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2015-03-31 16:58冯梦雨王进
西部金融 2015年1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

冯梦雨+王进

摘   要: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和溢出效应模型,从不同视角对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上升能够推动通货膨胀上升,但对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石油价格对产出与通胀的溢出效应相对有限。随后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视角,构建包含能源价格因素的DSGE框架,引入了技术、政策和国际石油价格等外生冲击,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与之前的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为深入理解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特征提供了帮助,对于维护我国经济稳定与能源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产出;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28-05

一、引言

1998年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并轨,国内石油基准价与国际石油价格实现联动,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石油需求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随之凸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已经具有很大的刚性,在石油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也会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石油作为一种基础性上游商品,涉及的下游行业众多,石油价格波动对其生产和消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石油价格的高企会推高众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消费价格,对通货膨胀构成上行压力。据此,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溢出效应模型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从经验事实到理论解读逐次递进,对我国通货膨胀波动中的能源价格因素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本文具体安排如下,第二节基于SVAR和BEKK溢出效应模型考察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经验事实,结合Blanchard Quah(1989)方法,分解出能够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供给、需求和能源价格等结构性冲击因素。第三节进一步建立一个包括石油价格因素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Neo-Keynesian Dynamic Stochastic Equilibrium Model,NK-DSGE),研究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特征。本文最后给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经验事实——基于SVAR与溢出效应模型的视角

(一)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

1、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本文选取1996年1季度到2012年4季度的实际产出增长率、环比通货膨胀率以及石油价格变化率3个变量作为SVAR模型所需要的变量,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本文采用 ADF 方法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差分变量都是平稳的。

对于3个变量构建的SVAR模型,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点的限制,滞后期取4,使用 Eviews6.0软件对构建的SVAR模型进行识别,VAR和施加长期约束SVAR的估计结果如表2、表3所示。

3、基于SVAR的结构性冲击对产出、通胀波动解释程度的比较。总的来看,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在大多数时候要小于供需冲击对通货膨胀引起的波动。供给和需求冲击解释了大部分的宏观经济波动。事实上,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分水岭,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危机之前,我国国内经济受到国内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强劲拉动,经济增长迅速,外汇占款规模不断提高;同时全球经济向好也助推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因此,受到国内经济过热、外汇占款增加以及输入性通胀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一时期的我国通货膨胀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这一点可以从图1、图2观察得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贸易大幅收缩,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包括石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国内能源市场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在我国对外贸易需求下滑、能源价格下行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通货膨胀暂时消除了之前的上行压力。但是,我国在2008年末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在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新一轮通胀压力在2010年前后开始逐渐显现。同时,国外各种版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密集实施加剧了流动性涌入新兴市场国家,原来跌入谷底的能源价格再次扭转回升。在国内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和作用下,我国通货膨胀再次面临上涨压力,此时以石油价格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冲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后,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联储退出QE计划预期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于供需层面的冲击,近期能源价格的冲击效应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开始减弱。

(二)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的估计

从表4给出的波动溢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来看,主对角项的参数α11、α22、α33、β11、β22、β33均在1%显著,这说明产出增长、通货膨胀与石油价格增长率均表现出显著的ARCH、GARCH型波动特征,波动存在聚集性。对于非主对角项的参数,α21、β21、α12、β12均在1%显著,说明产出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ARCH、GARCH型波动溢出效应;α31不显著,β31在5%显著,α32在5%显著,β32不显著,说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产出增长仅存在GARCH型波动溢出效应,对通货膨胀仅存在ARCH型波动溢出效应;α13、β13、α23、β23则均在1%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相对于产出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紧密地波动溢出效应,国际石油价格对产出、通胀的波动溢出影响则相对较小,双向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不够畅通,石油价格波动对产出、通胀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小。但产出、通胀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则十分显著,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明显。以上结果事实上也从波动层面印证了上一节的研究结论,即这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对产出、通胀的波动溢出作用不够显著,使得产出在对石油价格冲击的脉冲反应表现出与理论不相符的特征结果。

1、数据的选取与模型参数的估计

本文选取1996年1季度到2012年4季度的实际产出增长率、环比通货膨胀率以及石油价格变化率作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贝叶斯估计所需要的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逐期平减处理,尽可能消减政策或经济周期对数据平稳性的影响。在估计中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具体来看,对于经济稳态时的投资产出比率ky,采用消费、投资数据均值作为稳态均衡时的一个简易替代,由此得到ky的校准值为0.4,即产出中投资拉动的占比大约在40%左右。对于贴现因子、消费惯性、零售商价格不变概率、货币政策调控平滑因子、技术进步一阶自回归系数均处于0到1之间,其先验概率分布可设定为均匀分布和Beta分布。事实上,均匀分布是Beta分布的特殊形式,可通过变动Beta分布的参数设置而得到,考虑到参数先验概率分布的普适性,本文设定上述参数的先验概率分布为Beta分布。根据Zhang(2008)的计算方法,得到其先验分布的均值为0.963。消费惯性系数h代表了家庭之间的攀比效应(Catching up with Jones Effect),根据Christiano、Eichenbaum 和Evans (2005)、Smets 和Wouters(2007)对这一系数设定的区间,本文将其先验分布设定为先验均值等于0.6的beta分布。关于国内产品零售价格的粘性概率ω,假定价格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则每季度调整的概率为0.25,不调整的概率为0.75。关于跨期替代弹性倒数(风险厌恶系数),根据顾六宝和肖红叶(2004)的研究,分别按照欧拉公式和Arrow-Pratt Measurement of Risk Aversion得到的风险厌恶系数为3.169和3.916,本文取两者的均值为3.565。关于劳动力供给对实际工资弹性倒数η,Smets and Wouters(2003)取之为4、王文甫和王君斌(2010)认为3比较合理,黄志刚(2011)给出的是5,本文取其平均值为4。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国内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得到相应参数的估计结果作为其对应的先验均值分布如表5所示。

2、基于DSGE的结构性冲击对产出、通胀波动解释程度的比较。

我们基于DSGE得到结构性冲击对产出、通胀波动解释程度的比较,结果列入图3、图4中。结果显示,石油价格冲击相比于技术、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与之前SVAR的结论一致,说明研究的稳健性和可靠性。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受到的冲击因素众多,供给和需求层面的冲击是宏观经济波动最主要的因素。供给方面的冲击因素往往与技术进步、结构性改革有关。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于农村领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再到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比较竞争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些都是我国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增长根本动力。需求层面,一般来讲需求变化是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主要力量。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失衡,国内消费长期不足,次贷危机以后,受到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外需下降的影响,贸易部门的贡献度也开始显著下降,因此投资成为支撑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而我国经济为保持一定增速也越来越倚重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这些因素共同解释了我国大部分的宏观经济波动。反观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由于我国依然存在较大程度的能源价格管制,我国国有经济对能源成本敏感度低以及能源使用的低效率,石油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三、政策建议

首先,要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对煤炭资源的消费,一直在70%左右。据测算,煤炭在能量转化方面的效率要低于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能源利用效率的上升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费弹性,提高能源节约效率。因此,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必然涉及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未来能源消费中,应当逐步增加油气资源的消费占比,适当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同时,研究和推广能够降低能耗的新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尽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导向,但不可否认,受制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着投资效率与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客观事实,依靠生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局面始终没有形成,这表明我国在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领域有着很大的节省空间。因此,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开发可替代能源,从效率提高和能源替代的角度来减缓和抵消石油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在石油消费加大的背景下,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抵消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的相对匮乏,国内石油储备总量偏低,我国人均石油储备量也一直处于极低的状态,与世界均值相比甚至不到10%。这一现实直接导致我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一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国际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构成了日益显著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是构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和完善国内石油期货市场,使得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应用,以此来减缓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同时,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方面,也要适时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予以必要关注,在石油价格波动所引发的经济不景气、失业增加与通货膨胀上行之间做出合理的取舍和相应的政策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J].世界经济,2004,(4):3-10。

[2]陈昆亭,龚六堂.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与波动的研究—引入人力资本后的RBC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4,(4):803-818。

[3]郭涛,宋德勇.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4):39-47。

[4]石柱鲜,孙皓,邓创.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利率期限结构的关系:基于VAR-ATSM模型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8,(3):53-59。

[5]王胜奇.试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与对策[J].网友世界,2014,(18):78。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Shock on Chinas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Empirical Facts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FENG Mengyu 1   WANG Jin 2

(1Ya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Yanan Shaanxi 716000;

2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and spillover effect model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 of views, the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empirical fa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and th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finds that the rise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could push the inflation to rise, but it has no significant restraint to the output,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the oil price on the output and inflation are relatively limited. The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the paper constructs DSGE framework including energy price factors, introduces exogenous shocks such as technology,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etc., uses Bayesian estimation method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mpirical resul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bove analysis, thus further enhanc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 The paper provides the assistance in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oil price on Chinas macro economy, and has a positive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maintain economic stability and energy secur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output; macro economy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