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影响下的普密蓬·阿杜德国王

2015-03-28 17:26张红云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普密蓬达摩国王

张红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

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自继位以来至今约有68年,是当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王之一。虽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王在君主立宪制下,被剥夺了对国家的统治权,地位降低了,但在泰国却出现了相反的现象,被剥夺了统治权的国王,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得到了不断地抬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甚至把他当作神圣来崇拜。这种现象虽然引起了不少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但学者们更多的是从政治、法律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①,而没有从宗教文化方面来进行考察。本文拟从达摩的视角来剖析这个问题,以求从另一方面讨论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在当代条件下,地位和声望不断升高的原因。

一 达摩的起源及涵义

“达摩”是梵文dharma或dharm的音译,最早出现于《梨俱吠陀》之中,由词根“dhri”演化而来,最初的意思是“支持”、“支撑”、“维持”、“事物固有的秩序”等。《梨俱吠陀》第7卷第63首在赞颂太阳神苏利耶时这样写道:“他似乎就是萨毗德里大神,从不违反那一以贯之的法度”。这里的“法度”为梵文dharma,直译为“达摩”、“法”即自然规律之意。[1]173佛教、印度教出现后,沿用了这个词。

婆罗门教(后来演变为印度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达摩”,[2]110如水有水的达摩,火有火的达摩,鸟有鸟的达摩。水的达摩是流动性,火的达摩是热,鸟的达摩是飞翔等等。

婆罗门教认为,人的地位是由前世的“业”(言、行、意)决定了的, 是改变不了的,今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奉行‘达摩’(教义规定的行为规范)”,[3]94才能在来世生活得更好,这就是业报轮回观。

因此,婆罗门教中的达摩就是带有明显的古代印度种姓特征的行为规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代印度各种姓应尽的达摩中看出,如婆罗门的达摩是学习吠陀、传授吠陀、祭祀、替他人祭祀、布施和接受布施;刹帝利的达摩是学习吠陀、保护百姓和布施;吠舍的达摩是学习吠陀、经商、务农、畜牧、布施;首陀罗的达摩是心甘情愿地为以上三个种姓服务。各种姓之间不能交往,更不允许通婚,违背种姓原则,就是破坏社会秩序,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反之,“只要每个种姓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就会达到和谐和统一。”[4]74所以,达摩的本质就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限制低种姓改变地位低下的藩篱。

到了阿育王时代(275-232B.C.),阿育王碑中的“达摩”意思几乎完全为宗教伦理。[5]

阿育王在征服羯陵迦王国的过程中,“15万人被从他们的家中强制带走,10万人死于战场,还有许多人稍后死去”。[6]57这是使阿育王摒弃战争,皈依佛教,通过传播达摩(正法之道)进行征服的原因。阿育王实施正法的手段是颁布敕令。他把敕令镌刻在石柱上,将这些石柱竖立在自己所征服的疆土上,这就是阿育王石柱。它象征着这个地区处于他的统治之下。著名的阿育王敕令共有十四道。

阿育王的达摩(正法)实际上就是社会伦理道德,是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如第二道敕令这样写道:“一个人应服从母亲、父亲和年长者;一个人应该仁慈地对待生灵,始终不变;一个人应当说老实话……学生也要尊敬老师。”

阿育王的达摩政策主张不同宗教信仰之间要和谐共处,如第四道敕令这样写道:“不杀生命,不欺生灵,礼遇亲族,礼遇婆罗门和沙门,顺从母亲和父亲,顺从老年人,这种风气因有天爱喜见王②的正法教诲而步步深入人心。”

阿育王的正法政策不仅反对杀生而且反对祭祀,这一点可以从第一道敕令的相关内容中得到证实:“……这儿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能被杀和被祭祀,任何形式的宴乐集会都不能在这儿举行……。”[7]189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阿育王达摩政策的主要原则是少行不义、多做善事、慈悲、慷慨、真诚、纯洁。[8]72阿育王的达摩就是佛教中的八正道,因为八正道就是主张不杀生、仁慈等。

我国学者朱明忠把达摩一词的涵义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事物固有秩序、维持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则或法则;二是伦理道德;三是法律;四是宗教,[4]72其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与阿育王时期达摩的涵义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达摩”的基本涵义就是“事物存在、运行的规则”,对于婆罗门教(印度教)而言就是各种姓应尽的义务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对于佛教而言就是遵守佛教伦理规范——八正道。本文中的“达摩”兼有婆罗门教和佛教中的达摩的含义,指的是宗教义务和宗教伦理规范。

二 国王的达摩及品德

泰国从古至今的王权观念深受古代印度王权观念的影响,这可以从古代泰国国王的尊号中得到证明③,因此,在王宫中形成了“以印度教或佛教崇拜为特征的王权概念。”[9]40在印度王权观念下,国王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保证,“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国家管理机器超级结构的支柱,人民的保护者,人民幸福的改善者,现有传统和习俗的保卫者,法律和秩序的维护者,法律实施代理人,达摩的支持者,公证的实施者,国家领土完整的维护者。”[10]1但在泰国民主改革后,“国王保留的权力只有赦免权和法律提案权,不再实际负责行政,国王属于虚位国家元首。”[11]251因此,国王的达摩只有 “达摩的支持者,公证的实施者,人民幸福的改善者,现有传统和习俗的保卫者”等几项。

另据《摩奴法论》说,在人类还没有国王时,人们生活在恐惧和混乱不堪之中,为了保护人类世界,创世之神创造了国王,他取出“雷神、风神、死神、日神、火神、水神、月神和财神的不朽的分子以后,创造了国王。”[12]118国王必须具有这八尊神灵的美德,即雷雨神之德:为人间普降甘霖,让国王的恩惠广施黎民百姓;阎罗之德:惩处恶人,并折磨他们死后的灵魂;太阳神之德:缓缓地吸收水分,不卤莽,不草率,效法太阳神就一定会胜利辉煌;月神之德:柔和的光使每一个人心旷神怡,国王的和蔼和温情让世人喜爱,国王的微笑犹如生命之水;风神之德:无声无形,吹及每一块土地,触及每一个人,国王要像风神那样体察国民,了解社会,那风就是国王明察秋毫的无形的眼睛,贤明而神秘;财神之德:享受娱乐要节制,吃喝打扮不过度;海神之德:手握盘龙长索,使用擒拿法宝,要效法海神,充分行使权利,制服一切坏人;火神之德:毫无留情,把敌人烧焦,国王的凶悍要像熊熊的烈火,把进攻自己的每一个敌人消灭掉。[13]381-382

总之,在印度传统王权观念下,国王不仅要尽自己的各项达摩(职责),而且还要具备八尊神灵之美德,这才是民众心目中的国王。

三 国王践行达摩

(一)保卫现有传统和习俗

泰国是个几乎全民信奉宗教的国家,其中佛教徒占95%以上,被称为黄袍佛国。在国王的职责(达摩)中,保卫现有传统和习俗就是支持佛教,以及维护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和谐相处。

普密蓬国王本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为了弘扬佛法,他身体力行,是泰国历史上第四位在位期间出家的国王。在佛教创立2500周年纪念活动时,普密蓬国王在玉佛寺剃度为僧15天,其间他每天早晨身披袈裟,光着脚,托钵向王太后、王后及大臣们化缘;到总理府礼佛,到寺庙向资深的高僧致敬,到各地朝觐重要圣殿等。

普密蓬国王也是佛教“十王道”的恪守者,他在1950年5月5日加冕仪式上向全国人民承诺“吾将以达摩治国,为暹罗人民谋福利。”④

1956年10月,在剃度出家的仪式上,他向全国人民发表告示:“佛教是我们的国教,受到举国上下的欢迎。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佛教的教诲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条件允许,我将潜心于佛学研究一段时间,这是一条提高个人修养以造福国家的有效途径,”[14]117-118并且取法号为“蒲密罗”,意为“至上的”,象征他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国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佛教中的行为规范即八正道对于国王本人来就是行为规范,他认为认真学习佛学,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而且还可以造福国家。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国王始终如一地以佛教中的“教诲”来造福国家,这就是普密蓬国王所谓以“达摩”治国。

普密蓬国王改善了佛教处境不佳的状况。他即位后对两所佛教学院进行了改革⑤,一所是蒙固佛学院,另一所是朱拉隆功佛学院。这两所学校以前因人员、学制和资金方面的问题而一直进展缓慢。在普密蓬国王的支持下,才得以运作起来。这两所佛学院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得到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承认,尤其是朱拉隆功佛学院,美国还从该校要了50套教科书,分赠给全美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还派出留学僧到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和日本等国学习;同时,也招收国际学生,“1973年,在朱拉隆功佛学院学习的外国学生共有113人,其中来自老挝的81名,马来西亚14名,柬埔寨10名,缅甸8名,中国3名,孟加拉5名。”[14]121在普密蓬国王的支持下,1958年朱拉隆功佛学院开设了“星期日佛教学校”。这种学校由和尚来担任教学任务,没有预算,不发工资,开始时学员只有70人,但这类学校现已遍及泰国的每座寺庙,对弘扬和传承佛教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普密蓬国王积极支持把佛教传向西方。1951年,吗哈它寺举办了佛学培训班,教人参禅打坐,当时有来自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新西兰和越南等国的人参加了培训,有的人甚至能用泰文念经。1966年8月,泰国到欧洲的弘法僧团在英国建立了第一座寺庙,普密蓬国王亲自将该寺命名为巴提佛寺。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开始出现了泰国的寺庙。

由于得到国王的支持,泰国人对佛学和巴利文的学习越来越浓,学习的人数也比已前增多了,社会上十分尊重在巴利文考试中成绩优秀人,僧爵得到普遍认可,获僧爵的和尚被誉为有知识的人,学识高的僧人还可以还俗。当时的法政大学还招收还俗的僧侣入学深造。

普密蓬国王把世俗教育与佛学教育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上世纪70年代,为了适应僧侣学生的需要,他同意在佛教学院开设了世俗学科,使佛学与世俗科学得到同等并重,大大加快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当时在佛教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巴利文的律藏,宗教实践,泰语,英语,社会学,自然科学,伦理学和生理卫生学。此举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且加快了佛教的世俗化进程,有利于佛教文化的推广。

普密蓬国王既是佛教的赞助者,也是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道教、孔教、基督教等的保护人,他常常亲自或派代表参加这些非佛教的各种活动。

(二)改善人民幸福

在国王的达摩中,“人民幸福的改善者”就是国王要改善人民的幸福。

当今的普密蓬·阿杜德是曼谷王朝唯一一位没有在本国出生的国王。1927年12月5日,普密蓬·阿杜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1946年6月9日继承王位,直到加冕为国王前,他一直生活在国外,对自己的国民还是很不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所说的话中得到证实:“只有当我与他们接触时,我才学会了爱我的子民。在与子民的接触中,我学到了爱的价值。我从我的职责中认识到,我的子民在什么地方,我就在那里。”[15]51所以,到民众中去就成为国王一生的奋斗目标。在他在位的关键时期,几乎每年有8个月的时间行走在泰国边远贫困的地区,有时甚至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地区,每年行程约有30,000英里。[16]53

国王到民众中去的目的看起来不仅仅是了解民情,更重要的是为当的发展作贡献,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普密蓬是一位务实的国王,他用各种方法方式为民众解决困难。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密蓬国王发起了3000多个助困项目。1955年,普密蓬国王首次巡视东北部民众时,见到当地严重干旱情况,于是他把美国、澳大利亚两国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赐予贴帕立·差哇军亲王,成立皇家人造雨发展所研究人造雨技术,并获得成功。为使农村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他积极支持帕立亲王研制抽水机、播种机、插秧机,脱粒机和碾米机等。此外,为防止土地占有权被转移到他人手里,确保耕者有其田和顺利地开展各种农业活动。在调整土地中,他把大城府的数千莱御地划分给无地农民耕种。为战胜旱涝灾害和提高面积产量,他大力支持兴修水利,建造堤坝和改良土壤工作。

普密蓬国王对农业非常重视,他对国民的关心似乎也以农业和农民为中心。1959年,普密蓬国王恢复了5月8日的皇家春耕节⑥,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农民节。在农民节上,国王亲自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在农事活动比赛中的获奖者颁发奖状,并把自己在奇托拉拉达宫所种的稻种作为吉祥礼物赐给百姓。为了泰国农业的发展,他甚至不惜把皇宫变成了皇家项目的总指挥部——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森林示范项目,稻田实验项目,养牛场,电力牛奶厂,养鱼项目,实验碾米厂。[16]61由于普密蓬国王对农业、农民的关心和支持,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普密蓬被称为“农民国王”,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2006年,在曼谷庆祝普密蓬国王登基60周年活动中,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授予他“联合国第一个人类发展终生成就奖。”[17]

普密蓬国王在国家面临重大灾难时总是挺身而出,为民众解决问题,有时自己亲自参各种为人民服务的行动。1950年,当泰国大规模暴发肺结核病时,国王亲自捐款350万铢用于研制卡介苗。当霍乱流行,需要大量的进口生理盐水时,国王亲自指导和研制提炼生理盐水的机器设备。此外,国王还倡议并捐资成立了皇家医疗卫生队,派遣到泰国红十字会的驳船上,进行沿河服务。

(三)关心教育事业

普密蓬国王在泰国中部的几个省内的某些寺院里附设福利学校,给贫困家庭的儿童和孤儿提供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教材,他还用王室基金购买材料给南部、北部乡区中、小学扩建校舍。

泰国大学的毕业典礼由于国王或公主的到来而显得更加神圣、庄严,这表明国王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国王每年亲自或派诗琳通公主到一些学校主持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并参加9所国立大学和部分省市一级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学术荣衔,有时还接见一些学生代表。普密蓬国王亲自组织建立了普密蓬慈善基金会,对学习成绩优异而家庭困难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资助他到国外深造。

为了让人民更了解国王,同时也能为人民大众做更多的贡献,普密蓬国王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拍成电影,用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收入建立了一些公共福利和社会发展项目。1951年,普密蓬国王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广播电台,自己曾经当任电台流行音乐主持人,不仅录制音乐节目,而且还为学生和公众组织音乐表演。通过电台,国王进入了千家万户,进入了人民心中。国王也通过电台邀请百姓一起为遭受灾难的人捐助,人们非常高兴能和国王一起做善事。

普密蓬国王天资聪明、博学多识,他学习了英文、法文、德文和拉丁文等欧洲7国语言,他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在音乐、绘画、诗歌、体育方面均有所长,是当今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的君主之一。他能演奏8种乐器,尤其擅长钢琴、单簧管,常在一些非正式的音乐会上和大学生一起演奏;他普写过40多首歌曲和芭蕾舞曲。1964年,为表彰其音乐成就,世界著名的维也纳音乐艺术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成为享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国王。此外,普密蓬作画9年,共完成100多幅作品,被誉为“没有师承,独具一格”的画家。[18]114在1967年东亚运动会上,普密蓬国王参加了帆船比赛并获奖。由于他对体育运动作出了贡献,1987年国际奥林匹克执委会授予他奥林匹克荣誉勋章。由此可见,泰国国王真正做到了“以达摩治国”的承诺。

四 国王的品德达摩

在品德达摩中,国王要具有八尊神灵的美德。那么普密蓬国王有没有具备这八德呢?

普密蓬国王广泛与百姓接触,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八德的中“风神之德”的体现。在广大泰国人民心目中,国王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19]7无论是在照片中还是绘画肖像中都没有他微笑的形象。这证明国王的功德已达到了别人无法超越的境界,这是八德中的“财神之德”。在佛教文化语境下,这是精神伟大的象征,因为佛教认为任何微笑和皱眉都揭示着还未脱离世俗的享乐和欲望。国王的名字“普密蓬”就是有功德者的意思。[20]49

许多泰国人越来越把国王比作佛陀。在1996年在他在位年满50周年庆祝活中,“泰国人民以半神的形象来祝福他。”[19]10普密蓬国王践行达摩,情系人民,想人民所想,把人民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人民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这是八德中的“雷雨神之德”的体现。正如诗琳通公主所说:“只有当他计划着去实施他认为将为人民带来繁荣和利益,当人民关心他和他们的同胞之日,才是他快乐之时。”[16]53

“在泰国,实际上几乎每个家庭和每个办公室都挂有他的画像:一个慈祥的父亲正在看护着孩子。”[21]46国王成了百姓崇拜的偶像,几乎是道德品质完美的典型,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楷模。

“对一些泰人民众来说,他是一个菩萨、世俗佛陀,尤如一个活神,”[19]3这就是八德中的“月神之德”。

泰国政变频繁⑦,政府更换频繁,导致社会动荡,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影响。 “泰国人不相信政客、军人,只相信国王,认为不论谁上台组建政府,都只是为了自己政治集团的私利,而不可能是为了人民。只有国王,是真正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为了人民好,真心希望并帮助人们过上好日子,保卫人民和国家安宁。”[22]52-53由于普密蓬“国王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达摩,因而确保了王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23]30-38所以,普密蓬国王被称为“达摩王”。

总之,虽然在民主制下国王的达摩已不同于君主专制下的达摩了,但古代国王应具备的各种品德却还能在国王的身上体现出来。这是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的地位在当条件下不断抬高的原因。

四 余论

在泰国王室成员中,除了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之外,王后诗丽吉·吉滴耶功,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二公主诗琳通,三公主朱拉蓬等,都践行自己的达摩,他们也深受泰国民众的爱戴和尊敬,尤其是二公主诗琳通,由于她在各方面的突出成就,已成为泰国民众学习的楷模。关于他们践行自己达摩的情况及在泰国社会中的影响,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 如翁琳:《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东南亚研究》,1987年第3期;曾元:《他心中只有人民——泰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光辉事迹》,《东南亚研究》,1996年第3期;吴圣杨:《从审计长任免风波看泰国国王的权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7月,第17卷第3期;刘一平:《论泰国宪政的演变和特点》《思想战线》,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第37卷;凯文·休伊森:《泰国的君主政体和民主化》,《南洋资料译丛》,2002年第2期等等。

②天爱、喜见都是阿育王的称号。

③ 关于泰国国王尊号与印度宗教之间的关系,参见张红云:《泰国国王尊号中的宗教文化元素初探》,《未名亚太论丛》,2012年第5辑。

⑤ 蒙固佛学院设在波沃拉尼伟寺,1946年开始招收佛学学士;朱拉隆功佛学院设在吗哈它寺,按大学规格管理,1947年7月开始招生。蒙固佛教学院现有学员500余名,朱拉隆功佛学院有1500余名。

⑥1936年曾取消了这个节日。

⑦ 在过去的80多时间里,泰国共发生了20余次政变,平均每隔3-4年就会发生一次,最近一次发生在2014年5月。

[1]林太.《梨俱吠陀》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明忠.印度传统文化中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与观念[J].南亚研究.2009(1).

[3]郁龙余,等.印度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8.

[4]朱明忠.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J].南亚研究,2000(1).

[5]摩奴.摩奴法论[M].蒋忠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陈春锋.恒河的神性:古印度诱惑[M].北京:中国书画出版社,2010.

[7]Romila Thapar,Asok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auryas[M].New Delhi: Oxford India Perennials,1997.

[8]许海山.古印度简史[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9]D·G·E·霍尔.东南亚史:上[M].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G·P·Singh,S.Premanada Singh, Kingship in Ancient India:Genesis and Growth[M].Akansha publishing House,New Delhi-110002(India), 2008.

[11]刘一平.论泰国宪政的演变和特点[J].思想战线,2011(37).

[12]摩奴法论[M].蒋忠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张玉安,裴晓睿.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14]段立生.东南亚宗教嬗变对各国政治的影响[M].曼谷:泰国曼谷大通出版社,2007:117-118.

[16]Dusi Naiwattanakul, The Monnarchial Institution and The People,the Thai Monarchy[M].Foreign Office,the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Thailand.

[17]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64202/Bhumibol-Adulyadej.

[18]翁琳.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J].东南亚研究,1987(3):114.

[19]Paul M.Handley,The King Never Smiles[M].Yale University Press & New Haven and London,2006.

[20]Chris Baker,Pasuk Phongpaichit,A History of Thailand[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Express, 2005.

[21]Julian Gearing,A Very Special monarch[M].Asiaweek,December 3,1999.

[22]冈飒丹.“泰国之神”普密蓬[J].华声,2013(24).

[23]Susan L.Huntington, Kings as Gods,Gods as Kings: Temporality and Eternity in the Art of India[J].Ars Orientalis,24,1994.

猜你喜欢
普密蓬达摩国王
达摩祖师
贪吃的国王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好玩儿的国王
当当吃国王饼
国王的死敌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