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

2015-03-31 12:26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少年宫李东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原则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少年宫 李东俐

一、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根据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中对过程、规律的认识制定出指导美术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美术教学的原理和规则。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已经非常明确,重点在于怎样将一般的教学原理和规律与美术学科联系起来,体现美术教育的目的性和学科的特殊性,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自由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美术教学自由性和创造性特点以及教学的灵活多样性,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心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教学氛围。该原则的有效实施突破了教师传统的趋尊心理,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及时发现,适时指导的原则

创造性具有不定性和稍纵即逝的特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心理意向上的重组。创造性的思维可以闪现在美术教学的任何过程,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那么就容易导致创造擦肩而过。所以,创造性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伯乐般的敏锐洞察力,及时发现很小的创造苗头并适时指导,使创造生成。

3.个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分析学生兴趣、能力和性格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优势,铸造学生创造个性从而培养创造力。

4.艺术化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中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教学的科学性和施教的艺术化完美融合,通过美术教育的艺术形式调和教学,通过和谐共创、情理交融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的优化发展,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本质,将美术教育作为主线和目的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体现美术教育的艺术性。

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是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的具体表现,主要来源于美术教学的实践、理论的演绎和推理以及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等,这些是实现美术教学目的的根本保障。

1.营造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而校园环境具有激励导向、行为规范和心理同化等功能,营造积极、主动、适合创造性培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1)教学硬件设备。创造性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的基础硬件设备制约教育的发展。教师倡导积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艺术资料丰富的图书馆、画廊建设等。

(2)创造性的精神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避开趋利倾向,努力培养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心理学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创造价值的实现大部分来源于自尊,对爱和安全感的满足是创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及时发现和强化,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营造适宜创造的精神环境,使学生在艺术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2.塑造学生的创造品质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具体到每张画和每节课都要提升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创造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这样才能将创造兴趣升华到创造志趣。其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凡是有创造性贡献的仁人志士都具备常人不及的勤奋和努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常人无法得到的创造性成果。

3.写生和创作相结合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写生将两种不可能搭配的颜色在实际创作中大胆并置,产生特殊效果。和写生比较,学生创作中受到客观物象的束缚较小,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以此领略创造的愉悦。我们强调创造的重要性,并不是忽略写生教学。写生可以为创作积累基础,搜集素材,而创作又是写生的继续和升华,二者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以达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终目标。

[1]赵宝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1

[2]张 磊.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田 甜.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原则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