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2015-04-02 18:04陈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冰片冰块配方

陈志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东莞523000)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陈志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东莞523000)

目的:探究吞咽功能训练中采用不同配方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中冰刺激治疗所用配方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除冰刺激治疗所用配方不同,均进行同样的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20 d、30 d后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两组吞咽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 d、30 d后,两组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地给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冰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更佳。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冰刺激;临床疗效

脑卒中又称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其病发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相当高,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1]。吞咽功能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地予以配方冰片或苏合香冰刺激,临床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中采用冰刺激治疗所用配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脑卒中中医诊断标准和《语言治疗学》吞咽障碍诊断标准,无器质性病变引起吞咽障碍者。患者多表现为偏瘫、神志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部分患者出现头痛、眩晕、饮水发呛、目偏不瞬等症状。观察组年龄18~78岁,平均(45±2.4)岁,其中洼田氏饮水试验3、4、5级的患者分别为4例、8例、8例;对照组年龄20~80岁,平均(46±1.8)岁,其中洼田氏饮水试验3、4、5级的患者分别为3例、10例、7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冰刺激。对照组冰刺激采用普通冰块,观察组冰刺激采用辨证配方冰块。两组冰刺激均与吞咽功能训练同时进行。另外,两组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所采用的设备均为VitalStim治疗仪(美国Chattanooga公司),均由专业言语治疗师操作,电流强度以患者的耐受度为准,1 d/次,30 min/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

1.2.1 观察组 组中素体阳盛者采用冰片冰块进行冰刺激,冰片冰块的制备方法为:取5 g天然冰片研末,倒入100 ml纯净水中制成混悬液备用;用50根长度为15 cm的消毒棉签放入50个试管中,再往各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混悬液,放入冰箱中冷冻备用。素体阴盛者采用苏合香冰块进行冰刺激,苏合香冰块的制备与冰片冰块的制备方法相似,但用苏合香研末,质量为5 g。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中医辨证,采用普通冰块进行冰刺激。

1.3 疗效观察 采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来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20 d、30 d后的吞咽功能。才藤7级评价法中,1级表示唾液误咽,需持续给予静脉营养;2级表示食物误咽,改变食物形态无效果,水分和营养基本通过静脉供给,但呼吸平稳;3分表示水误咽,有改变食物形态可改善误咽情况;4分表示机会误咽,有时误咽,通过调整姿势或吞咽量、咽下代偿可改善误咽情况;5分表示口腔期中度或重度障碍,无误咽;6分表示摄食咽下有轻度问题,口腔残留少,不一定要进行咽下训练;7分表示正常,摄食咽下无困难[2]。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分为口腔期、咽喉期、误咽程度三个部分,分值在0~10分之间,10分表示正常,评分越低障碍越大,0分表示重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

析处理,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才藤7级评价等级、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观察组才藤7级评价等级、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 d、30 d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

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见表1~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文献指出,57%~73%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是脑卒中后无吞咽障碍患者的3倍[3]。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导致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吞咽功能训练是公认的治疗吞咽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临床研究上也多局限于研究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医是我国国粹,在许多现代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效。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即通过望、闻、问、切来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辨清疾病病因、性质、位置以及阴阳、正邪之间的关系,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治,即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将患者分成阳类证、阴类证,采用不同配方的冰块进行冰刺激。研究发现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地给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冰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时间提前,缩短了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更佳。

[1]杜鹃,董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 (3):516-518

[2]佟剑平,赵春艳,李翔,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915-917

[3]邓景元,吴琼,彭宇,等.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835-837(收稿日期:2015-01-05)

R74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06.019

猜你喜欢
冰片冰块配方
细绳“钓”冰块
冰块为什么会粘到手上?
冰片衍生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龙脑)在眼科应用优于合成冰片
钓奇特的“鱼”
冰片对血脑肿瘤屏障开放程度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