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管理系统设计应用探讨

2015-03-29 09:20范晓东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主任申请单住院医师

范晓东

我院作为一所年住院收治超过9万人次的综合性医院,平均每个工作日有超过100个会诊申请。以前本院的会诊模式同大多数医院一样采用手工方式完成,申请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由护工送往应邀科室;或者电话通知应邀科室,再手工填写申请单,应邀科室前往会诊,会诊完成后填写会诊记录。这种传统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为了提高会诊质量、会诊效率,2012年底,针对本院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流程优化,自主设计了一套会诊信息管理系统,于2013年4月投入使用,并不断改进。现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

1 传统会诊流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专门召集部分临床医师、科主任、护工、质控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采取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收集汇总会诊流程存在的问题,绘制鱼骨图加以分析。发现我院传统会诊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会诊申请过于随意,没有审核;手工传递的流程,环节多,漏洞多,常通知不到位;会诊进行情况无法查询、统计;会诊流于形式,住院医师参加普通会诊,书写质量差;科室主任起不到监管作用;不利于质控部门进行监管。

2 优化会诊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基本架构 会诊管理系统嵌入现有电子病历系统,凡会诊流程涉及的元素均进行结构化,如申请时间、会诊类别(普通会诊、急会诊)、申请医师、会诊医师、会诊时间等。

2.2 会诊通知 在电子病历首界面醒目位置增加会诊图标,有会诊需求时跳动提醒;受邀科室所有医师均接收到会诊申请,直至会诊医师完成会诊后停止跳动;若会诊申请提出20小时仍未会诊,会诊申请将直接跳出以提醒;会诊医师从此链接可直接会诊病人病历,查看医疗文书、检查、检验等信息。

2.3 会诊时限 最初按照核心制度要求,普通会诊限制48小时完成,超过48小时为超时。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各科具体安排会诊人员情况不同,部分科室出现扯皮现象,导致不及时会诊。最终将时限改回24小时,由当班会诊医师完成。

2.4 会诊权限 进行医师权限限制,非值班期间,只有主治以上医师方有权限申请会诊。住院医师无权申请会诊及书写普通会诊记录;值班期间住院医师申请或参加会诊,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其上级医师手机。

2.5 会诊单结构化 将会诊意见结构化,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诊断、处理意见等,确保不漏项,并在此处插入会诊质量评价系统链接。

2.6 会诊查询、统计 建立会诊查询统计系统,功能包括即时查询申请时间、会诊状态(已完成、未完成、超时完成、超时未完成)、申请医师、会诊医师等,并进行统计。

2.7 会诊质量互评系统 会诊医师在会诊结束后可直接对会诊申请进行评价,申请医师亦可以在会诊结束后于会诊查询界面对会诊医师的会诊质量进行评价。

2.8 科主任管理 特殊的会诊病人情况通过短信形式反馈给科主任,如超时未会诊、住院医师参加急会诊、会诊后需要转科治疗、差评等。

2.9 质控部门监管 建立超时统计、差评统计系统,及时掌握相关数据,针对性进行干预。

3 结果

2014年我院共完成会诊28 525例(其中普通会诊25 052例,急会诊3 473例),较2013年增加了4 132例,增长比例为17%。但会诊相关检查及统计数据显示,各类缺陷比例较既往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2012—2014年相关会诊统计 (%)

由此可见,我院自行设计研发的会诊管理系统在我院的会诊工作中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3.1 会诊质量显著改善 从会诊单发出到会诊结束,整个过程在申请科室、会诊科室、科主任、质控部门多方相互监督下进行,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干预;权限控制,杜绝了无资质医师参加会诊;填写缺项明显减少、字迹潦草不复存在;各类会诊质量指标方便统计,利于总结提高。

3.2 会诊效率明显提高 将普通会诊时限由48小时改回24小时,不仅没有增加不及时会诊,相反明确了会诊医师职责,大大提高了会诊及时率。近两年未发生1例因会诊不及时而投诉至质控部门案件,而这一现象在既往则是时有发生,可见会诊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3 减少了医师工作量 会诊管理系统简化但未改变会诊流程,用信息化手段传递会诊申请,避免了申请单遗失、传递不及时。有利于会诊工作量大的医师统筹安排会诊工作。在电子病历中书写会诊单更符合医师习惯,方便操作。

4 结语

会诊质量是衡量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鱼骨图对我院传统会诊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合评判,对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院自行设计研发的会诊管理系统实施两年来,效果显著。现代化医院的管理与信息密不可分,盲目的设计管理程序,不仅起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往往会加大临床医师工作量,造成反感而不配合工作。因此,在设计前,充分利用鱼骨图等工具提供参考,能使程序设置更合理、更符合实际,从而真正起到改善流程、提高医院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科主任申请单住院医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PDCA 循环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书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分析
初心不悔,甘之如饴——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教授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汉中:科主任的“留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