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逻辑全析

2015-03-31 04:11朱新现
党政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三严三实严三实作风

○朱新现

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抓住客观规律,是认识事物的重要体现和首要任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全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间展开,有力地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进一步增强了治国理政的政治定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内含着三个层次的逻辑关系,探索与分析这些逻辑关系成为全面认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宏观逻辑:“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历史与方位

从理论上看,“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进一步提升;从实践角度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次专题教育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宏观逻辑关系。

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是宏观逻辑的起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当前,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势呈现出“时空压缩和矛盾凸显”鲜明的时代特征,使得我们全党上下不能松懈,更要加倍努力。“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部分领导干部的修养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距离,能力与时代需要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作风与党的要求之间存在努力的空间。新时期新特点决定了党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而这种政治地位又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要取得这种重要的执政资源的途径,就需要通过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新作风建设来凝聚人心,这就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体现和关键,这是宏观逻辑的原则性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时代要求。“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风险”,这种客观现实倒逼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全面从严治党集中体现了从严治党的三个“前所未有”:从严治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从严治党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从严治党的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顺应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需要,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严”的要求,充分展示了从严治党的精神,其活动本身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实践中的运用。

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续方式来解决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这是宏观逻辑的阶段性目标。近一年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党的制度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出台了系列制度,二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得到了全面转型与升级,三是在全国营造和培育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可见,党的作风建设没有取得根本性好转,反腐败斗争也没有获得全局性压倒性胜利,这就需要通过“三严三实”教育专题活动,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推进和巩固领导干部的作风好转。

4.“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落脚点是密切联系群众,也是宏观逻辑的终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进一步夯实群众观点,进而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其专题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共产党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就是靠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前进中的障碍。新时期,我们正在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充满了诸多矛盾和挑战,这种客观形势致使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成为历史必然,需要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形成“三严三实”的好作风,以作风建设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好转,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二、中观逻辑:“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正确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形式反映内容,服务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引领形式。“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三严三实”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两者呈现出高度的辩证统一性,专题教育是途径、桥梁和手段,呈现出工具性作用,“三严三实”是专题教育的要求与内容,“严”与“实”是本次专题教育的精神实质,践行“三严三实”是目的。专题教育呈现出强烈的“严”与“实”的需求,抓住县级干部“关键少数”在做人谋事创业上存在的“不严不实”的问题,通过细致入微的专题教育,争做新时期“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1.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参与者来看,此次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高度统一,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融合以及空间上的全覆盖性。有效的专题教育活动都涉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涉及组织者和被组织者。“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方面在覆盖面上,从组织构成来看,包含从中央政治局到省市县各级基础组织,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以及这些部门的内设机构,从参与的人员看,包含全国处级以上干部,从基层处级以上干部到政治局常委;另一方面对参与者的要求上,专题教育活动强调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真正把自己摆进活动中去,特别强调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作用,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讲党课,把“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摆在专题教育的突出位置和贯彻始终,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坚持了辩证法,实践中达到空间上不留死角,这体现了从严的精神。

2.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组织形式上看,此次教育在有序和无序中进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现专题教育的有效性。教育活动的有序性,是保证教育有效性的基础;而教育的无序性,是激发教育内动力的主要途径。本次党的专题教育与以往专题教育不一样,既要求同一时间开始,各级同步进行,又强调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既要求有统一的目标,又对各级参与者分层次进行;既坚持了集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又强调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既强调主题教育的务虚性,又要求专题教育的务实性,做到专题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可见,在时间和设计上没有进行统一界定,这是新时期党的新作风的体现,改变整党整风的格式化,避免走过场;破除干部在整党整风中的短期行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利于党建活动与义务工作的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

3.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内容来看,此次教育秉承强烈的问题意识,实事求是,突出专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事物的发展,就是矛盾运动的结果,而矛盾就是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也永无止境。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着眼于客观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意识,这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党性和政治品质的问题。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本次专题教育坚持了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县处级以上干部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问题;着力解决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中无国法等问题。这些存在干部身上的问题,有的是长期以来形成和积淀的,也就是存量问题;有的是新时期刚刚显现出来的,也就是增量问题,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集中体现在干部的“不严不实”作风上的问题,彰显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来看,此次教育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突出重点与具体要求,实现专题教育的明细化。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三严三实”专题活动的要求与目标清晰,体现在三个方面。(1)参与专题教育的主体明确:县处级干部。在“三讲”“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都是把全体党员干部纳入进来,这次就仅仅在“县处级以上”干部,在对象上进行了聚焦,防止专题教育泛化;(2)专题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即“三个着力解决”,这样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专题教育达到的效果明确:取得“三个成效”即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三、微观逻辑:“三严三实”的内在层次与关系

“三严三实”有着丰富的内容与要求,体现了科学的思维,包含着内在的逻辑,“严”与“实”之间关系以及内涵在各部分的逻辑成为把握专题教育实质的重要一环。

1.“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严”是“三实”的基础与前提,“三实”是“三严”的结果和目标。“三严三实”包含了“三严”与“三实”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党员干部做人和做事的作风与要求,两者相互区别又有联系:“三严”与“三实”每项都有着内在质的规定性,“严”表示严格严厉,程度上要有深度;“实”体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物与规律,真实反映客观存在。“三严”是“三实”的前提,做到“三严”就能做到政治定力,没有“三严”的要求,就达不到“三实”的结果,只有做事严格、谨慎、郑重,才有可能达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事情做实;“三实”是“三严”的结果和延伸,只有做到“三实”才能体现“三严”的精神,才能做到情况明、信心足、方向定,才能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迷失方向,“实”是在“严”的基础上出现的,是否做到“三实”是检验“三严”的重要标准。

2.“三严”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最高要求,内含辩证与递进关系,严以修身是根本,严于律己是条件,严以用权是关键。慎独以存高远,志高方长远,长远方成事。“三严”由三个组成要素构成,其中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首要基础,也是“三严”的根本。历览中外历史,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党的历史表明,严以修身是党员干部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严以修身,才能达到严于律己和严以用权,才能做到做人实、谋事实、创业实。严于律己是实现“三严”的条件,是严以修身的结果,也是严以用权的重要环节。严以用权是“三严”的最终表现形式,党员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和使用公权体现了修身和律己情况,也展现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3.“三实”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基石,也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做人要实是基础,谋事要实、创业要实是关键。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要求。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反之,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我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三实”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方向和落脚点,也是“三严”的目标和价值趋向,是党员领导干部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做人、谋事、创业要实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做人的操守和职业道德。做人要实是党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质和基本原则;谋事要实,就是从实际出发,推进改革开放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创业要实,就是要敢于担当,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前者在“三实”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后两者在“三实”中居于核心位置,做人是否真实,决定了谋事和创业是否客观,而谋事和创业是否尊重客观,充分反映了做人的特质。

总的来看,“三严三实”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求具体,切中时弊,是反对“四风”的锐利思想武器,成为当前作风建设的破题之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目标明确具体,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传承和发展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全面认识“三严三实”的内容与专题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维,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为准绳,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三严三实严三实作风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践行“三严三实”要把“修为”落到实处
践行“三严三实”要念好“六字经”
在“反躬自省”中践行“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的“三个讲清楚”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