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探讨

2015-03-30 05:32倪瑞云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作者对象个性化

倪瑞云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近年来,我院儿科将个性化护理进行了充分的应用,为患儿创造了家居式的治疗氛围,让患儿在治疗的时候充分体会到医护工作者对其的关怀,降低了自身的思想负担,进而积极的投入到治疗中去,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 年1 月-2013 年5 月来我科进行就诊的280 例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对患儿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140 例)和个性化护理组(140 例)。

常规护理组中共有小儿患者140 例,男性小儿患者70 例,占本组研究对象的50.0%,女性小儿患者70 例,占本组研究对象的50.0%,患儿年龄跨度控制在3 岁-1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 ±3.71 岁。有49 例小儿患者伴随病毒性感冒,占研究对象的35.00%,有54 例小儿患者伴随小儿支原体肺炎,占研究对象的38.60%,有37 例小儿患者伴随小儿鼻炎,占研究对象的26.40%。

个性化护理组中共有小儿患者140 例,男性小儿患者71 例,占本组研究对象的50.7%,女性小儿患者69 例,占本组研究对象的49.3%,患者年龄跨度控制在3 岁-1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 ±3.78 岁。有48 例小儿患者伴随病毒性感冒,占研究对象的35.00%,有53 例小儿患者伴随小儿支原体肺炎,占研究对象的38.60%,有39 例小儿患者伴随小儿鼻炎,占研究对象的26.40%。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对小儿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个性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护理基础上又进行了相关的个性化护理和心理护理,具体护理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对于小儿患者来说,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小,不论是认知方面,还是心理承受方面,以及疾病抵抗方面都相对较差,因而,护理工作者应该对他们说话温柔,抚摸他们的时候也要尽量轻柔,从而将患儿的恐惧降到最低。对于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患儿,可以结合他们的认知实际作出适当的鼓励。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要用打针吓唬患儿,和患儿家属做好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护理中来,并动态观察患儿病情,如果发现不正常状态,立即联系医生。

1.2.2 环境护理

护理工作者要给患儿提供一个舒适而安静的治疗氛围,在患儿的病房中可以贴一些卡通图片从而及时吸引住患儿,也可以在病房的桌上放一些小玩具或者小人书,由此让患儿的紧张心理得以缓解,积极的投入到治疗中。

1.2.3 健康教育

待患儿入院后,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让患儿家长对患儿病情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患儿病情实际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并且要针对患儿实际安排合适的餐饮和用药,患儿出院后,要做好定期随访,从而防止患儿病情反复。

1.2.4 其他护理

结合患儿病情实际,可以采取一些按摩辅助护理,如此不仅可以帮助患儿及时恢复健康,还能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因为患儿对穴位相对敏感。每隔一周,需要为患儿洗浴按摩一次,从而使得患儿身体清洁,将细菌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尽快的恢复健康。

个性化管理两个月后,依据对患儿满意度调查情况进行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小儿患者满意度比较

从表1 中可以发现,个化护理组小儿患者的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小儿患者满意度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小儿患者护理满意度

3.讨论

对于医学模式来说,从古至今都采用单一的生物模式,也就是说,医生治疗患者的时候,基本都是注重对患者器官功能进行改善从而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而只有极少数的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而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单一生物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和改革,渐渐的向着从生物模式向心理模式和社会模式的方向进行转变。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开始重视生物学因素与心理学因素的和谐统一与结合。个性化护理是大环境需求下的必然产物[1]。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因其年龄特点,在治疗或者护理工程中都很难配合,如此,就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个性化护理是结合患儿特点进行的护理,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可以让患儿配合好护理工作者,积极的进行自身疾病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组小儿患者的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小儿患者满意度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个性化护理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究其原因,在个性化护理下,通过合理的语言沟通,护理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小儿的想法和痛苦,从而采取合理的对症措施,不仅帮助他们缓解了病情带来的身体痛苦,也让他们更加信任自己,进而积极的投入到治疗中去,而这个过程中,患儿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自然会大大提高。这个研究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是相似的[2-3]。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患者,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1] 葛学娣,王立峰,贾红霞.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尝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2(11):83 -84.

[2] 黄培.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11):1815 -1816.

[3] 王亚力.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08(14):206 -207.

猜你喜欢
工作者对象个性化
关爱工作者之歌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