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与防御对策

2015-03-31 09:34郝婧宇朱杰
地球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

■郝婧宇朱杰

(1山西省气象台 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与防御对策

■郝婧宇1朱杰2

(1山西省气象台 山西太原 030006;2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自然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气象灾害的防御也是日益重要。本文从调查公众对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掌握的程度入手,深刻分析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做好下一步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对策建议。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对策建议

气象灾害具有必然性、周期循环性、可防御性、不确定性、地域性、社会性和风险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的威胁,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因此我们作为气象部门,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气象部门的各种系统,以使损失减到最小。

1 目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气象灾害

(1)干旱。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和牧草体内水分亏缺,影响农作物播种和牧草返青,影响农作物和牧草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牧业减产以及河流干涸、人畜饮水困难的一种气象灾害。

(2)洪涝。在短时间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造成地势低洼或者地形比较闭塞的地区因雨水不能及时排泄而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经常以暴雨大雨的天气为主,主要危害是造成河湖水泛滥、城市积水、山洪暴发,内涝,毁坏农作物和建筑物,严重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和作物歉收或绝收,交通、通信受阻,还有可能引发农林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3)台风。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我国台风发生具有季节性、登陆地点不定、旋转性、损毁性、发生时伴有灾害性天气、不可抗拒性。

(4)冰雹。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性气象灾害,冰雹来临时常常伴有大风、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具有局地性、历时短、受地形影响显著、年际变化大、发生区域广等特征。

(5)冷冻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伴随有大风、寒潮、强冷空气、霜冻、积雪等,造成作物歉收,使经济林木、人畜、庄稼冻害,牧场积雪、牲畜死亡,雪崩,电线、道路结冰,交通、通信、送电受阻,还可以引发农林灾害,水圈灾害等次生灾害。

2 气象灾害防御存在的缺陷

(1)政府综合减灾机构缺失。减灾人员综合专业知识不足,势必影响科学减灾能力。在救灾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的场面,如果没有救灾职业指挥官为领导决策提供救灾方案,也违反科学精神。

(2)综合减灾意识不强。社会各级各阶层的减灾工作意识不强,如政府层面的综合减灾意识不强,社会层面的意识不强,民众层面的意识不强等。当某种灾害威胁人类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时,各级各阶层对某种灾害意识才逐渐增强。

(3)灾害保险不全面。目前我国现行的对于重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形态主要体现了“万能政府”的念想,个人责任的要求得不到提现,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公众个人的防御行为的规定,忽略了一些非工程措施的作用,却是“支持”人民依靠政府的灾后救济。而我国保险起步不久,群众的风险自保意识较差。灾害保险还处于推广阶段,其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普及灾害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在我国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

3 气象灾害的防御与调控

(1)依靠科技,强化监测预警及快速响应。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要把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并且要建立和完善救助体系。要针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特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与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提高防灾抗灾总体能力。

(2)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各种防御警报预警的应急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一体化的气象灾害监测和信息网络系统;加强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系统;建设气象灾害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系统;建立气侯变化与极端气象事件预测分析系统;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体系,完善雷电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加强防台风防汛等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工程体系建设。

(3)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进行堤防修筑、河湖整冶、水库加固、涝区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御干旱。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旱抗旱工作: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预测。准确的气象灾害的天气预报和及时的气候预测,特别是汛期预测,对减少损失和降低危害程度起到主要作用。目前,已初步建成适合我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由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期集合预报模式、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台风、沙尘暴、核污染扩散、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等组成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体系。

(5)强化气象灾害的减灾服务力度。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正逐步完善,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服务手段也在不断增多,目前主要使用媒体来传播信息,例如报纸、电台、电视、气象信息电话、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灾情,以及防灾减灾的信息,为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坏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要不断加强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快防灾抗灾设施建设的步伐,只有建立健全了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才能科学的更加准确的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这样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好充分的准备,切实做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农业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份可靠的保证。

P4[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315-1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气象树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