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协同创新模式

2015-03-29 04:41孟庆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集群

□文/冯 静 孟庆强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廊坊)

中国政府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是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对支持河北省经济发展,提高河北省创新水平,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2011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将小微企业定义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统称。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小微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

二、集群化是小微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形式

1、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在其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的,随后在学术界被广泛使用。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例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也就是说,产业集群不仅包括对竞争非常重要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其他实体,例如专业化投入品的供应商,还通常向下游扩展到客户,向上游延伸到互补性产品或使用相关技能、技术或公共投入品的互补性产品或公司。甚至当国外公司持续对产业集群投资时,它们也可能成为集群的一部分”。

2、集群化是小微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小微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因为其既保持了小微企业灵活多变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优势。从国内外企业实践来看,集群中的小微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种合作,能够克服自身规模劣势,从而有效地抵制大企业的竞争威胁。小微企业集群现象在国外出现很早,自19 世纪开始,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的江浙、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陆续出现小微企业集群,目前已有相当的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中国台北的新竹工业园到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以及浙江工业产业区、广东东莞的制造业基地,等等,无论是高新技术集群还是传统中小企业群,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竞争优势的源泉。培育与发展小微企业集群正逐渐成为许多地区制定经济政策的战略工具。

三、集群内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可以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间在创新中的合作,并为其提供知识扩散的途径。集群企业网络是企业创新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保证。集群内完善的供应商、顾客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共同形成创新网络,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的源泉。

1、集群内企业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创新。由于地理集中,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加大竞争激烈程度。激烈的市场竞争,吸引了相同或近似产品的竞争对手的聚集,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改善服务;或者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和工艺。竞争不仅仅表现在相互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上,更重要地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差异化方面。竞争者相互激励、驱动以改善产品和工艺,以获得最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风险资本,以建立和供应商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间信息和人员的交流迅速频繁,企业的创新行为容易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而失去竞争优势,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落后企业如果不能很快消化、吸收领先者的创新,不能在领先者创新的基础上再创新,就会面临被其他企业挤垮的命运。

2、相对较低的创新成本使企业敢于创新。由于企业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实施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小。集群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使企业积累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所需成本较低。集群可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到集群中来,使厂商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间的密切联系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可能。本地相关企业集聚促进了专业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有助于激发企业产生新思想和新方法。

3、集群内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励企业创新。众多企业集聚在一个地区,经济联系频繁、信息交流便捷,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使协作创新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激励企业不断追求和积累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集群内企业间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形成彼此信任、共同认可的习俗和文化,加速知识、技术的创造和扩散,为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使企业能很快地采用新技术,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涌现。在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产业区内,企业之间对于生产运作和市场机会更容易形成一致的战略认同,企业可以在“干中学"的频繁的互动学习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完备的创新环境保证了企业创新。集群内基础设施的共享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大量研究开发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聚集加强了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泛的机会。集群内企业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商、代理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和产业区发展趋势,获取新产品开发、技术演变和革新等方面的信息,发现创新机会,激发创新灵感,还可以通过战略关系,合作研发新产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以集群发展推动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政府应该把各类科技资源用于支持和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扶持一大批自身成长性好、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群,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区,使得这些小微企业能够共享资源,共享优惠政策,发挥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下基础。

1、优化孵化环境。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991年6月30日,河北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诞生。石家庄市借助毗邻京津的优势地位,利用拥有较多科研生产单位和较丰富智力资源的优势,确立构建以科研院所、高校为智力支撑,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框架。目前,河北省形成了综合性孵化器、专业性孵化器、面向特定创业对象孵化器的专门性孵化器共同发展的格局,为确保多方位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除了现有的提供物业服务的基础上,服务内容还应逐步向经营管理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投融资服务等纵深领域拓展。

2、规范园区建设。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科技园区,通过科技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等各个不同的创新行为主体各自高效运作,实现技术、人才和知识等资源在科技园区内的集成配置,推动各创新主体人才、信息之间的广泛、多层次的有效互动、交流和合作,进而衍生、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群,并促进技术向周边地区传统小微企业辐射扩散,是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3、加速城市化进程。国内外许多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成功发展的通行做法是:利用城市信息畅通、人才聚集、基础设施完善、筹资渠道广泛、技术引进便捷等的一系列优势,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在河北省的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应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基础设施等区位优势,为小微企业集群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小微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具体地说,石家庄应发挥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人才荟萃、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的特点,根据自身和周边地区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微企业群,并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从而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保定、廊坊、唐山、张家口等市要加强同石家庄的联系,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自己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群。

4、强化龙头企业拉动作用。由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大企业和大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大量专业化的小微企业的配合和协作。特别是一些组装型产品,大企业主要负责组装和少数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而大量非核心性零部件、附件的生产和则交给小微企业去完成,这有利于大企业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集群内的小微企业成员在与大项目,大企业的配套合作中,要善于抓住机会,学习先进技术,将其作为自身技术发展的平台,培养和造就高层次技术人才,不断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1]曲永义.以集群发展推动山东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山东:东岳论丛,2005.

[2]董秋云.企业集群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研究.四川大学学位论文,2007.

[3]赵浩兴.基于产业集群背景的企业合作营销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科技型小微集群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小微企业借款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