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聚维酮碘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5-04-02 18:04洪向锦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普外科中山528434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聚维酮化脓性感染率

洪向锦(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普外科 中山528434)

采用聚维酮碘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洪向锦(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普外科 中山528434)

目的:探讨使用聚维酮碘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观察组43例采用聚维酮碘冲洗,对比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27.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1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维酮碘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效果较好,有推广价值。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聚维酮碘;切口感染

在外科手术中术后切口感染属于常见并发症,特别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其手术污染切口有较高的感染率。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发生率较高的急腹症,当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阑尾切除术。临床研究表明[1],切除阑尾后若患者未穿孔其切口感染率在1%以下,若患者穿孔其感染率在8%左右,若患者出现腹膜炎并发症则切口感染率在30%左右。切口感染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慢,可能会出现切口疝或者切口裂开现象,甚至诱发败血症以及全身性感染等,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患者痛苦增加,还会导致医疗负担加重,产生医疗纠纷。临床多使用药物预防切口感染,为探讨聚维酮碘的预防效果,选取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与临床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6~56岁,平均(39.3±3.5)岁;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15~57岁,平均(39.8±4.2)岁;采用聚维酮碘冲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一样的阑尾切除与切口缝合方法,均常规消毒铺巾,结合患者具体状况作切口于右下腹腹直肌或者作麦氏斜切口。逐层分离,将腹膜提起,作小孔,应用负压吸引器将脓液吸净,用纱条为切口提供保护,将腹膜剪开,并外翻至相应护皮布上,尽量防止切口组织中有腹腔中液体流入,防止脓液对切口产生污染。常规将阑尾切除,开展阑尾残端处理,用生理盐水纱布对腹腔予以擦洗,将渗液吸净,对腹膜行连续缝合。而后洗净双手对器械予以更换。观察组缝合腹膜后使用生理盐水与3%过氧化氢溶液对切口予以冲洗,再使用0.5%聚维酮碘对切口各层予以冲洗。对照组则使用奥硝唑注射液。

1.3 切口感染与愈合评判标准[2]

1.3.1 愈合标准 甲级愈合:切口表皮整齐对合,且不存在红肿裂开、疼痛以及硬结现象;乙级愈合:切口外观有明显瘢痕,且存在红肿与硬结但无脓液;丙级愈合:切口全层或者部分裂开且存在脓性分泌物。

1.3.2 切口感染标准 切口存在热痛、红肿症状,且脓性分泌物从针孔溢出,发热在38℃及其以上;基于临床诊断行病原学诊断,即培养分泌物结果为阳性。满意以上任一条件即为感染,切口感染纳入丙级愈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切口感染率对比,χ2=5.375,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有两方面因素,分别为局部性与全身性。局部因素为切口遭受细菌感染、局部出血、积液、组织腔隙,皮下脂肪层过厚、组织坏死以及缺血等[3];全身性因素则为肝功能损害诱发蛋白质合成障碍、营养不良、重大疾病及手术、贫血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等[4]。局部因素主要由切口遭受细菌诱发,切口污染原因不仅包括使用已经遭受污染的器械或者术野皮肤没有得到彻底消毒因素,还包括注重将腹膜切开后腹腔炎性物质或者脓性液

体对切口造成污染,其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点:(1)麻醉效果较差,有较大腹压,腹腔感染性内容物与切口有所接触;(2)操作者未严格执行洗手流程或者与感染物有过接触后没有采取相应处理与切口接触;(3)器械与感染物有所接触后没有行相应处理后又与伤口有所接触;(4)敷料与感染物有过接触后又与切口接触;(5)关腹时没有优良缝合腹膜,导致术后腹腔感染液向切口渗出。应用0.5%聚维酮碘对切口予以处理,该方法类似于外伤清创消毒,均给予局部因素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现象。聚维酮碘属于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合成物,后者为表面活性剂,其结合于碘不仅可促使碘的刺激性、溶解性以及稳定性产生变化[5],还会对碘产生引导,使其到达细菌表面,对细菌细胞膜产生破坏,对菌体中蛋白质、肽类以及巯基化合物进行碘化与氧化。聚维酮碘可形成薄膜于组织表面,并将碘缓慢释放出来,可快速杀灭各种芽孢、细菌以及真菌等。在妇科与外科腹腔手术中对原发病予以处理时,在缝合腹膜时冲洗切口主要应用生理盐水,有时会添加抗生素,但是无法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添加抗生素后还会诱发不良反应[6]。聚维酮碘溶液属于刺激性轻微的红棕色液体,对碘予以逐步释放以有效抗菌,可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至死亡,因此效果明显。

本研究结果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切口感染率为27.5%,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切口感染率为11.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相近[7~8]。综上所述,应用聚维酮碘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效果较好,有推广价值。

[1]林振平,何玉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4,4(8):165-166,179

[2]李春,梁昌景,潘日星.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4):289-290

[3]李致远.聚维酮碘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60

[4]苏永辉,郭辉,周建国,等.聚维酮碘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2):3001-3002

[5]田维贤,罗汉武.开展聚维酮碘冲洗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继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J].健康之路,2014,13(6):172-173

[6]陆进华.聚维酮碘联合奥硝唑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9):244-245

[7]肖承佐,李应军,王金宝,等.聚维酮碘冲洗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182-184

[8]李国峰.聚维酮碘冲洗切口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药前沿,2014,4(24):126-127

R656.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14

2015-02-16)

猜你喜欢
聚维酮化脓性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聚维酮k30在医药中的应用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