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肉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的因素分析

2015-03-30 23:57郑衍生刘闯耿伟周玉琼
水禽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鸭苗鸭群浆膜

郑衍生+刘闯+耿伟+周玉琼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05-0020-02

5月中旬以来,周边养鸭户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疾病较为多发,发病反复,死淘多少不一,现将影响鸭群传染性浆膜炎多发的因素分析如下:

1  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

该疾病在鸭群很容易发生,自然感染易发生于1~8周龄鸭只,发病死淘程度与养户饲养管理(饲养密度、消毒防疫)、环境控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鸭舍温湿度)有很大关系。部分养户鸭群因该疾病导致很严重的死淘,死淘达40%,甚至更高,部分养户能够及时有效控制死淘。环境卫生差、粪便未有效冲洗、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多、场地未有效消毒、空栏期短、场地病原多、饲养密度大、防暑降温未落实到位导致热应激、转栏或扩栏不及时、空气不流畅导致空气病原多,所有这些因素均能诱发传染性浆膜炎。

2  应激因素

近阶段,传染性浆膜炎疾病高发日龄集中在11~50d,而11~20d群发率最高,这也与肉鸭在这阶段发生多次应激有关,例如此阶段鸭群需切嘴、转栏、转料、疫苗免疫等,这些工作若操作不当,往往会诱发鸭群传染性浆膜炎疾病的发生。

3  饲养模式

“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对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部分养户在养殖过程中未能坚持鸭群全进全出,有些鸭场设有育雏舍和生长舍,很多大鸭群在未全部上市时,就已开始重新投苗,空栏期很短,场地病原未有效净化,场地和空气病原菌含量高,导致鸭群传染性浆膜炎疾病发生不断。

4  鸭苗质量

保证鸭苗质量过关,对防止小、中、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疾病发生也非常重要。现已有文献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能够经蛋垂直传播,因此保证种鸭健康,开产前无携带病原菌和提升鸭苗质量,剔除残弱次鸭苗,提高鸭苗均匀度和健康度,对于后期中大鸭抵抗传染性浆膜炎疾病很重要。

5  饲料配方

根据鸭群采食量,调整饲料配方,满足鸭群营养需求和最大限度减轻鸭群热应激很重要。保持自产饲料和外购饲料新鲜,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下,饲料发霉变质,适当调整每天供料时间,避开高温对鸭群采食量的影响,提高采食量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才能抵抗病原菌的感染。

6  治疗是否及时

疾病发生时治疗不及时,若患鸭已出现严重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时,药物治疗无效,死亡是患鸭最终结局。传染性浆膜炎疾病发生时,养户一定要敏于观察,当患鸭出现异常,如精神沉郁、食欲异常下降和粪便异常时,就必须及时挑出这些患鸭,进行重点的护理和治疗,并增加鸭舍消毒次数,防止患鸭尿粪和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饲养场地,疾病发生早期(前3d)大部分治疗有效,若出现严重包心,则很难治愈。

7  病原菌耐药性

部分鸭群治疗难度大,死淘偏高,药物治疗效果差,是因长期使用种类相同的药物,而且场地病原不能有效净化,故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无效,而且频繁运用对病原菌治疗无效的药物容易使患鸭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药物对机体的毒害、延误治疗时间导致患鸭死亡。所以养户合理用药和临床筛选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很重要。为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可借助实验室平台,定期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合临床使用效果筛选高敏药物交叉使用。

8  混和感染

鸭疫里默氏杆菌很容易与其它病原混和感染,当鸭群感染其它病原时,免疫抗病能力和正常营养代谢能力下降,容易继发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疾病,因此,加强环境防疫消毒和提高动物机体抵抗力,防止鸭群发生病毒性疾病或其它细菌性疾病,也是减少传染性浆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9  其它因素

棚舍未及时维修,鸭舍网床尖锐铁线未及时处理和修补,很容易刮破鸭只脚蹼皮肤,皮肤破损处很容易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其它病原,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环境卫生、饲料质量、鸭苗质量和环境控制等方面均能够诱导疾病的发生,因此防控传染性浆膜炎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保证两苗一料质量,做好环境控制和尽量减少应激,方能减少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鸭苗鸭群浆膜
鸭苗1~10天的养殖要点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借力猕猴桃,危机变商机
借力猕猴桃,危机变商机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蛋鸭育成期限制饲喂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