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机制研究

2015-03-28 22:12时吉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华强丰县生态园

□文/时吉光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机制研究

□文/时吉光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提要]本文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出发,论证华强生态园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华强生态园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华强生态园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农业文化遗产;华强生态园;保护机制;开发机制

原标题: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丰县华强生态园为例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日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简称GⅠAHS)概念以来,全球已有13个国家的31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GⅠAHS保护项目。我国作为具有悠久耕作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劳动人民在辽阔大地上通过辛勤耕作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文化知识,创造了类型多样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江苏省围绕农业、农村,着力培育乡村旅游市场,这个市场的逐步壮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业文化的旅游价值。到目前为止,江苏已经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70个,初步具备接待旅游者基本条件的乡村旅游景点达到1,000多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乡村旅游景点可以划分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以及一大批生态环境优越、适宜人们休闲度假的乡村。乡村旅游点蕴含了农业文化、乡村景观和民俗文化,这同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相容性。顺应时代要求,华强生态园项目构思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主导项目,如何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如何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农业文化遗产概述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农业文化遗产,又称农业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种,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与技术之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由于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冲击,这些珍贵的传统农业文化和技术遗产正面临各种威胁。为了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2002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ⅠAHS)项目,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按照粮农组织(FAO)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二)农业文化遗产现状。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农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一直在寻求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创造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农业技术与知识体系。这些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同时也对全球可持续农业产生积极影响,并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农业文化赖以生存的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从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农业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当前建立在以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化对农业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弊端,并引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特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传统地区的传统农耕方式在适应气候变化、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这些传统的农业技术以及重要的生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江苏的农业文化遗产领域广阔、类型全面、内容丰富。同时,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尤为迅速,大量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开展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对于促进江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新农村、保持江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华强生态园概述与发展现状

(一)华强生态园概述。随着丰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市场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独特农家生活使越来越多城市人向往,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观农村山水”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顺应着这种潮流,在华山镇政府、华山村委会的大力扶持下,建成了江苏华强生态园。江苏华强生态园位于丰县华山新镇区,占地400余亩,成矩形分布,东部为旅游观光娱乐区、南部及中部为生态农业示范区、西部为休闲自摘区,园区集温室育苗、观光体验、农家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实现了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是丰县及周边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园区先后成功创建2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市优秀农业观光园,获徐州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华强生态园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2013年徐州市旅游局主办的“最美乡村旅游点”评选活动,华强生态园所在的丰县就有5家入选。丰县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拥有果树面积50万亩,盛产优质苹果和白酥梨;丰县是著名的特种蔬菜之乡,已有19个品种通过江苏省无公害标准认证,获无公害农产品称号。丰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76万亩,其中规模连片种植面积达58万亩,已形成了牛蒡、芦笋、山药、黄皮圆葱、大苔蒜、设施菜、食用菌、夏番茄、芦荟9大基地。丰县的水果和蔬菜种植历史久,形成了独特景观,具有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和科考价值,蕴藏着很大的旅游潜力,也具有保护价值,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前景。

技术理念新颖:在技术理念上,江苏华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公司依托华强生态园建设,融合农业、旅游、城建、新农村的发展,将一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业增收,沟通了城市与乡村,缩小了城乡差别。游客在为农村消费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将城市文明、生活新风带到了农村,园区积极推动农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推进科技发展与应用,促进产业化生态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立足农业、发展农业、突破农业的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助农民增收脱贫、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华强生态园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可行性分析

(一)华强生态园符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农业文化遗产,又称农业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种,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还包括农业文化与技术。华强生态园就是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融合一些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形成新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而进一步发展农业,保护农业文化。

(二)华强生态园有很强的农业文化基础。华强生态园立足于农业文明悠久的丰县,这种文化内涵凝结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能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华强生态园里面众多著名的丰县农业产品和它们的历史渊源。我们在欣赏壮观的生态园时,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四、华强生态园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机制

(一)农业遗产与旅游业发展。将农业产品转化为农业遗产,将农业产品按照农业遗产进行培养和开发。丰县的农业文化在意识形态上来讲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徐州乃至整个淮海地区是一个宝贵的无可替代的珍宝。利用好它,将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旅游方面,农业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好丰县的农业文化,会对徐州旅游业产生大的推动。主打农业文化的徐州特色旅游将会吸引更多旅客的前来。也可以作为徐州旅游产业从以前物质的单一旅游形态转化为物质和意识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态的重要理论参考。

(二)在推广中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而现在,我们利用华强生态园作为一个平台,把这些农作物集中到一个生态园内,采用先进的技术、新颖的观念进行保护和繁殖。利用这样的模式,做到一种新式的农业推广,将新的技术利用到农业种植上去。普遍保护,重点培养。而园区建设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高标准温室大棚,主要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及绿化苗木苗圃,大面积、大规模种植。银杏、紫薇等各种珍贵树木应有尽有;二是优质果树和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农林产品的生产周期,打造当季特色风景;三是旅游休闲观光景点,人工湖、人工河、垂钓区、楼台亭阁供游客观赏;四是建造华强农庄、中苑1-4号、会所、餐饮等设施,形成观花、采摘、餐饮、休闲、风情游等不同特色农家乐,进一步打造华强生态园的品牌。

(三)对地方传统尽可能的维护。在华强生态园内,农作物的选取和种植,首先应对传统品种给予特别保护。随着我国粮食供给由单纯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传统作物和畜禽品种更加重要,因此要给予特别关注,使其在商品生产中立足。其次要对传统农业品牌给予关注。传统农业品牌既是物质类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类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使之能够在商品生产中占据合理份额。

(四)加强教育培训。农业文化遗产地往往缺少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因此积极培养当地人才,增加就业机会,鼓励部分年轻人留在村中发展,是适合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社区农民进行旅游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导游、客房和餐饮管理等方面的旅游培训,可以帮助村民了解一定的旅游知识,使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一开始就在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上进行。

五、结语

显然,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所蕴含的思想与理念上,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传统农业不仅可以为目前所倡导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在思想和方法上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对于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村生态环境、彰显农业的多功能特征、传承民族文化、开展科学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些地方的实践更是表明: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利用,那些保持着传统农业特征的地方,不仅能够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也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传统农业的价值,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冯磊,吴郭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以龙胜龙脊梯田为例[J].大众科技,2010.10.

[2]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以青田GIAHS旅游资源开发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程出版社,2003.

江苏徐州丰县2014年科技项目:“华强生态园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关系研究——以徐州市为例”(2013SJD850003)

F32

A

猜你喜欢
华强丰县生态园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习作点评
华强方特从“熊出没”走向内容产业化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揽月阁
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