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人格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2015-03-28 16:08窦素琴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人格辅导员

窦素琴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积极人格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窦素琴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积极人格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主要标志,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积极做好自我管理,努力提高心理品质,克服职业倦怠,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积极人格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工作中面临着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等方面的职业应激,其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工作特点,容易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充当了多种角色,同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于是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应主动塑造积极人格,努力克服职业道德。

一、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

(一)职业倦怠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职业倦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弗罗伊登贝格尔在1974年的《社会问题杂志》中指出,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个体无法应付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1]。Maslach&Jackson于1986年从三个方面对职业倦怠作了界定,“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个体对自身进行负性评价的进展评估,个体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低下;去人格化,是指个体对工作对象的负性的、冷漠的、过度疏远的工作态度,倾向于用对待无生命物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尽量减少与工作对象的交流;情绪衰竭,是指个体在挫败感和紧张的状态下,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精力丧失,疲乏不堪的情绪体验。

(二)职业相关因素

一是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学生管理工作的全程性和全天候性。也就是说,精力上是全身心投入,责任上是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问题。二是辅导员没有实际的专业。

(三)工作相关因素

一是工作场地不固定,辅导员经常穿梭于教室、寝室、运动场、会议室之间,从事查考勤、查卫生、筛查安全隐患、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竞技赛事、参加相关会议等各项事务。二是工作量超负荷。学生党组织建设、团组织活动、社团建设及管理、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困难生界定、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就业指导、学业规划、意外应激处理、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等,涉及到学生的除了专业教学之外的所有工作皆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真正体现了辅导员的骨干作用。三是角色变换频繁,学生出现意外,辅导员成了安保员;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辅导员成了心理咨询师;学生出现了诚信问题,辅导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辅导员每天穿梭在多种角色之间。不得不跳跃性地进行感情资源的分配”[2]。三是收入与付出不匹配,由于辅导员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方面相对于专职教师低,而工作量却比专职教师大很多。四是团队支持。一个良好的团队不但能给个体提供足够的支持,而且也会为团队成员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提供减轻工作压力的应对方式。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团队没能发挥相应的功能。

二、用积极人格克服职业倦怠

(一)积极人格的内涵

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四个基本特征,积极人格特别强调人格的社会性,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心理学家提出了积极心理的思想,之后著名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M.Csikszentmihalyi)和弗勒(R.Fowler)等人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扩展为三个主要方面: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人的心理发展基础性资源来自于人本身的心理力量和能力,其中积极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修复各种人格问题,另一方面完善并形成良好的人格,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良好适应的整体,是“强调公民的职责、权利义务以及精神追求、信仰和信念等文明和与全人类联系的力量”[3]。

(二)主动塑造积极人格,克服职业倦怠

自我管理包括个体的时间管理、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等,其中情绪管理与情绪衰竭有关直接关系。积极的自我导向可在复杂的情绪状态下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完善独立的人格。主动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心态可淡化工作之外的负面感受,提升工作兴趣,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1.积极自我管理,减少情绪衰竭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外界刺激在内心产生的身心应激状态,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当外界刺激在个体内心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内心体验时,就产生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内疚等;当外界刺激在个体内心产生愉悦、兴奋、归属等内心体验时,就产生正面情绪,如高兴、快乐、成就感等。正面情绪往往产生高效的行为,而负面情绪往往导致无效的行为,如回避、低效、错误等行为。这种无效的行为往往又会反过来强化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情绪衰竭的主要诱因。作为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承担多种角色、工作量超负荷、收入平平、体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为减少情绪衰竭、提高工作效率,应做好时间、情绪、心态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并从工作自身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2.正确自我导向,克服去人格化

大学生的一般特点是自我意识较强,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多,并且初具一定的研究和探索能力,智商较高。但他们社会阅历较浅,情商较低,人际交往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保持积极的自我导向,克服负面性的、冷漠的、疏远的工作态度,多与学生交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

3.主动适应工作,避免成就感降低

适应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后天的努力可让这种本能更加强大。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在目前的体制下,处理应激、紧急的学生事务较多,主动提高工作的适应能力将是顺利完成各项学生工作的上策,特别是在目前工作内容宽泛、责权漠糊的背景下,更应提高主动适应意识。

三、完善管理体系,培养积极人格

要在辅导员中进行专业分工,优化大学的资源配置,注重辅导员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训,完善辅导员的积极人格,为大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管理服务人才。

(一)合理分工,减少重复

目前,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分工有两种形式:一是按年级划分。一个辅导员分管一到两个年级,承担所负责年级学生的所有事务;二是按工作内容分块负责。把有关学生工作的内容分成若干块,每个辅导员分管几块,如学生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会、奖助学金、困难生界定等。目前的状况是,辅导员“都从事着一样的工作,全职全能,在具体职能上没有分工,没有侧重点”[4]。为避免这种情况,可进行科学化分工,按照工作性质和内容以及辅导员的学历优势,根据工作具体要求,把工作内容细分为若干个专业,各自承担几个专业,这样既可减少辅导员之间的重复劳动,又可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二)优化资源,保障发展

高校发展资源可划分为行政和教学两大类。辅导员的工作,按性质,可归到行政类,按工作内容,又可归到教学类,所以,辅导员是介于行政和教学之间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既是干部又是教师,角色模糊,没有专业性。在职称评定、级别提升上没有优势,这是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角色,正确定位,提高其职业自觉性和社会认同度,为实现辅导员的社会价值提供发展平台。

(三)注重学习,提高素质

辅导员应注重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要在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方面下大功夫。胜任辅导员本身的工作是基本要求,另外,要在学科专业、科研能力上有新的突破,具备指导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较高的专业水平可改善辅导员的素养结构,提升内在人格魅力,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1]FREUDENBERGER H 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159-160.

[2]谌喜兵,叶玉霞.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8):30-32.

[3]欧阳胜权.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中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07(4):10.

[4]李小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5-78.

(责任编辑:刘应竹)

辛春生博士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百人计划”创新人才

近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湖北文理学院推荐申报的辛春生博士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百人计划”,这次入选也是湖北文理学院连续3年获批此项目。湖北省“百人计划”是湖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战略,此项人才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引进200名紧缺的海外高层次急需人才,为支撑中部崛起战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辛春生博士,1975年12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少年班,获计算机科学学士;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计算机工程硕士;2002年毕业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现就职于美国欧道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职副教授、通讯网络与安全创新实验室主任。多年来,辛春生博士致力于通讯网络与安全领域的创新研究,同时也在未来无线网络架构、安全机制算法与理论分析等重要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

辛春生博士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讯领域SCI期刊论文近20篇,EI索引的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近90篇,5项大数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另外还有若干专著、专利和国际奖项。辛春生博士长期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评审专家、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或编委、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的重要成员以及工业界顾问。

(李恒威)

Positive Personality and College Counselor’s Job Burnout

DOU Suqin
(Medical College,Hubei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Xiangyang 441053,China)

Positive personality is amain symbol of one’s psychologicalmaturity.A counselor,as a mentor and a close friend of college students,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self-management,strive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quality,overcome job burnout,to be good teachers and helpful friends.

College counselor;Job burnout;Positive personality

G525.1

:A

:2095-4476(2015)03-0083-03

2014-10-13;

2015-02-02

窦素琴(1968—),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人格辅导员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