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期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铁岭李逊梅《澹盫志异》考论

2015-04-02 01:42张振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国

张振国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民国中期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
——铁岭李逊梅《澹盫志异》考论

张振国

(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分析了民国中期罕见的旧体文言小说集——铁岭李逊梅的《澹盫志异》,从内容和题材等方面阐释了《澹盫志异》的特色和风格,认为其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堪称民国小说史上的上乘之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民国旧体文学和东北地域文学的研究均具有补白作用。

关键词:李逊梅;《澹盫志异》; 民国; 文言小说; 东北地域文学

民国时期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总体衰微期,古、近、现代文学和地域文学研究者均对这一时期的旧体文言小说予以忽略。以东北地域文学为例,其重要成果如马福清先生主编的《东北文学史》中提到的清代文言小说仅有佟世思的《耳书》[1],对民国时期的文言小说未能论及。20世纪80年代编写出版的《东北现代文学史》也对于民国旧体文学避而不谈,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铁岭李逊梅的《澹盫志异》是一部完成于民国中期的旧体志怪传奇小说集,是民国东北文学史上罕见的文言小说佳作,同时也是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旧体文言小说作品。

一、《澹盫志异》的创作背景

《澹盫志异》,今存1936年9月启智书局初版本,署“古银州澹盫居士李逊梅撰”。银州为铁岭古称,由此可知作者为辽宁铁岭人。书前有李逊梅《自序》,后署“古银州澹盫居士自序于七十二沽畔之行脚僧房南窗下”;又有乙亥岁(1935)戊寅月上澣宁津李雪菴作于忆红轩的《序》以及民国二十五年五月十五日宁晋吴大庸在天津所作的《序》。全书共收录71篇志怪传奇小说,以浅近文言写成,其中不少作品如《红嫣》、《捻女》、《步虚儿》、《小燕儿》等均为超过两千字的传奇佳作。

关于作者生平和《澹盫志异》的成书情况,李逊梅在《澹盫志异·自序》中有所交代:

余在舞勺之年,即喜阅读蒲公松龄著之《聊斋志异》,尝终日不释卷,寝食俱废;继则拈毫弄墨,效颦为之,曾作《牡丹仙》《血魂痕》……数则,先后披露于大连《泰东日报》,亲友之识为余作者,佥交口称赞,余则受宠若惊,逊谢不遑。乙丑岁,余已弱冠,有远戚鲁叟,不速而至。叟已年近八旬,精神矍铄,纵谈逊清逸闻,若数家珍,其中有奇情艳迹,令人闻之,舌挢不下。余闻而笔之于书,积久成帙,藏于笥中。后辛未秋,地方事变起,余仓惶入关,出走平津,行李之外,以数卷随,《澹盫志异》恰在其中,惟字迹潦草,读者莫辨亥豕,乃于乙亥冬季,工余之暇,手录一通,分段标点,以便读者之易阅易解。甫数月而抄竣,同寅昆仲,多索阅之,见仁见智,固各不同。有誉为“香艳出众”者,有赞为“神奇超凡”者,余闻之反觉惶悚不安。丙子春,忆及拙作数种,前均托上海启智书局出版,兹则该局又新易宋体铅字,古色古香,印刷精美,则一客不烦二主,何妨仍委其梓行,以最廉价销行肆上,为读者祛睡魔,解酒兵,亦不失消遣之正道云尔。

古人以年满二十为弱冠,作者自称乙丑岁(1925)已弱冠,由此推知其生年约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其《澹盫志异》初稿也是在这一时期根据“远戚鲁叟”的叙述加工而成。辛未年(1931)秋携带入关,出走平津。乙亥年(1935)冬重新謄录标点,丙子年(1936)春交付启智书局出版。

关于《澹盫志异》的创作动机,李雪菴《澹盫志异·序》云:“吾友李君逊梅,乱世才子,尘海征人,沦落天涯,饱经世故,备遭世态之炎凉,洞悉社会之虚伪,因而感慨丛生,不能自已。遂使鬼蜮魔窟,收入案头笔底,闲将狐形龟影,写入简短残篇。而成《澹盦志异》一书,盖传干宝《搜神》之作,而著喜笑怒骂之文。”吴大庸《序》云:“李君生不逢辰,落落寡遇,既不能搏奋于宦途仕路,复不得载富于市隐陶朱,满腔冤愤,祗得洩之笔墨,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若李君者,亦世之伤心人哉!”由诸人的序及作者自序来看,作者同蒲松龄一样有借狐鬼变异之谈发泄牢骚讽刺世俗之意。

在“甲戌(民国二十三年,1934)夏六月古银州李逊梅识于天津之寄庐”的《关东掌故·自序》中作者对自己生平经历亦有交代,自称“生长关东,籍隶奉天开原,稍长则随父母留寓铁岭,……弱冠后,橐笔沈阳,卖文为活,……北伐成功后,东北亦易帜,改奉天为辽宁,……讵于辛未年(1931)秋,地方事变陡起,国际风云,日形险恶,居民多流离入关,不佞难以宁居,亦仓皇赴旧都,投故友作栖止。……壬申(1932)春,秉《天津商报》笔政,……甲戌(1934)夏,余以闲云野鹤之身,脱离《商报》,漫游平津。”[2]“丙子(1936)仲夏火伞高张之日龙山恨生李逊梅氏自序于析津”的《小块文章·自序》中谈到自己从小读《聊斋》《石头记》《西厢记》《水浒传》等书所受的影响。后家遭变故,其父去世,不得已辍学,年甫弱冠即入新闻界,由辽沈辗转平津,以笔耕砚田度日,最感激者,一为蒲公松龄,一为曹公雪芹,“余之所以能握管写出文白作品,则二公两部伟著启迪之力也。乙亥(1935)秋,主两报副刊笔政,一为《新报》之‘雨花台’,一为《天风报》之‘黑旋风’。《新报》取材,重于白话,《天风》取材,重在文言。两报之风格,迥不相侔,而余以一人,周旋其间,而每日又必需写一篇照例文章,搜索枯肠,腹笥为空。丙子(1936)春,因事与天风主人龃龉,乃辞去辑务,专司《新报》,每日可免往返栗碌之劳,则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耶?”[3]另外,李逊梅在1932年曾任《北平狐报》总编辑;1934年曾任天津《博陵报》记者;1945年10月至11月《中华日报》创办,李逊梅任编辑;1946年9月至1948年8月,曾任天津《美丽画报》周刊编辑,署名“梅花生”。另外还曾任1947年创刊的《北戴河》画报主编,并曾在画报上连载署名“梅花生”的《肉的复活》长篇小说。1947年8月至1948年10月,曾任《星期五画报》编辑,署名“梅花生”。1954年曾任职于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的通俗文艺编辑室[4]。1957年还编辑工具书《常用简笔字》。除《澹盫志异》外,李逊梅还出版有章回体“言情小说”《磨难姻缘》、“警世小说”《欲海狂澜》《青年镜》以及杂著《关东掌故》《小块文章》等,还在报纸上发表有《又一年》[5]《劫鸾恨史》[6]《桃花窟》[7]《磨难姻缘》[8]《辽宁省民间琐志》[9]《谈骗》[10]《巾相程婴》[11]《镜中人影》[12]《玫瑰花王》[13]等小说和文章。

综上资料我们可知其生平概况:李逊梅,别号澹盫居士、梅花生、龙山恨生,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原籍铁岭开原县,后移居铁岭,弱冠入沈阳报界,后流亡京津,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出版《澹盫志异》时在天津。解放后曾任职于通俗读物出版社,1957年尚在世,此后经历不详。

二、《澹盫志异》的题材类型

《澹盫志异》在题材和手法上均受到《聊斋志异》和旧体传奇的影响,作者在序言及作品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聊斋》。如《嬝娜》叙天津塘沽沈菊侬公子与柳、杏、槐树精交往并与柳精袅娜有两世情缘事。后有澹盫主人(即李逊梅)评论曰:“花妖柳魅,深情若斯,沈公子艳福如天,得享两番缱绻,《聊斋志异》之《莲香传》,不过如是矣!”《邵伯存》后澹盫主人曰:“尝阅《聊斋志异》,读至《夜叉国》,为之拍案叫绝;但其事毫无考证,殆蒲松龄之寓言耳!”除了题材类型上对传统文言小说的继承外,在构思和写作手法上也受到了旧体传奇和《聊斋》的影响,部分作品中注意到传奇“诗笔”手法的运用,如《小燕儿》《粉蛾》《费醉生》《散花女史》均穿插大量诗歌及骈体文书信等文体。

《澹盫志异》继承了旧体传奇的衣钵但在构思上又有所创新,在民国中期如此纯粹的“聊斋体”文言小说集已属罕见。在题材类型上,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狐鬼怪异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以奇为美,有的则带有劝诫色彩。如《阿馨》写情节曲折的狐女报恩故事。故事记聊城吕环家人祟于狐,请道士降妖,狐被道士捉住封于缶中。吕环之女阿馨误破封符使狐借机遁去。后环妻病殁,续娶再醮妇王氏,携前夫子女各一人,子牛儿,女蕙姑。王氏因与屠夫某有奸而被环捉住殴辱,二人怀恨在心,乃鬻蕙姑于行商并诬环杀其女。环不得直,被系狱中。阿馨受王氏虐待,幸得西邻胡氏母女救护得不死,数次化险为夷。王氏诬阿馨有私情而痛责之,馨不觉痛而王氏子牛儿反嚎啕滚地上。馨本已字同城顾生,王氏乃与屠夫密谋将其卖与豪绅之郑公子者为妾。郑某迎娶之日,胡氏女将阿馨送至未婚夫顾生家托顾母照顾,自己则化作阿馨摸样顶替阿馨入郑公子之门,又施术将王氏奸夫某摄入郑公子洞房与郑同床共枕。天明后郑某发现受骗挞屠无算并将其送官,又拘王氏。牛儿惧祸逃走,途经济南,见一女似阿馨,乃报官。役拘阿馨至堂上,所拘之人却突然变成了蕙姑,县令知吕环被冤枉故将其释放出狱。顾生从外地归,赴县告状,并以婚书为证,县令断阿馨归顾生。郑公子心有不甘,命人抢亲,抢至家中却发现阿馨死在舆中,惧而送返,则阿馨又复活。郑又以左道妖邪讼顾生,县令畏公子之势而欲拘生讯问,其官印忽无故失去,其妾则被神灵附体并詈数县令之势利。县令惧而释顾生归家。在顾生与阿馨成婚之夕,胡氏女忽然到来,自言为昔日为祟被捉之狐,因感阿馨破符活命之恩故数次救其脱难以为报答。

(2) 爱情传奇。其中一部分写人与异类的婚恋情缘。如《一梭玉》记太仓书生褚华与风尘女一梭玉之生死恋情。因感生之眷恋,一梭玉以鬼仙而复活并帮助生处理政务,井井有条。后生官至厦门知府,因缉盗得罪贪鄙之巡抚。巡抚以生为康梁党人陷之入狱。女救生魂魄出狱,为其造身外身,又设法将狱中已死之肉身领出,将魂与肉身合而为一,生得以复活,且有两肉身。后巡抚因纵盗被议,生冤得雪,官复原职。生具两肉身,一身居家中,督理家政;一身居任上,整理刑政。后任满丁忧回籍,听女命将己之原身殓葬,其化身亲自主持葬礼,自写祭文。后化身与一梭玉俱不知所终。故事设想奇异,同时也反映了凡人的分身梦想。另外还有部分写人的尘世情缘的作品也婉曲细致,引人深思。如《李韵鸾》一篇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也写得真挚感人。该篇具有较为鲜明的反传统礼教意识,是对清末民初如沈复《浮生六记》、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以及戴莲芬《鹂砭轩质言》中的《姻缘有定》等自叙传文言小说的自觉靠拢。

(3) 侠客技击类故事。 如《步虚儿》写女子乔凤杰从神秘尼姑学得剑术, 锄强扶弱, 救出其姊凤英, 并惩治霸人妻女之许某及昏官酷役。 后因对抗洋人, 组织所谓“绿灯照”, 被李文忠派兵围剿, 凤杰身中七弹, 已就获矣, 被一老尼救出,腾空而去, 后不知所踪。 故事颇有唐传奇《红线传》风范, 善于设置悬念, 结尾也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 奇闻轶事。如《梦孕》记滦州人王某离别家乡至关东谋生,偶至古刹,敲石取火吸烟,遗落火石,不可复寻,恍惚中睡去,梦中归乡与妻会面。十余月后王归家,其妻生儿,王疑妻有外遇,而妻则告以同梦而怀孕。其子拳握一物,正是王在关东古刹中所遗落之火石。其他如《新桃花源记》《黑驴告状》《赚书》《李代桃僵》等皆以新奇取胜。这类题材虽未脱前代文言小说之窠臼,但时至民国中期,如此纯粹的旧体文言作品已不多见。

三、《澹盫志异》的特色及影响

《澹盫志异》除了继承传统文言小说的题材和手法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由于作者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因此作品中表现出对东北掌故奇闻的关注,很多故事发生地点或主人公籍贯均在东北。如《天门教》(铁岭城东某村)、《倒窑》(本溪县大堡)、《怪孕》(铁岭城西十里安家园子村)、《龙潭寺》(开原城东六十里龙潭寺)、《李树棠》(铁岭西贝河村)、《鬼妻》(关东)、《绿面翁》(银州)、《妖骗》(铁岭)、《春蚕怨》(铁岭)、《红衣女》(铁岭)、《黄七爷》(锦州)、《关东白帽子》(开原中固)、《吴姓妇化女为男》(辽阳磨盘山)、《淫妇急智》(金州①今大连金州区。城东乡大新店)、《杨翁》(金州南观岭)、《逆伦案》(吉林某县)、《籍庚飏》(铁岭西丰)、《烂柯山》(海城县烂柯山、溟河)、《双雕计》(本溪)、《鬼使剖胎》(沈阳西沙岭堡)、《祝由科》(本溪县东部崔家啸)、《高半仙抢魂》(鸭绿江畔之临江县)、《费醉生》(辽宁铁岭人)等。如此多以东北为故事背景的作品是此前文言小说中从未有过的,因此《澹盫志异》对东北地域文学和文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李逊梅对乡邦文献关注由来已久,在1935年就搜集整理并出版了《关东掌故》,收录了200篇东北轶闻传说,与《澹盫志异》的志怪奇闻类故事形成互补。作者在《关东掌故·自序》中说:“铁岭为奉天首县,文风之盛,甲于东北,文坛先进,咸推魏公燮均,遗著《九梅村诗集》,脍炙人口,距今稍远,又有高公其佩,擅长指画,其遗墨散于平津宁沪,得者咸珍为拱璧;再远则有高公兰墅,别号野鹗,相传《红楼梦》之后四十回即其所补?……壬申春,秉天津商报笔政,乃按期刊载掌故于其副刊‘鲜花庄’,颇得阅者之注意……篇中所记,虽嫌琐碎,但笔笔属实,并无虚夸。”[2]由于对乡邦文献的关注和深厚的桑梓情感,所以在《澹盫志异》中也表现出对东北地域传奇的热衷,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也成为这部作品区别于前代文言小说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澹盫志异》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在部分讽世之作中体现出民国时代环境变化对创作的影响。如《新夜叉国》记明崇祯时历下吴生航海遇风舟覆,漂流至一岛,地非中华。后被一女子发觉,出一灯如棒,火光团团扑吴面,如巨蛇神龙之眼然。被俘虏至一小城市,“入一小城市,光明如昼,楼舍栉比,建筑奇特,无飞翚,无金碧,壁立矗天,顶如巨锥。”“路上行人甚密,服装奇特,皆女流,无一男子,语啁啾如莺,莫辨何语,见吴皆目眈视,有拂其颊者,有吻其面者,了无羞涩态。”吴被带见其女王。王自言其地为夜叉国,“全境无男子,皆美女,艳丽如仙,纵奢侈誉,忘廉寡耻,费金珠如泥沙,役丈夫如牛马,陆续遣往各地投生,以诱惑社会,扰乱人心。并且说二百年后之贵国,无论南北,俱有吾侪足迹,涂红唇,熏异香,服饰奇特,以‘摩登’二字为口头禅者,皆吾侪姊妹也。”语毕赐宴,刀叉罗列,人各一份,不辨其味,不识其名。显然是对晚清至民国间西方文化渗透入中国的寓言化描写。《龙潭寺》记作者丁卯夏与友人游开原城东六十里龙潭寺情形。后有澹盫主人评论曰:“开原县即古之黄龙府,岳武穆誓师朱仙镇时,所欲痛饮于斯者。一代沧桑,都成幻梦,忠臣名将,今何在哉!”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旧中国面对列强环伺又无力抵御外侮的贫弱处境的深切忧虑。

《澹盫志异》受到《聊斋志异》及前代传奇的影响,叙事详明,情节曲折,文笔流畅,但又较《聊斋》之藻饰典雅风格更为平易浅近,在风格上又有所创新,具有鲜明的民国时代特征和东北地域特色,因此在民国中期的旧体小说中异军突起,堪为翘楚。在整个民国文学史上,这部优秀的“聊斋体”文言小说集与同时期郭则沄的“阅微”体文言小说《洞灵小志》可并称为民国中期文言小说的双璧。从地域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澹盫志异》不但对民国东北的文言小说具有补白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福清. 东北文学史[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512.

[2] 李逊梅. 关东掌故[M]. 上海:启智书局, 1935:2.

[3] 李逊梅. 小块文章[M]. 上海:启智书局, 1936:2.

[4] 许邦. 书苑一秀:五十年代的通俗读物出版社[M]. 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 1997:169.

[5] 李逊梅. 又一年[N]. 泰东日报, 1924-01-01(11).

[6] 李逊梅. 劫鸾恨史[N]. 满洲报, 1926-01-21(2).

[7] 李逊梅. 桃花窟[N]. 满洲报, 1926-04-13(2).

[8] 李逊梅. 磨难姻缘[N]. 满洲报, 1926-07-13(2).

[9] 李逊梅. 辽宁省民间琐志[J]. 新嘉坡画报, 1929(51):25.

[10] 李逊梅. 谈骗[J]. 新生活周刊, 1935(70):7.

[11] 李逊梅. 巾相程婴[J]. 国风画报, 1946(2):10.

[12] 李逊梅. 镜中人影[J]. 北戴河, 1947(6):7.

[13] 李逊梅. 玫瑰花王[J]. 星期五画报, 1947(1):15.

【责任编辑李美丽】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in Mid-Term of Republic of China: On Li Xunmei’sDanAnZhiyi

ZhangZhenguo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41, China)

Abstract:Li Xunmei’s Dan An Zhi Yi, an old styl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was analyzed, which was rare in mid-ter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this work were explain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and subject. It has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ast, which is the superior of the history of the novel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 in-depth study of this work would fill in gap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old style litera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Northeast regional literature.

Key words:Li Xunmei; Dan An Zhiyi; the Republic of China;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the literatur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385-04

作者简介:张振国(1976-),男,山东博兴人,黄山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CZW051);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1305)。

收稿日期:2014-12-18

中图分类号:I242.424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民国
民国八卦 小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