化,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部分所占比重明显不足;人才储备虽然较为丰富,但结构并不合理,但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的同时人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而且长期存在人才高培养、高流失现象,人才问题需认真对待;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明显,产品更新加快,但配套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仍较低。从外部而言,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环保成本的上升逐步对园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形成了挑战。

2、产业集而不聚的现象削弱了动力产业的本地配套能力。株洲高新区产业整体规模比较大,但由于本地配套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形成了龙头企业特征明显,但配套企业不足的现象。如轨道交通产业龙头的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但是从产业链来看,本地配套率不足50%。另外,一些产业的要素资源还处于条块分割、分散发展的状态,产业相关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仍没有体现出来。

3、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集群优势的发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本地集聚产业的竞争力,上游产业的成本优势也会增强下游产业的成本优势。但“中国动力谷”出现了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即核心企业优势明显,而上下游配套企业优势明显不足。株洲高新区虽在汽车产业、通用动力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但配套能力不强。在有些领域的企业只是地域上的简单集聚,尚未形成真正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仍存在难度,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4、株洲高新园区运营中的问题仍需认真解决。事实上,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动力产业群很多方面的问题却是由于株洲高新园区运营粗放造成的。如从招商引资方面来看,招商产业类别过多,对招商引资、园区未来发展方向未形成清晰的概念,对产业落地后如何形成产业间积聚没有明确思路;招商重数量轻质量,大部分项目或规模较小、或知名度不高,甚至有部分企业的入驻与园区发展方向不完全吻合。中小企业促进园中注册企业多,实际落户企业少等;招商的方式与手段也创新不够,招商主要靠领导关系介绍;招商政策方面主要靠低地价、高返税等各种手段,吸引来的企业有的目的变为了储备土地,优惠税期过后前景不明。园区原有战略方案可以说只提出了大的前进方向,对如何落实的研究与实践依然不够,同时服务业配套发展也没有跟上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等。

三、“中国动力谷”发展战略提升及创新策略

(一)继续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突出动力谷产业链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为了保证中国动力谷发展的顺利进行,需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分级落实,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协调推进。认真落实既定的小升规、个改企和支持园区发展等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推动效应,争取将株洲“中国动力谷”纳入国家政策层面。强化用地保障,优先安排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加强产业项目用地储备。实施“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各类高端人才,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先保障、重点扶持、特殊服务的政策措施。可对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配套能力强、现代生产性服务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在征地、报建、建设环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依法依规给予相关优惠。

2、扩展招商渠道,保证产业链配套顺利升级。“中国动力谷”具有典型的龙头企业引领特征,但产业链的本地配套不足。在株洲动力产业群中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生产水平和终端产品的先进程度都很明显,但产业链配套环节的发展程度仍需大力提高。需要通过重大项目招商、品牌招商、园区招商等形式,找准目标客户的信息渠道,进而提高招商效率。努力吸引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强,并且符合产业政策的行业重点的企业和配套企业进入园区,完善产业链,促使园区快速发展。使得产业承接、项目选择、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效率性,从而引领产业链提升。

3、精心设计招商团队,保障产业链发展专业水平。在招商的过程中为避免与一般性园区工作的重合,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园区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地理解动力谷产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性。同时,要大力扶持团队的运作,包括举办针对动力产业群的招商专场会议,组建的信息平台积极向投资商和投资商所面向的市场展开园区的自我营销等。主动与我国其他地区配套企业对接,这样有利于提高招商的有效性。在宣传中,可以通过企业和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打造园区软环境建设的亮点。为提髙招商团队的工作热情,激发招商引资人员的积极性,需进一步完善招商人员的绩效管理,提髙招商引资效率与成效。

(二)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对外引进与对内培养相结合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技术标准引导为动力谷提供强大支撑。“中国动力谷”的动力产业在我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创新特征明显。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从原来的产品竞争转变为对于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保护。因此,加强株洲动力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要以技术标准作先导,促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包括技术标准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实现对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推动和引导作用,进而在动力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为“中国动力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2、营造人才发展环境,集聚创新人才。高新区在实施人才政策时,应在加强领军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尖端技术研发与高端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园区管理所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入园。有必要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人才信息库和紧缺人才信息库,要充分利用好株洲市人才引进优惠措施,加大力度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联合培养和创业实习,充分利用好株洲职教城技术人才培养的先天优势,实现技术工人的培养。做到对外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既可解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可以实现株洲整体人才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发展。

(三)创新投融资平台,广泛吸收社会投资

1、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领域的作用,推进融资平台改革。从株洲投融资环境来看,龙头企业明显具有优势,但产业链配套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依然面临较多障碍。因为在融资过程中,各种融资平台直接听命于政府的直接领导,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无法针对市场的反应做出及时正确的调整。这从根本上是不利于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的。

2、创新融资平台经营理念与风险监管。融资平台除了投融资以外,还需具有金融机构的其他相关职能。在融资平台发展过程当中,在国有股份占据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大力促进其金融发展,落实好株洲市倡导的企业债券、上市、股权直投等搞活融资平台的措施,实现创新发展。积极引入社会监管机制保证对融资平台监管的效率,可邀请各类审计机构、风险评估机构定期对融资平台的业务进行审计和评估。对各项业务实行责任人制度,使相关负责人能够更尽职的行使手中的权力。规范融资平台的企业行为,加强内部控制和资产负债管控,使其经营活动,特别是投融资活动合法合规。可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鼓励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并对融资平台的绩效进行考核等。

3、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多渠道服务于动力产业群。继续整合株洲高新园区的建设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逐年增加工业发展资金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收入增幅比例。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服务业重点项目、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产业等。发挥国投集团在产业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参股、控股、基金投资等方式,落实好株洲市要求的每年安排不低于3 亿元的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安排专项引导资金,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

(四)创新发展平台建设,构建良好的文化和制度环境

1、组建研发设计孵化器,支持创新发展。从整个动力谷的发展来看需要孵化器为相关企业吸引业务合作,提供培训机会,整合行政资源等。孵化器应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来建设,并进一步发展其自身的专业职能。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扶持一批中小骨干企业建设省级研发中心。建立由企业主导、创新资源高度整合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推进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加快企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级标准制定和名牌创建,企业制定的标准经论证在全国同行业推广等。

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构建产业创新云平台。“中国动力谷”作为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必须要打造适合自身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服务。通过组织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各类渠道,以期为此类用户群体的公共需求提供统一的辅助解决方案,达到减少重复投入、提髙资源效率、加强信息共享的目的。将政务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等建设成为科技研发产业的重要支撑。同时,构建一个由株洲高新区管委会牵头组织、园区内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应用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各知识主体的知识资源实现共享与创新,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支持多元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产业领域,面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工作流程,大力缩减行政审批期限,继续清理涉及产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降低企业发展和群众创业成本。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通过“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等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切实转变作风,全方位服务企业。

4、加强集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创新氛围。集群文化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集群文化是一种软环境。在高新区内要形成一种学习与竞争合作的集群文化,通过集群内的知识扩散机制,依托园区内的各类平台与渠道,形成共享、共创、共赢的局面,进而加强产业集群的内聚性,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集群文化氛围。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为株洲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使产业振兴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浓厚氛围。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增强产业承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是株洲高新区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园区实际情况,科学地划分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城市配套区、预留发展区等区块,并要强化产业集聚区与现有城市建成区的关联衔接。坚持规划引领,依法采取土地置换、现有整合、飞地开发、合作共建等模式,努力实现本地集群产业的地理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以高标准要求,规划建设开发区道路、供水、电力、消防、通讯等项目,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等,大力提升开发区软硬件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价值空间、生态环境等要素资源的效用。

(五)全方位加强考核激励,保证中国动力谷发展升级的成果与效果。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是保证相关部门提高产业园区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克服“为官不为”的重要措施。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株洲动力产业振兴目标考核体系,明确株洲高新园区的考核重点和考核对象,并列入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监测体系和预警、预测及信息发布制度,准确反映和分析产业发展的情况和趋势。重视产业发展领域干部任用,更多地将市直有关部门、大中型企业、相关高等院校中懂经济、会经营、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通过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的建设,为“中国动力谷”发展升级的成果与效果提供制度保障。

[1]王佳妮.大连科技创新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刘新妍.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合肥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吴锋刚,沈克慧.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6.

猜你喜欢
株洲高新区集群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