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走进课堂

2015-03-30 14:03山西潞安中等职业中专申江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明课堂教育

山西潞安中等职业中专 申江琳

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台湾教授王财贵先生以“如何培养大才”为主题的中原论坛活动。沐浴书香,荡涤心灵;感受经典,启迪智慧。整个活动蕴含的强大的精神之光,带给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聆听讲座,思绪万千,王教授推崇教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作为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有义务去重新思考。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职业中专的课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且看高谈网游如入无人之境者;再看以课桌为床,以书本为被与周公对弈者;三看低眉折腰专注于拇指运动者……真真是一个充满着现代气息的、有活力的、千姿百态丰富的课堂啊,但为什么我没有任何为人师的喜悦情绪?入我脑、浸我心的是痛,是痛彻心匪的感觉呢?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课堂怎么了?我们的“中国梦”还有实现希望吗?这些年,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出方案,定制度,抓管理,提素质,想尽一切办法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然而,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收效甚微?

语文课堂有着先天的优势: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强;网络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听说读写时可以配以音乐、动画。可以说是先天发育极好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如今学校倡导多媒体教学,这就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然而当我们千方百计、挖空心思,设计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活动,再把这节课做成PPT,配以美妙应景的音乐,插入生动形象的小动画,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放映效果,豪情万丈,信步走入课堂的时候,才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怎么还是无法长时间集中,中专课堂的老局面还是没有多少改观呢?教师们眼中的优势课程怎么在中专的课堂上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王财贵教授提出:“教育是简单的事,教育是轻松愉快的事。”笔者认为教育如果简单,为什么我们的学困生、厌学生越来越多;教育如果简单,为什么社会道德风尚越来越差;教育如果简单,为什么世界名人录中,华夏泱泱大国在列者寥寥无几?问题又回到起点,到底什么是教育?王教授又提出:“教育就是唤醒人的心灵”。笔者同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可能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吧。

如何唤醒人的心灵,可能有很多方法,可能有很多经验,然而无论多少方法,无论多少经验,都比不上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经典。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它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主宰你,不是来奴役你。它所讲的是我们的良知和人性,是永恒的。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培养一个有德行的人。课堂上孩子们不会做一道题的问题很好解决,如果思想上出了差错,可是会悔恨千古的。上帝对人类很公平,如果他给你关了一道门,必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我们的中专生,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或许差点,但他们交流能力强,情感丰富,可塑性强,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显得更为重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尚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儒家思想超越时空,滋养着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拓立者,虽著述而不作,但数千年来岁月流转未曾模糊他思想的光芒,反而一次次赋予他新的时代生命。孔子何以如是?孟子尝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作为”中国梦”的筑梦人,践行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德耀中华,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所以,从今天开始,和学生们一起诵读经典。经典中有“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经典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经典中有”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义利观;经典中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道德境界.经典以道育人,以德化人,以术授人,它注重对人心性,品格的培育;它把仁、义、道、德等关键词揉成泥,烧成砖,砌成墙,搭建精神的庄园,它会让世间的人们知荣辱、明善恶、轻得失、重信义,它会让混沌的社会,迷茫的人性亮起文明的曙色。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发达,生活富足,自然、社会、人文环境自由。我们的学生学习资源充足,学习环境优越,学习方式多种多样,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的思想品格是否比古人高尚,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近来媒体频频报出的“文明”新闻,在此笔者不想重提。工厂、企业可以教给学生丰富的技术知识,高超的操作技能,却给不了他们一颗高尚心灵,因为高尚终需潜移默化,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我是一个真正的人,立在天地宇宙中堂堂正正的人”如何告诉他们这个人生的道理呢?不用我们自己去总结,早在几千年前,就它把收藏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诸多经典中,等待着我们发掘、汲取升华。

人生之乐,莫过于把美好的时光与美好的学问相结合,希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沐浴书香,通晓大义。把“君子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子所贵者,恭也。”铭刻于心,深入骨髓,传承经典,发扬美德。

猜你喜欢
文明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