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寻、勘探和评价分析

2015-03-31 09:34贾生花张建军
地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本区斑岩铜矿

■贾生花 张建军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〇二队 吉林白山 134300)

重视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寻、勘探和评价分析

■贾生花 张建军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〇二队 吉林白山 134300)

文章结合吉林省靖宇县常发沟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实际情况,对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寻、勘探、以及评价工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通过相关分析论证了: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综合利用质量,就需要重视对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寻、勘探、以及评价分析工作,为本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斑岩型铜-金矿床找寻勘探评价

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是我国当前地质找矿勘察工作中非常重要与关键的成矿区带之一。铜矿与金框是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内最主要的矿种,已探明储量非常丰富。也有研究中认为,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未来可能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斑岩型铜矿与金矿生产以及资源储备基地。从矿床类型的角度上来说,斑岩型铜-金矿是本区最主要的矿床类型,特别是铜矿资源的占有量占本区矿产资源整体占有量的比例达到90%左右。相关研究中认为,当前,本地区仍然具有非常良好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找前景。为进一步提高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综合利用质量,就需要重视对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寻、勘探、以及评价分析工作,为本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1 斑岩型铜-金矿床找寻分析

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中铜矿资源以及金矿资源均产生于岛弧带中及板块活动后碰撞阶段,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时期,以二叠纪时期居多。含矿岩体结构以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以及闪长玢岩为主,赋矿地层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部分区域含有正常沉积地层。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中以及围岩相关内外部接触带上,本区地表可见与斑岩型铜-金矿相关的蚀变组合。

同时,从地球物理学标志的角度上来说,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主要分布于区域重力梯度带上,局部磁异常较发育。在对斑岩型铜-金矿床性能的评价中,以激发极化法的综合应用价值最为确切。针对地表出露-浅埋藏矿体而言,极化率有3.5%~7.0%比例的中等~高级化异常表现,同时,斑岩型铜-金矿床矿体多处于高阻~中等电阻率过渡带上。

2 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探分析

针对本区斑岩型铜矿特点,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采取了样品分析,深部钻探的技术手段完善勘探成果。一方面,在样品分析工作中,通过对铜、钼矿(化)体的边界控制样的补采,第一次采集652个样,仅有8个样品铜的品位在边界品位以上,第二次对上述8个样品又补采了11个样品,99%的矿(化)体的边界均已控制,有12条铜矿体增大了厚度,其中ZK1402孔中有6条。另一方面,在深部钻探工作中,通过钻探控制,铜矿区共有23个孔见到了铜、钼及金矿化。其中,见矿效果较好的钻孔有ZK508孔、ZK509孔、ZK902孔以及ZK1602孔。其中,ZK508号孔中可见3条铜矿体,5条矿化体,其中:381.60~384.60m,穿矿厚度 3m,Cu:0.97×10-2、Ag:36.60×10-6;600.60~602.60m,穿矿厚度2m,Cu:0.87×10-2、Ag:27.90×10-6。ZK509号孔中可见6条铜矿体,37条矿化体,其中:311.05~318.05m,穿矿厚度7m,Cu:0.48×10-2、Ag:17.21×10-6;518.05~523.05m,穿矿厚度5m,Cu:0.42×10-2、Ag:14.27×10-6。ZK902孔见3条铜矿体,其中330.00-353.00m,穿矿厚度24m,Cu:0.63×10-2、Ag:21.2×10-6;407.43-410.43m,穿矿厚度3m Cu:0.39×10-2、Ag:11×10-6;412.43-415.43m穿矿厚度3m,Cu:0.4×10-2、Ag:23.4×10-6;zk602孔在600.30-612.30m见1条金矿化体,穿矿厚度11m,Au:0.39×10-6。

针对本区斑岩型金矿特点,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采取了物探、化探的技术手段完善勘探成果。一方面,在物探工作中,通过磁法扫描的方式,基本控制了石英斑岩体地表分布在测区的南东部,岩体与围岩接触界线较为清晰,岩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南倾,倾角50-60°。而通过电法勘探的方式,发现本金矿区在测区的南部和北部有极化率异常及电阻率异常分布,通过过工程验证,极化率异常多由含细粒黄铁矿的蚀变岩所引起,该区东西两侧电阻率异常梯度明显,经少量槽探揭露,东西两侧为黑云角闪花岗岩及致密块状花岗岩,沿其接触部常常出现断裂破碎带或脉岩等。另一方面,在化探工作中,本区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式,共发现组合异常2处,其中以Cu、Mo、Ag、Pb、Zn、As、Bi、Au为主的组合异常,主要分布在铜矿区的石英斑岩体及其周边部;而Au、As、Sb组合异常共1处,主要分布在金矿区,目前该异常区内已发现有1-4号等金矿体。其中含单元素金异常4处、银异常2处、铜异常2处、砷异常3处、铅、锌、鉍异常各1处,均分布于金矿区。

3 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探评价分析

首先,从自然类型的角度上来说,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潜水面一般10—60m不等,多数矿体埋藏深度为30—280m,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局部矿体处在氧化带上ZK301孔、ZK702孔等,有次生富集现象,见有由黝铜矿、孔雀石、铜蓝、蓝辉铜矿等次生矿物,使工业矿体,稍有富化。其次,从工业类型的角度上来说,本区斑岩型铜-金矿床主要由浸染型和细脉浸染型矿石所组成,以浸染型为主,次为细脉浸染状,由于矿石具有分带现象,边部出现细脉状矿石。目前,只有铜和锌能提供工业利用,属石英—黄铜矿建造和石英—闪锌矿建造。

4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有关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寻、勘探、以及评价工作在提高斑岩型铜-金矿床资源有效利用率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与价值,在基本定位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应用勘探技术的方式,能够为本区斑岩型铜-金矿资源的定性评价提供依据,值得重视。

[1]杨志明,HOU gengQian,杨竹森等.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 (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J].岩石学报,2008,24(3):489-502.

[2]王少勇,吴爱祥,韩斌等.自然崩落法矿岩可崩性模糊物元评价方法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6):1241-1247.

[3]高珍权,方维萱,胡瑞忠等.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斑岩型铜 (金)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评价 [J].地质学报,2006,80(1):90-100.

[4]孟昭君,阚学胜,王建平等.黑龙江大兴安岭岔路口巨型斑岩钼-铅锌多金属矿发现勘查及启示 [C].//第十一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2012:327-328.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170-1

猜你喜欢
本区斑岩铜矿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斑岩系Cu、Mo-Pb、Zn、Ag-Au成矿模型初步研究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