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主题酒店发展策略

2015-03-29 04:41□文/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贵州文化

□文/杨 艳

(贵州省商业学校 贵州·贵阳)

一、主题酒店概述

(一)主题酒店的含义。主题酒店也称为“特色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来体现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同时将服务项目融入主题,以个性化的服务取代一般化的服务,让顾客获得欢乐、知识和刺激。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神话童话故事等都可成为酒店借以发挥的主题。主题酒店的推出在国外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5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MadonnaInn率先推出12间主题房间,后来发展到109间,成为美国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酒店。主题酒店是在饭店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类型,它既游离于传统的酒店类型划分之外,同时又与这些常规的酒店类型相互关联。主题酒店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主题酒店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消费对象,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主题酒店的类型。以文化主题作为切入点,可将主题酒店细分为:历史年代类主题、民族文化类主题、音乐类主题酒店、体育类主题、城市特色类主题、名人文化类主题;以非文化类主题酒店划分为:自然风光型主题酒店、热带海洋文化主题酒店、特种资源型主题酒店等。

(三)主题酒店的特征。主题酒店是集独特性、文化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酒店,三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独特性体现在酒店主题和细节的与众不同,以及能够带给客人的独特感受。独特性是酒店的战略出发点,最终要成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性体现了酒店对内涵的追求,是酒店执行的具体战术和手段,酒店要通过文化来获得竞争优势。而体验性是酒店所追求的本质,酒店要通过满足宾客独特的追求来获得自身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二、贵州省主题酒店发展现状

随着2002年深圳威尼斯酒店的开业,中国主题酒店的帷幕正式拉开,很多富有特色的主题酒店相继诞生,并相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四川省等地。很多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主题酒店数量较少,市场发育不完全,这是机遇也是挑战。2011年,贵州相继诞生两家主题酒店,分别是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遵义金城大酒店和以夜郎文化为主题的夜郎印象酒店,其中金城大酒店为四星级酒店。此外有六盘水以金芒果为主题的酒店、铜仁以傩戏文化为主题的酒店等。目前贵州省主题酒店的发展现状如下:

(一)数量少,发展空间大。从目前整个贵州来看,投入运营的主题酒店数量不多,发展空间大。现在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更加强调体验性、文化性、差异性。一般酒店只能提供基本的食宿服务,很难让游客体会到地域的特色、参与的愉悦和文化的气息,如果能够立足贵州特色、深挖贵州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酒店活动中去,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已开发主题元素有限,可挖掘的潜力大。“多彩贵州”一直是贵州省主推的旅游形象。在央视播放的旅游宣传片中,贵州的旅游口号就是“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从贵州省现已开发的主题酒店来看,仅有长征文化、傩戏文化等。贵州元素已开发量有限,可挖掘的潜力较大。贵州主题酒店应将神奇多彩的贵州元素渗透在产品要素中,融入到视觉形象中。如贵州自然和民族风情的书画作品、蜡染、刺绣、浮雕、工艺品、挂件、摆件等通过空间和宣传品映入眼帘;身着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人员来进行服务;正宗的贵州花江狗肉、酸汤鱼、肠旺面、牛肉粉等特色菜肴的推出……

(三)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促进主题酒店的建立。首先,国发二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2号)文件以及贵州省各级政府的一些方针政策都显示了政府推动贵州旅游发展的决心;其次,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以贵州元素为主题的酒店发展招揽资金、吸引人才、提供技术。这两大因素的并存,促进了贵州主题酒店的建立。以贵州元素为主题的酒店的兴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酒店业的恶性竞争状况,促进酒店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拉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贵州省主题酒店存在的问题

虽然贵州主题酒店处在起步阶段,已建或在建的主题酒店数量有限,但从贵州现有的主题酒店来看已开始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酒店产品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例如服务。有形产品基本都能依靠前期的设计完成,可控性强,而无形产品服务跟酒店人力资源配备关系密切。主题酒店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而这种转化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可以说,主题酒店是否拥有一支文化底蕴深厚,能诠释酒店文化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主题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目前,贵州主题酒店的员工主要以大、中专学生为主,员工对主题酒店文化底蕴的积累多数依靠的是酒店的内部培训。

(二)主题策划与后续发展之间存在一些问题。贵州主题酒店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存的主题酒店在营业市场中无人或很少有人竞争,往往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酒店一般在经营五年后都会对硬件进行改造对软件进行调整,更不用说以“主题”为灵魂的主题酒店了。如果主题酒店长时间一成不变,仅依靠初始的“主题”来吸引客人,客人会失去新奇感。而且主题是可以被其他酒店模仿的,它也会很快陷入困境。

(三)主题酒店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还缺乏经典。酒店这个行业最终是要走向经典、品位,甚至是具有神秘、情趣。但现在在这方面的探索过程中贵州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模仿,或者仅仅是停留在外形、装饰阶段。如何做到经典,如何做到有情趣,如何做到神秘,如何做到更有品位,这是需要大家探讨的问题。

四、贵州省主题酒店发展对策

(一)强化主题定位的准确性。主题产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确立主题之前,不能忽视所选择的主题是否与当地环境相融合。如成都的京川宾馆以三国文化为主题,一床一铺、一窗一景、一诗一画、一餐一饮均紧紧围绕主题;也可以展现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如海南三亚的天上人间热带雨林度假酒店;或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主题,如成都的西藏饭店。酒店在主题定位时应该从需求出发,与所在地区的形象和文化底蕴相协调。在主题的选择与定位上,贵州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贵州的独特文化出发确定主题。如:喀斯特地貌景观、苗族文化、傩戏、花江狗肉、蜡染、茅台酒等都是贵州所特有的文化。然后从整体建筑到具体的服务产品及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打造。

(二)营造良好的主题氛围

1、主题与环境相融合。体验对环境具有依附性,一段难忘的体验应有相应的环境作为支撑。主题酒店是体验产品,要带给顾客良好的体验,必须注重和酒店外部的自然或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在一些形象突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过于异类的主题会对城市形象造成冲击,在形象推广中会产生互相抵消的效果。

2、酒店建筑与主题相融合。建筑是主题酒店的有形展示,酒店建筑必须与主题相匹配,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为主题的酒店,要在真正把握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选用最富有民族或地域特征的建筑符号并使之完美物化,才能让宾客从外观感受到民族风情或地域特色,这也将十分有益于酒店主题内涵和魅力的展示。

3、酒店内部装饰与主题相融合。为了激发顾客的兴趣和情感互动,主题酒店应该将各种体验要素整合为一个连贯、统一的有机整体。酒店的内部装饰应采用与主题相一致的色彩,这种色彩是主题酒店所有设施与产品的基本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色彩的搭配和变换。此外,设计者应将色彩、质材、图案、造型、光照、搭配等各种装潢元素协调起来,把历史、文化、美学、娱乐、时尚、民俗风情等元素与主题有机融合,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整体的效果,以表现主题为目标,创造出浓郁、多视角、且能够令宾客精神愉悦的总体氛围。

(三)打造主题化的酒店产品

1、主题客房。客房部是酒店的主体和存在的基础,在酒店中占有重要地位。主题酒店的客房除了应具备一般客房应有的功能之外,在装饰及设施设备的配置上均应向主题靠拢。如九寨沟四季风情主题客房,分别以嫩芽点绿之春、绿荫围湖之夏、红叶铺山之秋、雪裹山峦之冬为主题,为宾客呈现出九寨沟一年四季的不同风韵。

2、主题餐厅。餐饮部是酒店得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宾客都希望领略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因此主题酒店更要推出主题文化色彩浓郁的餐饮产品。

首先,各餐厅除在装潢上紧扣主题外,其命名也应体现主题。以蜀汉三国文化为主题的京川宾馆,拥有多个以三国历史典故命名的主题餐厅,如“龙凤阁”中餐厅、“蜀汉堂”宴会厅,以及“桃园厅”“煮酒轩”等大小15个包房,传递出明显的三国文化。贵州仁怀具有浓厚的“酒”文化,若在此以“酒文化”为背景打造主题酒店,其餐厅及包房的名称也可以这些产自贵州的酒来命名。如:“茅台厅”、“董酒厅”、“习酒厅”等,传递了贵州独特的酒文化。

其次,主题餐厅应以主题元素来开发自己特色鲜明的主题菜品。在菜品开发上,清文化主题酒店具有独特的优势,满汉全席作为清朝的宫廷盛宴,历史悠久,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兼具地方风味之精华。主题餐厅可以以此为基础,深度发掘菜品的文化内涵,并加以推陈出新。此外,清文化主题酒店还可以采用奏章或圣旨形式的菜单、身着宫女服饰的服务员以及清朝宫廷音乐等方法来强化主题。同样,若以贵州苗族文化为主题背景的酒店,在菜品的开发、菜单的设计及服务员的服饰等方面也可深度挖掘和构建。

3、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酒店主题的动态展示,也是主题展示的重要环节,有创意的主题活动设计,能够进一步凸显主题,增强顾客对主题酒店特色服务与独特文化内涵的理解。酒店应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特点,注重在服务过程和顾客的互动。此外,还应增加主题体验环境的可学习性,让顾客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如以贵州苗族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可以推出《踩堂》、《锦鸡舞》、《反排木鼓舞》等集体舞蹈,这样既能提高顾客的参与度,又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主题文化的传递。

五、结语

贵州省主题酒店应将神奇多彩的贵州自然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商品文化、酒文化等元素渗透在产品要素中,融入到视觉形象中。在具体开发建设上,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建造的主题酒店更加具有生命性和延续性。

[1]刘温.中国主题酒店的创建与管理——以成都京川宾馆为例.四川大学旅游学院硕士论文,2005.

[2]魏小安.主题酒店[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3]郭雅婷,余炳严.主题酒店在中国本土发展研究[J].边境经济与文化,2005.5.

[4]陈文娟.主题酒店的主题选择[J].企业活力,2007.11.

猜你喜欢
贵州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