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铅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2015-03-31 09:34王兴源纪永刚阮大为
地球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化探北西北东

■王兴源 纪永刚 阮大为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6230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铅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王兴源 纪永刚 阮大为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62300)

介绍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铅矿矿区地质特征,并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和地质测量成果进行了找矿潜力分析。AP6号化探异常东侧有已知矿点,该处成矿可能性较大;西南角化探异常AP11异常,应重点查证,以期找到较好的矿体。

白音乌拉铅矿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1 引言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铅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宝拉格镇管辖,距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距离70km。为了查明区内矿体、矿化体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在探矿权范围内采用1:1万地质测量(修测)、槽探、钻探及物探测深相结合的手段展开普查工作。

2 勘查地质特征

2.1 地层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C2P1bl)、新生界第四系(Qh)。

(1)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C2P1bl)。分布于勘查区南部及北部,呈北东向展布,西部被晚华力西期中粒二长花岗岩侵入。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60°。

(2)新生界第四系(Qh)。大部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区内山间沟谷及湖盆洼地中,主要为冲洪积砂砾层、黄土状亚砂土。

2.2 侵入岩

勘查区内侵入岩为晚华力西期中粒二长花岗岩(ηγ)、花岗斑岩(γπ)、正长斑岩(ξπ)、斑状花岗岩(γ)、霏细斑岩(φπ),出露于勘查区西南部及中东部,总体沿北东向分布。

中粒二长花岗岩(ηγ),出露于勘查区西部,浅肉红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组成。

花岗斑岩(γπ),出露于勘查区西南部,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钾长石、石英,基质由微细粒石英、钾长石、少量斜长石组成。

正长斑岩(ξπ),出露于勘查区中东部,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基质由隐晶质长英物质组成。

2.3 构造

勘查区为一背斜褶皱带,呈北东向展布,褶皱带的不同部位发育晚华力西期岩体。从而破坏了褶皱带的完整性,褶皱带中发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层间断裂及流纹斑岩脉、花岗斑岩脉等。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按走向可分为北东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构成了该区构造格架。北西向断裂构造,是本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北西向断裂构造是北东向断裂构造次一级构造,受北东向构造的挤压形成层间断裂构造。

北东向断层:断裂处见构造角砾岩,位于勘查区中部9号断裂带切割古生代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地层。

北西向断层:通过高精度磁测面积测量工作,结合地质及激电工作成果,推断了四条隐伏地质构造。均为北西向断层。普查区新发现的Ⅰ、Ⅱ、Ⅲ、Ⅳ、Ⅴ、Ⅶ号矿化蚀变带充填于北西向断层之中。

3 找矿潜力分析

通过1:1万地质修测、物探扫面、化探扫面、大功率激电测深工作,槽探及钻探工程对矿化体、(矿化)蚀变带初步进行了工程验证和控制。

3.1 地球化学异常及找矿潜力分析

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12个综合化探异常,AP3、AP4、AP5、AP6、AP11见蚀变带且与激电异常套合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中AP3异常见Ⅰ、Ⅱ、Ⅲ、Ⅳ号矿化蚀变带;AP4异常见Ⅴ号矿化蚀变带;AP5异常见Ⅵ号矿化蚀变带;AP11异常经过探槽揭露见Ⅶ号矿化蚀变带;AP6异常经过钻孔揭露见Ⅷ、Ⅸ、Ⅹ、■号矿化蚀变带。

3.2 地球物理异常及找矿潜力分析

通过1:1万激电中梯测量,圈定激电异常13处,其中DJ7、DJ7-1、DJ7-2、DJ15与化探异常AP3、AP4、AP5、AP6套合较好,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3.3 地质测量及找矿潜力分析

通过1:1万地质测量,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范围,对区内的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有一定了解,经过槽探及钻孔揭露,矿区发现了1条矿化体(Ⅶ号),10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编号为Ⅰ、Ⅱ、Ⅲ、Ⅳ、Ⅴ、Ⅵ、Ⅷ、Ⅸ、Ⅹ、■号矿化蚀变带。

其中Ⅰ号矿化蚀变带、Ⅶ号矿化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Ⅰ号矿化蚀变带位于勘查区西北侧,产于中粒二长花岗岩中,与化探异常AP3套和较好。地表见绿帘石化、褐铁矿化。Ⅶ号矿化蚀变带位于勘查区西南侧,产于中粒二长花岗岩中,与化探异常AP11套和较好。地表可见强褐铁矿化、孔雀石、硅化,宽1-1.4m,走向北西,倾向20°-50°,倾角60°-77°。Ⅶ号矿化蚀变带深部由ZK005号钻孔控制,该钻孔在35.20-36.20米处见Ⅶ号矿化体,视厚度1.00米,局部见孔雀石化呈细脉状、浸染状沿中粒二长花岗岩分布。

4 结论

根据1:1万地质测量(修测)、槽探、钻探工程结合物、化探异常,综合研究前期工作成果,初步了解勘查区的地层岩性、构造、物化探异常及矿化蚀变带的基本特征,下一步工作重点应侧重于在勘查区中部,对1:1万化探异常AP3、AP4、AP5、AP6进行查证,AP6号化探异常东侧有已知矿点,该处成矿可能性较大。在勘查区西南角化探异常AP11异常,也应该进行重点查证,以期找到较好的矿体。

[1]杨梅珍,侯坤,陆建培,等.东乌珠穆沁旗索纳嘎钼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J].地球科学,2012,(6):1327-1337.

[2]黄再兴,王治华,常春郊,等.内蒙东乌珠穆沁旗成矿带多金属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3,(3):205-212.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36-1

猜你喜欢
化探北西北东
西藏热昌金矿地质及物探化探特征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直接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银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