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模式

2015-03-30 22:23肖竺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职生思政院校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切实将其继承、弘扬和融贯到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之中,以求在高职德育实践层面上挖掘它的现实意义。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147-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46 ①

收稿日期:20150331

基金项目: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2014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团队立项建设项目(14F35)

作者简介:肖竺(1972-),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该段话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德育实践视角审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其创新模式,指导高职生的人生实践,培养良好品德,助推成长成才。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代表适应生产力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相契合,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思想宝库。

1.1 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特色最本初的文化基因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吸纳了“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即物穷理、贵在力行、循名责实、重效致用”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管子·霸言》中即有“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2]”之记述;而“以人为本”理念,是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等优秀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3]。

1.2 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 [4]

中华文明传承的精神基因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即优秀传统文化。它突出人的社会责任,强调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向善的道德追求。尤其是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中华文明能够不断发展源于两个原因:一是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不断克服和自省,二是源于传统文化“和”的优势,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成为指导我们“三观”的行动指南。

1.3 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职德育的重要精神资源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是精神文明与它的发展极度不协调。要避免物质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为现代化提供价值范导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我们大力提倡的爱国守法、诚信感恩、自强不息、见义勇为、求索创新、敬业奉献、团结友爱等,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挖掘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对于彰显道德建设的特色具有根本意义。

2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多种不良社会思潮冲击下,部分高职生思想上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体现在价值选择矛盾化、价值追求实用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等方面,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高职生思政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2.1 唯我主义和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5]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高职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人生的期望值很高,而在现实中因为经验不足屡屡碰壁,心理失衡程度不断加重;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断乳期”的他们在自我定位、人生整体规划、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认识欠缺,导致对人生的迷茫、对生活的失措。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职生的价值观趋向功利化,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他们更注重个人眼前利益,强调个人主义;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他们放弃责任、实干和奉献的原则,只想索取,忽视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部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素质缺失,喜欢我行我素,在行为上产生道德偏离和道德失范,表现为盲目自大、斤斤计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

2.2 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略道德修养学习

高职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方法不够重视,过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被纳入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由诸多理论教学完成,大多数学生关注的只是这些课程的理论成绩,对理论实质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对道德修养的内涵缺乏深刻认知。

2.3 忽视传统美德教育,缺乏责任意识培养

使民族凝聚力彰显出强大生命力的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荣历史,它为我们积累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价值财富。然而当下高职院校较多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没有充分的了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彰显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学生缺失理想信念,拜金主义严重,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混乱。

3 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德育工作是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6]。然而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

3.1 在思政理论课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孟子的“崇仁尚义”、老子的“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庄子的“知天安命、无为而治”、墨子的“尚贤、尚同”、“兼相爱、交相利”等,都对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给人带来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7]。

高职院校应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体系中,也可通过选修课或者讲座开设“论语”“道德经”“颜氏家训”“弟子规”等教学,讲授古今道德典故,探索道德模范精神,丰富思政理论课内涵,促进高职生的道德内化和人格完善。

3.2 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成为思政理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爱国纪念日(青年节、建党日、抗日战争胜利日)等具有文化纪念及传承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构建高职生社会实践参与机制,实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践行传统美德,提高道德素养,加速高职生融入社会大环境的步伐。

3.3 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贯穿于高职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针对当前部分高职生职业道德状况不理想的情况,我们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例如“以德为本,德教为先”的伦理观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性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等等,旨在培养高职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生。

3.4 加强大众传媒在思政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很好地为高职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的平台,将枯燥严谨的思政教育课堂搬到生动便捷的网络上,对一些普遍真理、政治实事、重要事件、校园热点等话题进行互动和探讨,有利于信息的双向流动,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可以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将符合社会主旋律的健康信息提供给广大学生。

3.5 构建文明校园,营造和谐环境

一是深化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8]。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学生管理规章条例,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让学生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督促、自我比照,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校规。二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职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可联系社会文艺团体开展以“扬国剧,爱国粹,品高雅”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曲目进校园活动,引导师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师生文化艺术修养,推进高雅艺术的普及。组织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 [9],到福利院、敬老院,扶孤助困,奉献爱心,使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充实高职德育内容,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细化和落实。例如:把爱国主义同爱党、爱家乡、爱学校、爱家庭、爱父母教育相结合;把集体主义同团结互助、集体观念教育相结合;把法制建设同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同学生品德行为教育相结合;把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相结合。四是构建校园文化多维管理网络。高职院校可联系社会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高职生的思政教育 [10]:邀请相关人员到学校开设关于法制教育、应急知识和国防教育的讲座,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用鲜活的案例教育和感化学生。

4 结语

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职生思政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德育功能为切入点,选取一些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切实将其继承、弘扬和融贯到德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为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高职生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