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九年级化学课堂不被习惯所牵累

2015-03-29 00:38王荣标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043
化学教与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习惯化学课堂

王荣标(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 江苏盐城 224043)

让九年级化学课堂不被习惯所牵累

王荣标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043)

摘要:文章针对初中化学课堂的一些习惯做法进行分析,对传统做法作一些改进,在好习惯中添一点新意。

关键词:习惯;化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79-02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但此时很多习惯性活动已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与好奇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逐步达到中考的能力要求,同时在各学科都有均衡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居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怎样才能达到或接近这样的境界呢?笔者以为,九年级复习课是巩固已有知识及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里始终处于一种饱满的学习情绪中,才能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效果。笔者从九年级课堂得出经验,让九年级化学课堂不被习惯所牵累,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习惯“听”中多一点“说”

在大多数九年级课堂里,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显著下降,学习的效果难以有效维持。但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时,学生也能够精神振奋地思考问题。这就说明了通过“问题”来开展复习教学的优势所在。“问题”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理所当然地成为九年级化学教师的不二选择。

1.安排学生讨论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但应注意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梳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讨论方案。也就是,以问题形式将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为系列问题(题组),在课前布置,让学生准备,在课中通过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解决,由此大量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说”的机会,从而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设计成如下一组问题展开讨论:(1)用什么原料来制取,这些原料为什么可以制取氧气?(2)分别用什么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以及装置有什么特点?(3)每一种装置制取的步骤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4)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5)这些装置还可以制取那些气体?

2.组织学生辩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辩论方式,对设计的话题进行分组辩论,由此对涉及的知识点展开设疑、质疑、释疑、激思等思维活动,从而不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使他们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得到培养。

虽然现在的教学追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一堂课上学生听到最多的还是老师的声音。如果教师、同学、自己都能适时发言,这样课堂上就能出现丰富的声音、激烈的声音、集体的声音,就更能撩拨学生理解的心弦。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给他们阐述或讲解的机会,他们的同伴也更愿意“洗耳恭听”。另外,教师的课堂用语也可以更人性化一点,使课堂增加一些感情的渲染。

二、习惯“缓”中多一些“急”

为了巩固知识点或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九年级课堂里常有比较多的例题和习题训练,但却往往是“形式不新鲜,时间控制难”。这种学生习以为常的限时训练,气氛是缓慢平淡还是紧张快捷,所产生的效果将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就将这些活动安排为考试形式实施,做到精选、定量、限时、快批,体现一种“紧张快捷”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

1.安排当堂检测

比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组题目,放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并且要求限定时间。如要求5分钟完成,一旦时间到了5分钟,就必须停止答题。以前给学生做课堂训练时,有些学生习惯上

行动缓慢,如果时间到了还没有完成就会拖延一些时间,结果效率十分低下,还会浪费效率高的学生的时间。为提高紧张感,在时间过去时作一些提醒,如“两分钟过去了”、“只剩下一分钟了”,或者把题目投影在屏幕上,设置好呈现时间,时间一到就自动跳过,这样就把限定的时间掐得更紧,迫使学生改变以往的懒散习惯,从而达到“训练思维敏捷性,提高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2.组织小型比赛

针对教学要求,设计一场能够在课堂内短时间完成的比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很好地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既然是课堂里的比赛,就要当堂给出成绩,这可以让学生对照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进行评分,再设置几个奖项给予一点小奖品或者当众进行表扬,此时课堂气氛常能出现高潮迭起。由于对结果有个统计,可以使师生各自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同时又可刺激学生对高分的追求,还能勾起学生对下次竞赛的期待,可谓作用不小。

当然,所有这些测验与比赛的题目都要精心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复习内容,选择一些中考题、典型题、易错题和新颖题来进行编制,要有计划地渗透能力和方法。在时间上,要像考试一样限定时间,规定学生必须在短时间里完成答题,并当堂批改,及时讲评。例如,在上“酸碱盐”复习课时,笔者选了10个选择题、1个推断题和1个实验题作为一份试卷,在第一课时的前10分钟先搞了个“小竞赛”,以其准确掌握学情,便于下面的复习能够“对症下药”。期间表扬了几个知识扎实的同学,为其他同学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在第二课时又精心编制了另一份综合性试卷,在课尾5分钟用于当堂检测,以检查复习效果。

三、习惯“做”中多一点“评”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任何有效行为必须有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学科教学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只有过程中都有适当的信息反馈,教师才能有效实施教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作业与试卷的批改是通过质疑、体验、思考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发现教师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逐步集成教学智慧。

1.给同学批卷

批改作业与试卷好像是教师的专利,不必由别人来“越俎代庖”,但在教改理念下,却有必要对常规进行一些合理的变革。笔者进行了小组互批互改与同桌互批互改的尝试。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批改同学平时的某些作业、试卷,并要求他们仔细、认真落实每一道题的过关程度,把同学做的错的地方摘录下来,最后汇报给老师。对于课堂上的限时训练,笔者更是让邻桌的两位同学互相交换阅卷,希望他们在答案相异处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关键知识理解透彻。对错误原因印象深刻,有利于强本固基,发展能力,提高复习效果。很显然,这种做法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体合作意识等得到一定的锻炼。

2.给自己打分

老师或者同学批改后的试卷,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情况做出评价,一种是定性的等级评语,另一种可以是量化的分数。让学生给自己的试卷进行打分,能引起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而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各自的纠错能力,提高对错误的“免疫能力”。不管是知识性错误,还是方向性失误,或者是规范性差错,一旦分数被扣得“心惊肉跳”,切身感受这“心疼”的经历,学生当会铭记这一“痛”的教训。教师也易于当堂统计成绩,让学生举手汇报自己的某题得分或总分,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掌握学生错的最多的类型,以及总体复习效果,从而通过调节教学进度与难度,来保证每个学生复习的目标达成度。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像做错了题讲过再做又犯错这种烦心事,有时为加强印象,可以使用媒体来作更直观的评析。记得有一次化学作业讲评课,有一个关于除杂和检验的问题,做过讲过现在又做还是错了一大片,笔者干脆把这些错误投影在屏幕上,让他们自己来评析,后来的一次模拟考试刚好又有这个问题,没想到学生的错误率终于大大下降,且被分析过的错误答案也消失了。

问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而教师借题发挥,提出新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检测可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差错,为教师如何注意防范学生所犯的错误提供依据。绩效评价可以刺激学生的成就欲望,以前车之鉴告诫学生,打预防针,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对传统做法作一些改进,在好习惯中添一点新意,犹如是点睛之笔有了神韵。

参考文献

[1]林勇才.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27

猜你喜欢
习惯化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上课好习惯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好习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