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区发展农业机械的出路——驿道镇农业机械化之现状

2015-04-02 12:38滕云龙
时代农机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业机械山区

滕云龙

(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政府,山东 莱州 26140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1959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边远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更是山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不可替代巨大作用。在大力推广发展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现代化的机械的同时,也要呼吁各级政府和企业,充分调研山区丘陵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大力研发发展适合在山区、林地、洼地、沙漠等不同地域作业的农业机械。

农村的希望在农民;农民的希望在农业;农业的希望在机械化。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区高低不平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发展状况,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为贫困山区的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通过本人在驿道镇农机战线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浅谈如下发展意见。

1 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1)山区先天的自然基础条件限制。因为山区的耕地高低起伏不平、道路狭窄弯曲、地表沟壑纵横、地块规则不整、田块作业面积较小等地理条件所限,导致一些中、大型农机具开不进田间地头,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田间作业,因此适宜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条件不具备,相对地讲,小型、轻便农业作业机械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浪费较大,使用周期短,单位面积配套成本高等等,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还是必须引进大中型的、适宜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

(2)适宜山区的机具供给不足。多年来我国农机化总体保持健康、快速的态势发展,但是有相当部分企业缺乏对适应山地地区的机械的研发投入,以至于适合山地山区的小型、经济、轻便、耐用、适用的机械研发动力不足。因此,要始终围绕山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围绕当地特色,重点突破进行研发,光靠国家的引导性研发投入远远不够,企业在这方面应有大作为。目前市场上,我们驿道镇山区的农机具,手扶车还是主力军,配套的农机具也只有小型旋耕机、小型犁、大姜开沟器等,农机产品没有覆盖山区特色产业的全过程,并且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缺乏技术十分过硬的产品。

(3)在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机制还不健全,推广体系不完善,推广手段薄弱。由于山区地理环境差、信息渠道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等因素,适用的、有利于解放生产力的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机制不够健全,具体讲就是思想意识不够先进,政策投入存在不足,群众对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得不够快,组织机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作业的步子慢了一些,在山区发展农业机械,要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节能环保、安全、适用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的自主选择、自主经营,在山区为老百姓提供社会化服务。

2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必经之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即在农业作业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越高,一方面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经济效益越好。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机械化经济效益的好坏综合反映出该国家和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高低和农民是否增收。农民增收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但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达4.82亿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的劳动力3.59亿,占74.5%。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农村劳动力又主要分布在全国广大山区,广大山区和城市比较起来虽然有着很多落后的方面,但它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农林牧资源,所以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任务的范围就不仅仅是在城郊的农村,而是在广大的山区。

3 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国家重视农机化的发展。中央每年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将不断推进我国农机化的进程。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央对农业高度重视以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后,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农机的投入和扶持,在保障农机推广人员基本支出的同时应增加对农机推广经费的支出,结合山区特点,发展设施农业及设施农业作业机具,鼓励、引导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质量可靠符合山区特色的农机。

(1)加大政府各级的扶持力度。各级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把山区农机化发展当作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根据驿道镇山区特点,搞好农田机耕道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机作业创造条件,通过建设农机示范片、加强土地流转和发展农机合作社,进一步扩大农机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同时加大对农机大户和农民培训,巩固机械土地翻耕、植保、收割、起垄等传统机耕作业项目,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业劳动成本,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针对驿道镇种植大姜、板栗等特色种植,采取一些切实可行政策措施,为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助力。政府要在资金和政策上向农机种粮大户倾斜,推广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破解制约农机发展的瓶颈,建议政府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依法依规有偿的原则,从农民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再把集约的土地转包给农机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实现农机集约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投入,理顺农机管理体制,使基层农机站从别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到农机工作本身;保障农机推广经费支出,切实向农民推广先进、实用、质量可靠的农机具和农产品加工机械,以满足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和农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山区农户户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小,且绝大多数农户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较年每户投资于农业机械的费用仅百元左右,在购置农业机具时不能及时得到贷款。因此,对大多数资金较少、不能及时得到政策贷款的山区农户来说,租赁农业机械是一种可以较快发展生产,减少投入,获取较高收益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近些年兴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就具有机械装备租赁、租用的某些特征。

(3)完善农业机械化制度,使山区农机发展走上现代化。各级各部门认真重视,努力促进科研、推广、生产三个部门应加强产业联盟,充分加强联系和沟通,分工协作,研发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农业的科学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充当一个很好的连接器,使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把最终的使用性能,适应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再进行综合开发,进行技术革新,指导生产部门开发新产品,新机具,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合格的新产品。把新型的合格产品再推向市场,形成产、供、消的良性循环,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促进山区农机化的大力发展。发展不忘安全,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农机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农村的稳定是全社会的稳定的基础。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和谐共处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切实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职能,切实抓好农机的安全生产,严把考试关和入户关,把宣传教育和检查送到田间地头,切实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为农村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必然之路。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相比平原地区在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底子薄,困难多,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各级农机部门的积极引导、扶持。总之,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尽的一份责任,如何去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当地政府和我们全体“农机人”的责任。没有现代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就很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上驿道镇的农机化现状及发展道路,是全国山区丘陵农机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各地的农机人应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山区农机化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业机械山区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山区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