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能促进农村城镇化吗?

2015-04-02 09:39李树生曹云峰高立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城镇化金融

李树生,曹云峰,高立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70)

金融发展能促进农村城镇化吗?

李树生,曹云峰,高立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70)

选取1986—2013年中国农村金融和城镇化的相关数据,对农村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农村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指标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实证研究结论为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城镇化的作用不明显,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金融效率对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促进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政策性建议。

金融发展;农村城镇化;农村金融

引言

农村问题一直是各届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农村将是小康社会和改革发展的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农村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规模和数量的增加,更是人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远远不够,因此金融作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起着将吸收的存款转化为投资资金以及进行风险控制等作用,金融的服务方式及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具有灰色性质的民间借贷。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各类金融机构比例结构失调,不利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过低;农村信用社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其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金融供需矛盾严重,农村的资金为了追逐更高的收益大量流向了城市,严重削弱了农村金融对农村城镇化的支持力度。

为此,在寻求金融资金支持的同时,找出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城镇化的作用,从金融的功能视角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发现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定性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研究得比较早,如斯托弗(Stopher,1993)[1]的研究得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金融发展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城镇化。金(Kim,1997)[2]通过研究发现金融不仅对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开发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对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金融在城镇化过程中功不可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对金融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陈亚军和刘晓萍(1996)[3]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得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脚步受政治因素波动较大。王建志和吴作章(2011)[4]也认同这样的结论。中国学者研究城镇化主要基于区域考虑,刘莉亚(2007)[5]以河北省为例,认为金融服务水平弱化、信贷资金投入过少等是主要原因,并指出应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开发金融产品等手段进一步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范立夫(2010)[6]认为城镇化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王世伟(2011)[7]阐述了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现状所呈现的问题:由于金融机构缺乏战略性眼光,对农村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缺乏认识;对城镇化基础建设和中小企业所需资金支持不足;金融支持方式过于单一。刘勇(2011)[8]通过对城镇化进程的回顾,认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是走中国特色集约型、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有:受20世纪政治因素波动较大、农村信贷资金投入过少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缺乏机遇等。

(二)关于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定量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丘等(Cho et al.,2003)[9]通过广义选择模型估计了美国西部五个州的城镇化、土地使用法规和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得出城镇化进程中金融发展对土地投资和开发具有积极影响。国内学者大多利用计量手段分析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伍艳(2005)[10]通过对中国城镇化与经济货币化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张杰和龚新蜀(2010)[11]利用面板数据分析西北五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城镇化情况,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缓慢是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所致。王志强和孙刚(2003)[12]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黄勇和谢朝华(2008)[13]对城镇化水平与金融机构贷款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非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出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水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高友才和曹东坡(2012)[14]通过对中国1999—2008年的农村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村城镇化与金融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间接融资起到主要作用。贾洪文和胡殿萍(2013)[15]利用1991—2011年的数据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和城镇化的相关关系,得出二者存在互动机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有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金融发展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做出定论,但从前期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金融发展与农村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作者根据前人的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通过引入三个研究指标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来描述农村金融发展,利用宏观经济状态指标实际GDP总量来分析农村城镇化发展。得出了目前的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微弱,而农村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农村城镇化的作用显著的研究结论。

二、指标选取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金融城镇化的影响,选取两组变量进行分析,一组变量描述金融发展水平;另一组描述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

1.农村金融规模指标(GM)

国内学者林志伟(2007)[16]用金融相关比率,即“人民币贷款余额/GDP”来衡量中国金融发展程度,全部金融相关比率越高代表金融规模越大。目前来看,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中规模占比最大的是银行业,主要从事存款和贷款。文章把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之和与国内GDP的比率作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

2.农村金融结构指标(JG)

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农村金融结构指标,贷款是拉动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城镇民营企业是农村地区的经济主力军,笔者引入农村金融结构指标(JG),即城镇企业贷款余额/农村贷款余额。

3.农村金融效率指标(XL)

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将消费者的储蓄用于建设投资,金融体系发展的效率体现在如何将消费者的存款转为贷款。笔者将农村金融效率指标(XL)定义为农村存款余额/农村贷款余额。

(二)农村城镇化的指标(URM)

农村城镇化的内涵是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周围城镇,最终结果是农村居民的人口转化和城镇吸收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比例上升。大多数文章采用人口城镇化率来衡量农村城镇化,人口比率(PR)=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PR值越高则代表农村城镇化水平越高。但是城镇化水平不仅要体现在人口比例的上升,还应体现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收入上升,农民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当非农业收入占比显著增加,并且成为农村家庭的收入主体时,代表大部分农民选择了弃农从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是农民身份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移。笔者用收入城镇化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农村城镇化水平,即URM=第一产业总产值/国内GDP总额。收入城镇化率越低,则农村城镇化水平越高。

本文收集1986—2013年全国农村金融指标以及宏观金融数据,共计28年。样本期从1986年开始,主要是基于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农民人口实现向周边城镇的迁移。本文研究农村城镇化水平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需要尽可能选取较长时间跨度的数据,以便尽量涵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所以选择了从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金融数据,可以完整地体现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演变。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经过数学公式转化后的变量数据如表1所示。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为农村城镇化率(URM)、金融规模(GM)、金融结构(JG)和金融效率(XL)四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从表4看出,解释变量金融规模(GM)与被解释变量农村城镇化(URM)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56,表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体系发展在不断扩大。收入城镇化率(URM)与农村金融结构指标(JG)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严重性,城市吸收了农村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农民缺乏投资理念、投资渠道和偏好储蓄,导致农村金融结构的低下,农民偏向储蓄。收入城镇化率(URM)与农村金融效率指标(XL)的相关系数为-0.905,属于高度负相关,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提高,农村城镇化需要更多的资金,农村产生了更多的贷款,农村城镇化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二)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目的是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如果序列是非平稳的,直接进行回归常会导致伪回归现象,用ADF方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借助Stata 13.0软件,检验结果见表4,通过ADF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为零阶单整,不存在单位根,此序列平稳,可以进行VAR分析。

金融发展支持城镇化实证模型:

URM=α1GM+β1XL+χ1JG+ε1

(1)

其中α1、β1、χ1分别为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系数,ε1是随机误差项。

注:检验形式中的c、t、q分别表示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三)VAR检验

VAR模型是通过对所有变量的当期值对所有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分析,估计模型是否存在内生性问题。首先,进行VAR检验的前提是确定最优滞后期,利用Stata 13.0软件,得出结果为表5,此表采用了5种判断最优滞后期的方法,最优的滞后期都标记*,可以看出5个评价统计量都认为最优滞后期为4,所以本文选择滞后阶数为4的VAR模型较为合理。

注:LogL表示对数似然比检验,LR表示连续改良似然检验统计量(在5%水平的检验);FPE表示最终测量误差;AIC表示赤池信息准则;HQIC表示汉南-奎恩信息准则;SC表示施瓦茨信息准则。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URM,GM、JG、XL是解释变量,建立了VAR(4)模型。模型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模型的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AR根图显示模型全部根均落在单位圆内,可以说VAR(4)模型是稳定的。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如表6所示,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下,GM与URM互成因果关系,JG与URM互成因果关系,XL与URM互成因果关系,说明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是农村城镇化(URM)的原因。由于此模型是稳定的,而且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进行脉冲分析。

(五)脉冲反应函数

从图1看出,农村金融规模指标(GM)对收入城镇化率(URM)产生了微弱的正向冲击,在第2期达到正向最大,第4期趋于零,第7期达到正向稳定,可以看出农村金融规模指标对农村城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农村城镇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来资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要条件是引入大量的外部资金。

从图1可以看出,农村金融结构指标(JG)对收入城镇化率(URM)产生负的冲击,在第2期、第4期冲击不断扩大,之道第5期趋于平稳,由此可见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伴随着时间而增强,前几期波动明显,后期趋于稳定。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提高农村金融结构指标。

从图1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效率指标(XL)对收入城镇化率(URM)产生负的冲击,在第2期达到负向最大,随后向零线趋近,第5期达到零线附近,随后又负方向运动,第7期达到负向最大后,又向零线趋近。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周期性,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应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的城镇化都有因果关系,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脉冲反应函数,通过GM、JG、XL对URM的脉冲反应得出:目前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城镇化的作用微弱,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城镇化的作用显著。主要结论如下:

1.农村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城镇化的贡献不太明显,需要外部资金的进入,农村城镇化需要城市资金更多地回流到农村,以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城镇化的作用显著。在合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应合理配置农村金融结构,同时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增加投资渠道,更好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二)政策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引入外部资金

将大量的民间资本有规模地组建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既合理合法地取得利益,又可以缓解农村城镇化中的融资难、成本高和风险大等问题,改变主要以互助金融和扶贫金融存在的农村金融。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改变农村资金被倒吸入城市,不能留下来为农村城镇化提供金融支持的局面。同时引入外部资金,为农村城镇化提供金融支持,弥补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的缺口。进而改变中国农村资金外逃严重、金融规模偏小、不能充分发挥金融规模对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作用的局面。

2.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由于农村借贷资金的特殊性,再加上农村、农民贷款金额小、频率高和季节性强等原因,不符合商业金融的市场竞争机制,商业金融不愿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而只是把吸收来的农村存款投放到城市。本文研究发现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城镇化的贡献明显,而中国农村金融结构目前处于低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应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对城镇企业的贷款和农村贷款,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城镇企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农村贷款的增速,以发挥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城镇化的贡献;同时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努力拓宽农民的投资渠道,将储蓄更多、更高效地转化为投资,进而推动农村城镇化。

[1]STOPHER P R.Financing urban rail projects:the case of Los Angeles[J].Transportation,1993,20(3):229-250.

[2]KIM K H. 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J].Urban Studies,1997,34(10):1597-1620.

[3]陈亚军,刘晓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1996(6):166-172.

[4]王建志,吴作章.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政策思路[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4):18-24.

[5]刘莉亚.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金融,2007(1):7-9.

[6]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63-66.

[7]王世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7):60-63.

[8]刘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问题和趋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20-26.

[9]CHO S H,Wu J J,BOGGESS W G.Measuring interactions among urbanization,land use regulations,and pubic financ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85(4):988-999.

[10]伍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126-129.

[11]张杰,龚新蜀.西北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5):81-87.

[12]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13-20.

[13]黄勇,谢朝华.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2008(3):91-93.

[14]高友才,曹东坡.我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的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与实证——兼论“4万亿元投资”[J].经济管理,2012(3):20-29.

[15]贾洪文,胡殿萍.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相关性——基于1991~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44-50.

[16]林志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56-60.

(责任编辑:宛恬伊)

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 China’s Rural Urbanization?

LI Shusheng,CAO Yunfeng,GAO Liho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The paper uses rural financial scale, rural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rural financial efficiency to do an empirical research by selecting relevant data of China’s rural urbanization from 1986 to 2013. Studies show that rural financial scale has little effect on China’s rural urbanization, but rural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rural financial efficienc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hina’s rural urb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promote China’s rural urbanization are put forward.

financial development; rural urbanization;rural finance

2014-08-30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山西省农村民间融资问题研究”(晋规办字【2013】2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李树生(1952—),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曹云峰(1988—),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高立红(1975—),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

F830.58

A

1008-2700(2015)01-0017-07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城镇化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家乡的城镇化
P2P金融解读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